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上万个独自死去的人清理房间,发现他们都曾努力生活过……

教育   2024-11-07 21:49   北京  
垃圾成山、蚁虫遍地、还有尸体传来的恶臭……

38岁的“特殊现场清洁师”卢致宏

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

爬进垃圾堆、清理血迹、整理遗物,

每一项任务都是“极限挑战”。

据资料显示,

中国有近9200万独居人口,

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孤独死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卢致宏经手的案例中,

35岁女性因供养全家背上债务自杀,

60岁老人和家人同一屋檐,

死后一周才被发现。

“孤独死背后其实是社交孤立,

在日趋老龄化、单身化的绝缘社会,

这样的现象很难避免。”

自述:卢致宏    责编:倪楚娇

文章已获“一条”(ID:yitiaotv)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我是遗物整理师》剧照

我是80后,在中国台湾从事一项很特别的职业——特殊现场清洁师。已经做了7年。简单介绍这份工作,就是当有人独自死于家中一段时间,被发现后,我就是那个上门做清洁和整理遗物的人。一般来说,只有难度很大的案件才会找到我们。

读大学的时候,我选择了“生死学”专业,课程包括社会学、心理学还有基本的丧葬技能。因为性格内敛,起初的想法也很简单,工作是跟死者打交道,至少不会被抱怨,当时忘了死者还有家属这回事。

一毕业,我就进入殡葬行业,干了十几年。刚开始是助理,主要做些打杂、搬运尸体的工作。

工作现场的卢致宏

我还记得我工作第一天就碰到了要去处理尸体的情况。有一户人家打开水龙头后发现水变成了棕色,他们后来去检查楼顶的水塔,才发现有一个失智的老人溺亡在里面。我们当时的处理方法很简单,就是先把里面的水排掉,把尸体装进袋子,然后背上来。

我现在上门处理的主要有三种情况。自杀、意外死亡、疾病死亡,他们基本都是独居的状况,所以外界统称为“孤独死”。

但这只是一个学术概念,相关部门不会做相应的调查和统计。一律当作一般的自杀和意外死亡事件来对待。也没有专业的团队和专门的公司。虽然数量上在越变越多,但大家都觉得这都是偶发事件而已。

我想,或许可以从我开始,把这个行业做起来。

“特殊现场清洁师”们正在工作,包括除污,整理遗物,搬运等等

其实孤独死,重点不是“死”,而是“孤独”。

我记得之前一个35岁左右的女性,她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在出租屋里上吊自杀好几个月了。因为她一直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朋友圈,和外界断联。所以去世那么久,身边没有任何人察觉到异常。

尸体腐烂,很多身体组织还有体液都会沾染地板,等处理完污染,我们就会进行遗物整理,有纪念意义的、或者贵重物品都会整理出来。一般来说,通过死者遗留下来的一些物件,就能大概能判断她的生活境况。

死者住的是一个小套房,家里几乎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我们在做清理时,还在桌子上看到几张当票,找到一些她贷款的资料,就知道她死前已经是山穷水尽了。

基本上,独自死去的人,家里只能整理出身份证件,其余都是没有用的。在她的房间里,我们最后只找出台币6块钱。

后来通过邻居和一些零星认识她的人,我才知道她十几岁就离开家去外地工作,一个人赚的钱要供养一大家子。不仅要支持家里的日常开销,还要供弟弟妹妹上学。加上她自己的生活费,就必须兼职打几份工。后来因为疫情,她又被辞退。最后得了抑郁症,又必须花钱去治病,也反反复复治不好,或许是终于承受不住选择了自杀。

我们联系到她的家属,他们张口第一句就是问,她还剩下多少钱?其实从很久之前开始,她和家人的感情就已经用金钱做代替了。

关于孤独死,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人和人之间的冷漠。一般来说,房东都希望死者的家人尽快来处理。而死者的家人要么不出现,就算好不容易联系上了,他们也只关注死者还剩下多少钱。

我曾经给一个死者家属打电话,对方就说他不想出面,说这不关他的事。好不容易请过来处理后事,做笔录的时候也一直在抱怨,他说,就算不来,也会有社区帮忙处理,不知道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浪费钱到这上面……

在死者家里整理出的证件或笔记

我记得有一个20多岁男生在出租屋里烧炭自杀,委托人是房东。那男生因为意外造成脚受伤,没办法长时间工作,他上班的单位也没有帮他缴任何保险,生活一直过得很拮据。

我们在处理的时候,他的父母也来了。他们一直在门口催促我,让我赶紧进去把值钱的东西找出来,他们要赶紧走了。我一只脚刚踏进去,对方就开始喊,你找到没有?

