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编辑职业,就选择了崇高

文化   2024-11-19 11:24   北京  

那是1988年春天,我硕士研究生即将毕业,和导师郭晋稀先生说起就业的事,我说,韩惠言已联系到出版社了。郭先生说:“你想去出版社?我给他们说说。”就这样,几个月后我和我的同学韩惠言同时来到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转企改制为读者出版集团,当时下辖多家副牌出版社)工作。


作者(右)与韩惠言的合影(摄于2002年)。本文作者供图


1981年,惠言和我同时考入西北师院中文系,当时中文系八一级只有一个班,我们同属年龄较小的,平常交往比较多。三年级结束时,学校为了培养古籍整理人才,从中文、历史两系选拔了6位古文底子较好的学生,去古籍整理研究所接受专门训练,惠言便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时,惠言考入本系吴福熙先生门下,攻读古代汉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则保送至本系郭晋稀先生门下,学习先秦两汉文学。从此我和惠言,还有一位也是本科同班同学、与惠言硕士同一专业的马建东,三人住在同一宿舍,继续同学3年,朝夕相处,形影不离。


惠言先在甘肃人民出版社政治理论编辑室做编辑,后来担任文史编辑室副主任、主任,《读者》杂志总编辑,读者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部长(其间一段时间兼任甘肃民族出版社总经理、总编辑),近多年任集团总经理助理兼办公室主任、集团风控总监等。我先是在甘肃教育出版社做编辑,后来任副总编辑、总编辑,以后又先后担任读者出版集团、甘肃省新闻出版局领导职务,2011年来北京工作。虽然我们分开了,但联系和交流未曾间断,而且一直都在从事出版本行,至今已有36个春秋。


前段时间去兰州,见到甘肃出版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胡亚权和白玉岱两位先生,他们说,出版业的发展要靠人才,曾经有几拨人的进入,对甘肃出版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上世纪80年代一批研究生的加入,就属于这种情况。细细想来,此言不虚,那批研究生是为甘肃出版界带来了一些新气象的。那时研究生比较稀罕,进入出版业的不算多,能一直干下去的,就更少了。我们虽然只是硕士生,但都经过较好的专业训练,导师们都是传统文化根底极好的老先生,他们反复教诲我们的,是立志做学问,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记得到了出版社以后,郭晋稀先生还以周振甫先生的例子来激励我。从事出版工作一段时间,我们就爱上了这一职业。编辑出版是特能消耗人的行业,几年后我们理性地认识到,做学问家已不可能,于是便将自己全部的热情、时间和精力,将自己的全部专业积累投注到编辑出版工作之中。


过去曾有编辑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说法,虽然我们也切切实实体会到编辑工作的琐碎和辛劳,难以成名成家,但我们从来没有因为“为人作嫁”而感到心酸和悲苦,恰恰相反,我们常常由于亲手为那些好的著作者做了漂亮的“嫁衣”而感到高兴。阅历多了,也对那些著作者呕心沥血的辛苦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我们深深感到,在现代社会,编辑出版已是一个独立的职业,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规律,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理想和追求。不存在谁为谁“做嫁衣”的问题,各行各业都是互相依存、互相服务的,只要你真正沉下心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照样可以作出属于自己的成绩。于是,我们在各自的编辑岗位上,为了多出好书、积累和传播文化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心力。


我的老同学惠言堪称典范。他不仅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36年来,他在多个岗位上工作,为多出好书、为甘肃出版的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在图书编辑岗位,他策划和责编的《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史》、《甘肃藏敦煌文献》、“西北行记丛萃”等多部图书曾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大奖;担任《读者》杂志总编辑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杂志的质量和品牌而殚精竭虑、创新思路;从事管理工作以后,更是为集团整体的高质量发展而日夜操劳、尽心尽力。惠言古文献、古汉语的基础很好,但他为了编辑出版而放弃了学术研究,几十年如一日,长期致力于编辑出版工作,专注、专心于编辑出版,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编辑出版专家。几十年来,他没有浮躁过,没有懈怠过,孜孜矻矻,兢兢业业,念念不忘的是出版精品,念兹在兹的是甘肃出版的振兴。惠言从“为人作嫁”的、琐屑的编辑出版之中看到了崇高,也做到了崇高。正如惠言在本书中所说:“你选择了编辑职业,你就选择了崇高,你必须为此付出,为此负责!”


惠言不仅勤于实践,还勤于在实践中思考。他边干边学,边思考边总结,他没有刻意为了发表而写文章,只是把自己编辑出版实践中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梳理出来,时间长了,集腋成裘,自然形成了探索编辑出版规律的研究成果。这本《编学集》就是惠言在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不同阶段所进行的实践与思考的文章选集,是惠言编辑出版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惠言自己将其命名为“编学集”,我揣摩他的心思,就是要表明,从事编辑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既向书本学,也向行业先进学,更重要的是在编辑过程中向作者及其书稿学,所谓“编学相长”。学习是输入,编辑则是输出,在输入与输出的互相促进中,在周而复始的“编学相长”中,留下的是一本又一本优秀的出版物,流逝的是青春的岁月,成就的是一个默默付出而又乐于奉献的编辑人生。


《编学集》共收录文章43篇,内容主要涉及5个方面。一组有关语言学等方面的专业论文,充分体现了惠言在古代汉语乃至传统文化方面的专业根底;一组书评书介,既反映出他的读书趣味,也可以看出一个责任编辑对自己所编辑的重要图书的深入理解;一组书刊质量管理和编校实务方面的文章,是他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编辑实践,日积月累总结出的经验之谈,是对具体编辑规律的总结;一组有关期刊出版的文章,从《读者》办刊思路的创新,谈到《读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解析《读者》现象,探寻《读者》成功的奥秘,进而揭示出《读者》现象对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并且将《读者》的发展置于中国期刊事业的大背景和中国期刊60年发展的历程中进行观照,提出自己的见解;一组出版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文章,从图书选题的开发、精品的打造、品牌的培育、导向的把关,谈到编辑部门在生产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谈到出版企业文化建设,探讨出版市场化、产业化问题,梳理甘肃出版业60年发展历程和改革开放成就,并借鉴对国内其他出版集团和出版社考察所得,提出对读者集团发展的思考和建议。总览《编学集》所收文章,作者探讨的问题,立足一书一刊,从点到面,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全局,从经验到规律,史论结合,视野渐次开阔,思考渐次深入,从中可以看出惠言从事编辑出版的实践轨迹,看出他探索研究的心路历程,看出一个有崇高追求的编辑出版人的成长之路。阅读《编学集》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职业出版人打造精品的不懈追求,推进事业发展的使命担当。惠言对编辑出版工作的经验总结、理论探索和发展建议,饱含着一位资深出版人不断实践思考的职业精神和文化情怀,对新时期我国出版业深入实施精品战略、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具有借鉴启发意义。


(作者为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




编辑:刘子靖

审核:杨为民

 《先生向北》何以获省委书记推荐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的人,大家很难在杂乱的消息列表里找到我!
其实只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将我置顶起来——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微信矩阵

↓看看更有针对性的细分领域↓

版话儿

版人版语

传媒瞭望

发行观察

广电家

好书品读

印业独家

中国农家书屋

中国出版

↑喜欢我,就点开二维码图片并识别我吧↑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发布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版权管理部门、图书、报纸、期刊、数字出版、音像制品等行业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