近年来,小池镇银山村围绕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地域环境实际,以“玉米+中药材”模式,实现了一地多“金”,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产增收。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小池镇银山村的安徽丹霞岩斛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白芨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郁郁葱葱景象。十多公分高的白芨叶迎风摇曳,长势喜人,在一旁加工厂内还有很多村民在清洗分拣鲜白芨果。
据了解,白芨是传统中药之一,以干燥块茎入药,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功能,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白芨市场价格持续攀升,成为中医药市场的宠儿。小池镇银山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瞄准白芨种植的广阔前景,通过和企业合作,引进专业种植技术,成功开发出这片规模可观的种植基地。因为白芨喜阴,基地还因地制宜采用林下种植形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玉米+白芨”的种植模式,既提高了土地经济产出,又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格局。
不仅如此,因为白芨中药材生长周期长,产量高,所以从育苗、移栽、管护、翻挖、加工都需要大量人工,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已带动40余名本地村民务工。
“我一直在基地干活,像我这个年纪,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小孩,外出打工不现实,在家门口干活,一年也有3万元左右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我很满意。” 村民汪长枝说道。
目前,基地已种植“玉米+白芨”130多亩,还计划以“有机玉米与多种作物间种”模式,进一步挖掘土地资源的潜力,实现一地多“金”,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增产增收。
据该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种植白芨、黄精的面积在130亩左右,现在每亩的鲜货产量在7000斤以上,制成干品650公斤左右,市场行情在单价150元到180元之间,主要销往亳州市场,和医药公司也有合作,外贸单也有少许。
下一步,小池镇银山村将继续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基地+农户+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发展粮药种植产业,延伸产业链条,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白芨种植产业中来,共同走上致富之路。
声 明
凡太湖县融媒体中心所属太湖新闻网、《安庆日报·太湖周刊》、太湖电视台、太湖人民广播电台、太湖新闻微信公众号、太湖县政府微信公众号、太湖融媒+微信公众号、太湖论坛微信公众号、太湖融媒快手号、太湖融媒+抖音号等媒体出品的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稿件,未经太湖县融媒体中心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改编、转载和使用,否则均涉嫌侵权,本单位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来函或来电联系,取得我中心书面同意方可转载。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
一键四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