后来我在一堆杂物里面找到了男孩留下的一封遗书。我递过去,但对方只看了一眼,然后把那张纸揉成一团丢到一边,说:“你怎么老是找没有用的东西过来,他就是因为笨才会自杀啊。是小孩子吗?遗书还要分段,用不同颜色来写。”接着又开始催我进去找钱。

其实我平时比较钝感,也比较温和,但那次听完对方讲的话,我瞬间火大,跟他吵了起来。因为他一直催促,首先是不尊重我们的工作。这不是一份轻松、简单的事情,肯定需要时间。而且我觉得不管曾经如何,他不尊重逝者,甚至连死因都不愿意了解。一个人竟然会冷漠到这种程度,当时觉得特别愤怒又无奈。

而且这不是个例,这种情况下,家属都是无所谓的态度,会觉得反正这么久没有联络,他们早就当这个人已经不存在。即使能够在家里找到些什么,也觉得就是用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亲情的纽带没有我们想象当中那么牢靠。

《遗物清扫员》剧照

我上门处理过大大小小的案件,发现孤独死的人居住的环境也有相似性。

他们基本上都住在10-30平米左右的廉租房,或者是隔断房。大部分在闹市区,因为闹市区这类房子比较多。里面就一张床,还有小桌子小柜子。陈设都比较简洁。

此外,大部分孤独死的人都是有“囤积癖”的。家里会堆积很多垃圾,个人物品也是堆放在家里,不做整理。有些人的房间里,杂物垃圾甚至堆到了天花板,最夸张的时候,我们要爬行才能进得去。

因为他们是失去社会联系的,几乎不愿意出门。他们一方面是没有动力整理,一方面也是想通过占据物品的方式弥补内心的空虚。

上门处理也看情况,有时候一两个人就够了,但是如果污染的面积很大,囤积物品很多,我们可能需要十几个人出动。

死者家中的场景。一般来说,他们会囤积大量的杂物和垃圾

比如之前我们上门清理一户人家,那是一座两层小楼,在郊区的位置。我们当时从一楼开门,发现东西已经堆积到了门口。一开门都要往外溢。

死者生前买了大量的保健品,还有各种小的古董古玩。听说他是一直都想做生意,买了很多货,但因为卖不出去,就只能囤积在家里。还有很多外卖垃圾,吃完的饭盒、饮料瓶、啤酒瓶、果皮纸屑,能想象到的垃圾都散落堆积在家里。我们必须侧着身体才能进去。

后来了解到,去世的这位男性之前一直家暴他老婆,后来老婆跑了,他孩子也是很早就离开家,所以就他一个人住。等到被发现的时候,他就躺在杂物堆里,已经腐烂近1个月了。

当时我们去了7、8个人做清理,工作量特别大。要先一袋一袋把垃圾装起来,然后我们从楼上到楼下站成“一条龙”,一个一个接力,把东西运下来。仅仅几平米的区域,我们就能收拾出两三辆车的垃圾。

因为是夏天,当时房子里面非常闷热,家里地板上有很多粪便、昆虫,人体组织、血迹,全部粘在一起……中途我们的工作人员实在受不了,就跑出去呕吐,其实这种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那种气味是常人难以想象和形容的。

《我是遗物整理师》剧照。大部分情况下,死者家中整理出的遗物还装不满一个盒子

还有一类就是老年人孤独死的状况。人到老年,就会成为非常弱势的群体。他们大多是因为意外过世,比如急性发病,或者摔倒。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子女工作不方便回家或者在外地打工。

经济条件好一些的老人会去养老院养老,条件不太好的老人没有钱,只能在家自己照顾自己。患有慢性病的也没办法足疗程吃药,他们最多去看看医生。而且一般这样独居的老人和家人的关系也不是很好。

曾经有一个老人和家人就是住在楼上楼下。虽然家人每天都会经过的,但是他死后近一周才被发现。

他住的那个房间很小,就摆着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小电视。我们进去的时候,发现他的衣服还整齐地挂在墙上。房间里也没有窗户,非常闷热。里面还有一只死掉的老鼠……

