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2024中国报业技术年会在陕西西安召开。在此次年会上,发布了《全国报业技术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中国报业协会了解到,中国报业协会委托协会技术委员会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9月期间组织开展了全国报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活动,通过问卷的信息汇总、分类整理和归纳分析,形成了《全国报业技术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据了解,此次调查问卷所指的技术人才主要指在技术管理、系统研发、产品设计、安全运维等岗位的工作人员。调查活动共回收调查问卷103份,涵盖中央媒体单位10家、省级党媒26家、行业媒体20家、地市(县)媒体47家,尤其是全国超过80%的省级党报(报业集团)提交了问卷,比较客观且全面地反映了全国报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
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10年来,中国报业媒体融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新兴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内容创作、传播手段、经营模式等有机整合,构建了新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全国报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战略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全国报业单位普遍将技术队伍建设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32%的单位由党委(党组)书记、社长或总编辑直接负责,60%的单位由党委(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或副总编辑负责。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技术支撑,强化了项目顶层设计,凸显了技术驱动在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地位,为战略决策转化为具体行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技术力量壮大,创新能力增强。与2014年相比,2024年报业技术人员数量增长了80%。80%的技术部门为单位一级部门,32%的单位成立了独立的技术公司。多数单位增设了程序开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岗位,这些岗位人员占技术总人数的54%,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力量。技术力量的壮大,提升了自主创新和服务支撑能力,平台研发、内容创制和传播效果成绩斐然。
激励机制不断优化,创新活力有效激发。77%的单位建立了对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薪酬提升、职务晋升、专项奖励等方式激励技术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其中66%的单位设立了专项奖励。多种方式鼓励技术研发和创新,形成了技术人才激励和培养的长效机制,为推进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系统平台持续升级,版权保护意识增强。60%以上的单位对全媒体生产平台、传播平台、服务平台进行优化升级,推动了内容生产的智能化、传播的多样化,推动平台互动运营,并实现了从传播者向服务者的转变。98%的单位进行了数据资源开发,77%的单位完成历史报刊数据库开发和利用,超过30%的单位开展信息增值服务和版权保护业务,为融媒产品研发、制作和传播提供了多样化服务。
新媒体效益显著,增收方式可期。经过10年融合发展,95%的单位已有新媒体收入。2023年调查单位新媒体收入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比达到42%,四分之一的单位新媒体收入占单位总收入的30%以上,显示出新媒体市场具有较大的效益潜力和发展空间。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单位占比19%,成效初显。
新型主流媒体初步建成,技术支撑能力全面提升。10年来,中国报业媒体融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党报客户端、短视频、两微一抖矩阵成为宣传报道的第一抓手。其中,调查单位客户端每家平均5.3个,入驻第三方平台媒体号平均57个。问卷数据充分说明,中央和省级党媒初步建成新型主流媒体,地市级党媒朝着融媒体中心目标快速迈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正全面挺进互联网阵地。本次问卷调查统计出版技术专著56本,获得专利266个,软件著作权5177个,发表技术论文1329篇,应用案例857个。这些具有自主创新特征的代表成果,使媒体融合的技术支撑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大问题表现突出
当然,通过调查问卷也同样汇总了全国报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报告》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几个表现。
顶层决策技术缺位是问题的第一个方面。《报告》显示,部分单位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未能完全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仅有个别单位设立了“总工程师”岗位,媒体融合转型的战略决策缺少来自技术的声音,技术引领及创新推动作用发挥有限,更多地扮演执行、跟随角色;技术人员缺乏晋升成长空间,话语权弱,推动重大项目成效常常事倍功半,在数字化时代,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媒体融合、技术创新和报业高质量发展。
第二个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大多单位不能评定技术职称。《报告》显示,根据统计数据,具有工程技术类正高级职称仅占1%,副高级职称10%,中级职称19%,初级职称20%,有50%的技术人员没有技术职称,90%的单位不能评定技术职称。获得相应技术职称意味着个人专业能力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认可,同时也是职业晋升和待遇提升的重要依据。《报告》认为,没有工程技术类职称评定的媒体单位,很难把党中央“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的这项战略任务持续做好。
考核机制不尽合理是第三个问题。《报告》认为,尽管有80%的单位技术人员薪酬已达到或接近本单位平均水平,但相对于本单位采编人员和先进互联网技术企业,待遇仍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都是至关重要的,这直接影响到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这也导致了技术人员晋升成长受限和薪资收入无法增加。
第四个问题是技术人才培训方式单一。《报告》显示,此次调查的相关数据反映出大部分单位技术培训主要依靠在线培训、内部讲座等方式,部分单位技术培训经费落实不到位,仅靠技术年会的脱产培训方式,形式单一,无法达到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每年累计不少于90学时的要求。这使技术人员提高创新能力、拓宽专业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完成中心任务大打折扣。
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明确了主流媒体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重点和要求,对广大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业务和技术要求。因此,《报告》也对推进媒体技术人才发展机制深化改革提出了建议。
《报告》建议,要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为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报告》建议在组织架构上优化顶层设计,设立报社(集团)“总工程师”岗位或类似岗位,让更多有技术背景的高素质人才为报社(集团)融合转型贡献技术智慧;为技术干部设置合理的职务晋升成长体系,以更利于留住人才,充分发挥技术创新驱动作用。
《报告》建议,成立全国报业技术职称评审机构。在相关部门指导下,深化工程技术类职称制度改革,推动成立中国报业技术系列高级职称常设评审机构试点,充分发挥技术人才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提供有效动力。
《报告》还建议,要健全绩效机制和评价体系。对标互联网企业,参照互联网企业专业技术职级晋升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职称职级职务并行的技术人才评价体系,畅通技术人员晋升通道。根据技术贡献设置技术团队绩效激励,使从事媒体融合主责主业的研发技术团队收入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投身到媒体融合转型主责主业中。
《报告》最后建议,要落实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要求,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为驱动,加强创新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多样化人才培训体系,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落实继续教育要求,提升专业技术素养;打造工程师文化,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激励机制;推动前沿媒体技术实验室建设,加强与新技术公司合作,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系统性变革的能力和水平。
编辑:刘子靖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