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的第一个记者节,想说点什么?

文化   2024-11-08 21:33   北京  

他们是从事新闻工作未满一年的新兵,他们口中有兴奋、有紧张、有成长、有感动。4位年轻记者说——


第二十五个中国记者节临近,我们不禁想知道:那些初入职场仅数月的新记者,将会如何迎接属于他们的这一特别节日?在这个没有休息的节日里,他们会怎样总结自己的过去?我们邀请到4位青年记者,用文字记录的方式,分享他们的“第一个记者节”。

入职3天就到决堤现场,

她说:还不到坦然享受记者节的时候


《湖南日报》 刘诗琪

“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我的身上一直都飘着股藿香正气水味,我们有经验的记者老师都嘱咐我早上出门采访喝一瓶,中午采访喝一瓶,防止在现场晕过去。”刚入职3天就被拉去华容县团洲垸决堤现场的《湖南日报》新记者刘诗琪回忆,因为连续几天脚上只穿了一双拖鞋,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湖南日报》那位穿拖鞋的女记者”。

“当时去报道完全没有想这么多,以为一两天就回来了,急匆匆去楼下便利店买了双拖鞋,把原来的高跟皮鞋换掉,整个团队都没带什么换洗的衣服,没想到最后待了五天四夜。”因为道路封堵,她和团队老师在大堤出现险情当晚11点才赶到现场,6个人一直摸黑踩点到凌晨4点,一路询问受灾村民的状况,最后才在车里和衣而眠。

“我第一次报道这种大场面,第一感受就是乱。不断有撤退的居民、正在堵洪水的民兵,还有蓝天救援队队员从我眼前经过,现场情况让人应接不暇,我都分不清到底从哪一处入手。第一天晚上我接了频道副总监6个电话,他在后方也非常着急,说这么大的事,怎么现场的新闻报道还没有出来?”如何抓点位、怎么分工、拍摄进程应该怎么安排、间堤上没有信号怎么办……一条简单的短视频,她从早上8点半开始剪辑素材,直到中午12点才顺利发出。

“虽然每天的生活并不轻松,但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迅速成长。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我也学会了去捕捉现场一些生动的瞬间。因连夜抢险中暑的民兵、给现场武警官兵送绿豆汤的大姐、被救下的两只趴在漂浮物上的小狗……这些温暖的时刻不断打动着我,让我有了自己真的从学生转变成记者的实感。”刘诗琪说。

7月17日,刘诗琪的记者手记被中国记协公众号的《我在现场》栏目采用,引起了不小的关注。“记协的这个报道在鼓励我的同时,也让我更加提高了对自身的要求,因为我觉得我只是稍微运气好所以被关注到了,还有很多比我更优秀的记者老师。像我们单位的很多老师在我心里都是榜样的存在,他们几乎全年无休。尤其是郭立亮老师,从平江、华容、衡阳、湘潭到资兴,今年湖南整个夏天的洪涝灾害他都在现场。”

说到对“第一个记者节”的打算,刘诗琪很是认真地说,自己还不到能坦然享受记者节的时候。“如果没有拿出一定的成果,我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不该过这个节日。我想等我真正满意自己作为一名记者的时候,再去庆祝这个庄严的节日。”

“弃理从文”从没后悔,

他说:做到一个人就是一支团队


《羊城晚报》 何文涛

“现在想想,我不就是那种张雪峰说的要家长‘打断腿’的理科生吗?”《羊城晚报》的何文涛打趣道。身为理科生的他,在填报志愿的最后一天“弃理从文”,毅然下定决心把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首选。“我从来没有一天后悔过选择新闻专业,我热爱记者这个职业,也愿意为它倾注全部心血。”

“家庭始终是我坚实的后盾。我母亲会一条不落地看完我的稿子,也爱跑到有我出镜的视频下方点赞评论,这些温暖点滴给了我很大的前进动力。”作为一名仅入职3个月的“00后”新记者,何文涛的蜕变令人瞩目,“刚开始我还需要老师们一点点地教,现在很多工作已经能够采访、拍摄、剪辑、写稿一条龙完成,最多的时候一天能剪6个视频。全媒体时代,要求我们能够一精多通,尽可能掌握更多技能,做到一个人就是一支团队。”

