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请点亮星标⭐让我们一路同行,天天见!
最近,菜市场里“代炒”的服务在上海、深圳等地火了起来,有关“菜市场配套服务”的话题再次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其实,近年来北京不少菜市场在硬件设施改造升级的同时,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像杀鱼、切菜、剥粒等服务在不少便民菜市场、早市都能看到,和过去相比真是有了不小的变化。如今,在北京不少菜市场里,摊主都能提供细致的服务,比如把排骨剁成段儿,把肉切成肉丝或肉丁,为鳝鱼、鸡腿等剔骨……这些服务也是比较普遍的。周六早上,位于龙潭路的龙潭早市正是最热闹的时候。一走进南门,不少大爷大妈正在排队买鱼。只见女摊主利落地给鱼刮鳞,去除内脏、鱼鳍,简单清洗后装袋……不到两分钟,顾客就能拿到一条既新鲜又干净的鱼。“我经常来这儿买鱼,处理得很干净,不用沾一手腥,回家就能下锅,方便极了。”市民刘女士满意地说。在北京的很多菜市场,杀鱼一直都是“基本操作”,而片鱼片、剁鱼泥等加工服务如今也很常见,为顾客扫除了处理食材的各种麻烦。在龙潭早市二层的蔬菜大厅,市民在一家摊位前拿起两根玉米,怀着忐忑的心情问店主能否给切成段,没想到店主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只见她拿起一旁切南瓜的大砍刀,麻利地擦拭干净,把一根玉米切成了几截,放进干净的袋子中递给了市民,没有收取任何额外的费用。摊主的这一反应给了市民信心。在另一家蔬菜摊位,市民询问买莴笋能否帮忙削皮,摊主同样欣然答应。“其实像您提出这样要求的顾客很少,但我们都备着工具,万一有客人需要呢。还有一些眼熟的老主顾,不用人家问,我们也会按照习惯给人家简单处理一下。”卖莴笋的摊主姓钱,从安徽来北京20多年了,他感叹说:“前几年,北京的菜市场里几乎没人想着给顾客削皮切菜什么的,这些年几乎每个摊位都能提供这样的服务。”正说着,旁边一家专卖菌菇类食材的摊位上,女摊主拿起小刀,帮顾客把牛肝菌根部的硬泥块剜了下来,并叮嘱顾客一定要炒熟煮透再吃。周六下午,在通州滨河中路的大运河便民服务中心,一位水果摊主正在为顾客处理菠萝。只见他把新鲜的菠萝切头去尾,再顺着纹路切成小长条。不出片刻,菠萝就已切好递到了顾客手中,只额外收了包装盒的钱。“比在水果店里买果切、果盘划算多了!”顾客点赞道。除了菠萝,西瓜、椰子等水果在这里都能由摊主帮忙处理,令顾客买到实惠的同时也买到了方便。外地菜市场的细致服务,通过短视频传播让其他地方的顾客“大开眼界”。除了摊主的服务意识不同之外,顾客的不同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也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提前包好的饺子,放在带格子的塑料盒中防止粘连;大虾仁挑净了虾线,剥皮后放在碗里,买回家就能下锅……这是在东城区大佛寺东街的兆军盛菜市场里看到的场景。在市场里的蔬菜售卖区,几乎每个摊位上都有处理过的蔬菜:剥好皮的茭白,切好根部的苋菜,剥成粒的各种豆类和蒜粒,南瓜、冬瓜都提前切成了大小不一的“圆盘”,方便不同需求的顾客选购。一一逛过各个摊位,发现除了蒜粒比未剥开的大蒜每斤贵2元之外,其余处理过的菜,价格与原来相差无几。在一家蔬菜摊位前,摊主陈先生正忙着将洗净的小白菜捆成捆售卖。“真忙起来,尤其是早上人多的时候,为每个顾客都要削皮切段的,也吃不消。所以我们都是提前预备好,有需要的直接买剥好的。”像陈先生一样,不少摊主都倾向于提前把顾客可能需要的净菜备好,以节省时间。“像这碗豌豆,是我早上来的时候现剥的,虽然早起了点儿时间,但是卖得更好了,因为它比那种冷冻的豌豆新鲜。”