我们清扫的时候发现房间里有很多挺有纪念意义的小物件,就让他的家人进来做一些筛选和确认。当时他家人就说,“他这辈子一个人决定了那么多事,这次也轮到我们做决定了”,能看出来早期家里人的关系并不是很好。他上了年纪,就被家里人安置在了这个小房间里。

卢致宏在死者家里发现一架破旧的钢琴

之前还碰过一个大家庭的情况。有十几口人,每天吃饭都是要吃两轮。所以第一轮吃饭的人以为老人跟着下一轮的人吃,第二轮吃饭的人以为老人吃过了。老人好几天没出现,大家也没察觉到。虽然听起来特别不可思议,但这就是真实发生的。

这行做久了你就会发现,每个案件好像都很不合理,但又好像很合理的。


进入现场,卢致宏必须“全副武装”,穿好防护服

我现在总能想起上学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的话,看到尸体,害怕是不可避免的,但你要很镇定,就是因为普通人害怕,很多东西不清楚才会委托给你,如果你也在那害怕,别人为什么要找你来?

所以这是一件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清洁也不是简单除污而已。

一般来说,流程是这样的:当房东或者家属拿到死者的死亡证明后,尸体被搬运走,就会委托我们上门。我们会先上门做评估,看看难度等级,判断需要多少人过去。在过程当中,就会做消毒除臭工作。

在一般的清理案件中,都是殡仪馆的人上门做一下打扫。他们没有那么专业,可能就是喷洒漂白水消毒,简单处理污迹,再把垃圾打包处理掉就结束了,但这样只能大致去掉味道。过一阵子,那些气味依然会出现。

尸体放久了,房间里会残留一种很甜腻的腥味,会渗透进你的毛孔,走进那个空间,一般人可能一呼吸就想吐。而且中国台湾的气候比较潮湿闷热,住宅的性质不太一样,所以我们使用的除臭剂是在工作中慢慢改良的,能够彻底去除异味。

这行做久了,我们当中很多人甚至可以通过气味来判断死者是老年人还是青壮年。有什么样的基础疾病,因为他们的气味是不一样的。

被污染的物品上可能有很多细菌,还有各种苍蝇蟑螂,我们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的症状。

《遗物清扫员》剧照

为了尽量减少那些污染物对人体的伤害,我们定制的制服是特殊材质的,不容易吸附味道。而且进入现场,我们需要穿防护服,透气性不强,防水性比较好。当然也不是每一次清洁都会全副武装,根据情况来定。

我们上门要带的工具也不少,主要就是除臭用的喷雾枪,还有地板的清洁剂,扫把、拖把、手套,垃圾袋。另外可能还要带斧头、电锯、磨切机这些。因为有时候要把逝者的家具搬出去,必须先拆除再搬。而且很多时候地板也被污染得很严重,我们只能破坏掉,一片一片拆掉,再搬出去。

卢致宏(右三)和团队中其他人在一起

我也一直在去寻找我工作的意义。比如在做遗物搜寻和整理,其实也是想尽力做生者与死者之间最后的关系修补。希望能让他们的关系达成一种和解。不过这是件挺困难的事情。

我记得有一个案例。那位老人在家里独自去世。是他的儿子找到我,后来慢慢知道,其实老人年轻的时候非常暴躁,和家人关系也很不好。但是当时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老人其实珍藏了很多孩子们的照片,保存了很多有回忆的纪念品。

我把这些交给委托人,他好像也释然了。他的记忆一直留在父亲对他不好的地方,其实他忘记了,父亲也有对他好的那一面,最后把父亲的遗物带了回去。

《入殓师》剧照

慢慢地,我也想通过这份工作帮助更多的人

疫情期间,我有看到很多人流离失所,没有工作和收入,或者因为交不起房租被房东赶出来,他们大多数是有精神障碍,或者轻度残疾的弱势群体,过得很悲惨。在台湾,我们叫他们“街友”。

前年,我和朋友成立了一个“物资站”,筹集一些物资来帮助他们。

后来我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有工作意愿的,只不过因为很多因素没办法得到好的工作。如果放任他们这样生活,他们的未来可能也是孤独死。不如帮他们学一个专业技术,至少能自力更生。

我就和朋友一起创立了一个社会企业“友洗社创”,招收他们来做“特殊现场清洁师”。我会培训他们,交给他们做这行的技能,也会带他们去日本学习专业的知识。

刚开始,他们也觉得这里不过是另一个混点钱的地方,没有多上心。但是我们会帮每个人处理一些个人的问题,比如帮他们解决之前的法律纠纷,找律师,陪他上法院,甚至帮他们缴纳拖欠的保险费用。