在《羊城晚报》这样一份文化大报中,何文涛深刻感受到了原创稿件的重要性。“这几个月的经历让我知道,新闻需要你能够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创作力,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所以我在参加南国书香节报道的时候,虽然每天的活动报道工作已经很忙,还是想办法对王立群教授进行了专访,写出了《百家|王立群:我想对秦始皇说,你别急,慢慢来》这篇反响不错的稿件。”对这次采访,何文涛印象很深。“我小时候经常听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历史故事,而他现在居然成了我的采访对象,没有什么比电视上的人真的坐在了自己面前这种事更让人对记者这份职业有所期待了。”

谈及“第一个记者节”,何文涛的思绪全然沉浸在工作之中。他翻看着日历,“现在正值我们报社花地文学榜的活动期间,这是我们报社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我只想全力以赴地去完成报道,努力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那对我而言将是最好的记者节礼物”。

用阅读“恶补”专业知识,

她说:泡书店纪念第一个节日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谭淇

“当了7年学生,今年可算是有不一样的社会身份了。”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现就职于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中国法院网的谭淇,对记者节有着独特的回忆,“每年10月、11月是我们学校举行各类活动的高峰期,不少知名校友也会回来演讲,他们总是满怀激情地提及记者节。”

“在我看来,记者节更像是一个‘警钟’,每年11月8日都会准时响起,它不仅提醒我回望初心,思考自己为何踏入新闻行业,还鞭策我是否还能坚守身为新闻从业者所必需的正义和社会责任感。”谭淇深知,在世界最大的法律网站之一工作,且缺乏法律背景,意味着她需要加倍努力来熟悉业务。因此,自工作以来,她就成了同事们的“小尾巴”,紧跟着策划、摄影和剪辑等各个岗位的资深前辈,不断请教学习,渴望早日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更好地搭建起法院与公众沟通桥梁的新闻人。

“我所在的视频部经常会策划跟宏大主题相关的内容,这就倒逼我业余时间选择通过大量的学习和阅读来保持持续的创意输出,我会从一些非虚构作品中学习独特的新闻视角,也会阅读平面设计类的书籍提高做视频的美术水平。”谭淇说,“在记者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会选择在中午时分前往单位附近的西西弗书店,翻阅一些关于新闻史的书籍。”之前她也一直有午休时去书店看书的习惯,今年她想用这种方式纪念自己的“第一个记者节”。

重拾高中时的理想,

她说:做记者让我重新认识家乡


黑龙江萝北县融媒体中心 吕婷婷

“其实我是一个并不算很新的新记者。”来自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融媒体中心的吕婷婷笑着说,“在正式作为记者写第一篇采访稿的时候,孩子都已经满百日了。”

作为2016年毕业的哈师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吕婷婷曾长时间徘徊在不同职业的十字路口。“选择回来当记者也是因为一个很偶然的巧合。有一天我清理高中时的笔记本,突然就看见了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长大我要当一名记者’,这时候我才想起来,原来我曾经那么想要成为一名记者。”

2024年年初,已经成家的吕婷婷考取了家乡萝北县的融媒体中心岗位,“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总觉得家乡离我的距离已经很远了,渐渐成了一个思念的符号。这一次我想要主动回来拥抱它,用自己的笔尖去记录家乡独特的风土人情”。

“回想这一年的种种,仿佛电影一样。这一年我跟搭档毛鑫走遍了萝北县的各类产业,看到了‘与世隔绝’的冷水鱼,外表恐怖、极具药用价值的水蛭,按照订单种植的红辣椒,全程智能化养殖的湖羊,稻田里养的小龙虾,等等,还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进行了救助。每一次采访都让我对记者重新进行定义,也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在祖国北端、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家乡。”她如数家珍地说起来自己采访过的家乡故事。

“小吕记者谢谢你,给我们宣传得真好”“今年这5亩辣椒一共收了10万斤,去掉成本纯利润5万多元”“东方白鹳让我们送到救助站了,小家伙可有劲儿了”……吕婷婷时不时就会收到采访对象的感谢信,“每一封来信都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记者的幸福,让我为自己的职业感到深深的骄傲和自豪”。

关于“第一个记者节”,吕婷婷郑重地说:“这个节日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勉励,一种对过往努力与坚持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使命与担当的期许,我已经迫不及待要用镜头去记录更多萝北的故事了。”



编辑:刘一文

审核:杨为民 李雪昆
 今天,我们这样庆祝!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管理部门、图书、报纸、期刊、数字出版、音像制品等行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