团队中其他成员正在看书学习

时间久了,他们也会慢慢地开始信任我。我们有一个街友,一个月可能赚了一万多人民币,但之前他们都是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所以没有攒钱的意识,这方面我也会帮他们,培养他们正确的储蓄观,督促他们办银行卡,存钱理财。

有一个90后,他十几岁当完兵就一直在外面打工,流浪了十多年。来到我们这边的时候,他还是很愿意学习的,很多知识点都会写下来,也会请教我。

但工作难免出错,有一次可能说了他几句,他就开始哭,觉得是他拖累的所有人。因为他和其他人一样,被社会歧视很多年,变得很不自信,跟人说话会发抖,非常胆怯。后来我也带着他,教他怎么跟客人沟通,独立操作,去面对问题。

他工作认真,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攒钱买了辆摩托车。社工都觉得这是特别不可思议的,甚至觉得他维持不了多久可能就会把车卖掉,但直到现在,他还是在慢慢攒钱,把生活打理得很好,慢慢独立了。

他们大概平均工作3个月到4个月左右就可以自己去租房子住了,有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他下周就要办婚宴结婚了。前后反差很大。

卢致宏在死者家中发现的小猫

工作中,我也常常会受伤,被割破、过敏、中暑,但皮外伤还好,在入行早期,心理层面受到的冲击是更严重的。我大概花了5、6年,才学会不把工作的情绪带到生活里,但那种分割是挺困难的。

见到那么多人混乱悲惨的人生,我也常常会做噩梦。闭上眼睛就是那些场景,或者梦到自己孤独死了,躺在那些垃圾堆里。

幸好我是个“愚钝”的人,没那么敏感。此外我也会想,假如我不去做,那谁来做呢?如果现在放弃了,那么久的坚持又是为了什么?

其实我的家人也并不理解我做这个职业,他们觉得我受了教育,现在做这个并不体面,而且也很脏臭,很辛苦。但我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因为通过这份工作,我看到了生活当中根本不会看到的那一面,会给我很多思考。

卢致宏收养的小猫

以前我也是个有点邋遢的人。有一次我晚上喝完饮料,把饮料瓶放在床头柜上,结果一不小心打翻在地,本来想天亮了再捡,但后来觉得不行。万一我今天死了,我不想别人进来后看到我的生活如此颓废混乱。我得去改变。后来我慢慢学会及时把家里打扫干净。

后来我的朋友建议我,可以把很多见闻和感受写下来,也是一种疗愈方式。我发现很有用,后来有出版社找我,就整理成了书。

其实我们随时都有离开这个世界的一天,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观念,有大量钱财又有什么用?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你想在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在台湾,社会工作者非常少,工资也非常低廉。贫穷者和老年人这类弱势群体,依然得不到保障。而且,现在很多人对这件事的认知度还比较低。

所以我的想法很简单,我不希望这只是一个个看起来很夸张的故事,而是想让大家意识到,在你看不见的角落,很多人的生活和遭遇就是如此。我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关注,社会能制定出更好的政策,将这类死亡事件的比例降到最低。
免费领取电子书:《小学生拖延问题全面解析与对策》

--------End---------

继续阅读:儿子让人进步,女儿让人幸福

作者简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一条”(ID:yitiaotv),每天一条原创短视频,每天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每天精选人间美物,每天来和我一起过美好的生活。

推荐阅读


婚姻里的“小心眼”和“没界限”
中年夫妻,还有没有“爱”?

21天亲密关系(夫妻关系)改善实践

发送【方框内】的关键词,领取相应文章

二胎专题:【养俩宝】【孕二胎】【备二胎】

宝宝养育:【断奶】【辅食】【哄睡】【两三岁】

英语早教:【动画下载】【教程下载】

妈妈鸡汤:【幸福秘籍】【俩宝妈的春天】

关注 “二胎妈妈圈”,回复数字,可阅读相关内容

101 为什么要生二胎

117 哪些情况不适合生二胎

116 两个孩子相差几岁最合适

120 如果你生了二胎,却未能儿女双全

121我二胎备孕生女儿的“成功”经验 

二胎妈妈圈
二胎话题、俩宝养育、正面管教、家庭关系——由《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作者“华川”创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