陈先生说。在充满了“国际范儿”的朝阳区三源里菜市场,同样提供食材加工服务。市场内100多个摊位分布在通道两侧,各色水果、蔬菜、肉类、海鲜琳琅满目,好不热闹。在海鲜售卖区,市民尝试着问摊主,得知各式各样的鱼类都可以代为切片,鲍鱼也可以帮忙免费去壳切片。蔬菜区多是净菜,明码标价,收拾得整整齐齐,“强迫症”来了都要直呼“舒适”。位于丰台区地铁大红门站附近的“鑫江南便民服务中心”,因为带有地道的温州特色而出名,菜市场里不仅有北方难得一见的菱角、盘菜,切丝切片等服务也一应俱全。在不少摊位上,小土豆已经削好皮放进水里,豌豆、毛豆、板栗等也都分类剥好供顾客挑选。“这个菱角,嫩得嘞!您尝尝!”靠近门口的一位蔬菜摊主姓王,说话带有南方口音,来北京已经20多年了。他表示不同地方的菜市场确实存在服务上的差异,但没有那么夸张。“菜市场帮忙择菜、切片,更多的还是要考虑时间成本。在外地也有很多菜市场是提前把菜剥好,毕竟高峰期不可能一个个地帮顾客弄,那生意还做不做了。”不过,王先生说自己确实感觉到,北京的大爷大妈更喜欢亲力亲为,在菜市场挑挑拣拣,选出自己喜欢的菜后买回家自己处理,不是他们不想省事,而是觉得自己弄着更放心。“记得一开始来北京的菜市场,我也是主动给人切块、削皮什么的,但好多人说不用,说他们不愿意麻烦别人,让我挺意外的。”王先生回忆道。对于菜市场帮忙择菜、切菜等“保姆式服务”,不少市民也有不同的看法。在龙潭早市,就有一位女士对莴笋削皮的操作表示不认同。“这莴笋削好后拿回家,我还得再削一层,因为外面那层已经氧化了。摊主可以帮忙择菜,我也可以买没处理过的,我觉得还是让我自己选择好,不用刻意去追求你说的外地菜市场那种服务。”这位女士说。随着城市发展和消费升级,北京不少菜市场经历了全面转型和提升。从过去比拼菜品质量、价格,到比拼硬件设施,再到如今比拼服务意识,菜市场也迎来了从量到质的变化。东三环外的农光里市场,引入了智慧农贸系统,配备有智慧电子秤、电子屏、视频监控等齐全的现代化设备设施,一站式解决称重、移动支付、产品溯源、价格监控等环节,让产品颜值、品质双提升。兆军盛菜市场前前后后经历了多轮改造提升,从过去破旧的铁皮厂房,逐步升级为现在宽敞、干净、舒心、实惠的便民菜市场,市场里各类新式标语令人忍俊不禁,拉近了菜市场与市民的距离。“兆军盛菜市场有了空调以后冬暖夏凉,空气清新,地面也干净,和我们记忆中小时候的菜市场已经截然不同了,我和朋友们都更爱逛了。”市民张女士说。说起服务意识,龙潭早市的摊主钱先生表示,他明显感觉这些年逛菜市场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数时候买的菜数量不多,对于蔬菜该如何处理也不如老人熟悉,所以能帮忙处理蔬菜生鲜的摊位,更受年轻人青睐。在现场看到,确实如钱先生所说,放眼周六的龙潭早市,在大爷大妈的队伍中,也不乏年轻人穿行其间。“一直很害怕处理山药,削皮时那个汁液沾得到处都是,一不小心还会过敏手痒。没想到那天来龙潭早市买山药,阿姨直接问我要不要削皮,几下就帮我处理好了,从此我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年轻顾客小黄说。正如不少菜市场老板感受到的那样,年轻群体正在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与老一辈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侧面推动了菜市场服务的精细化升级,让各地菜市场的服务差距也在慢慢缩小。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菜市场精细化服务升级背后,是竞争的加剧、年轻顾客的需求、客户粘性的增强等多种因素在共同作用,是消费端不断倒逼产业端创新升级、迭代加速的结果。“以目前的生活节奏来说,最近兴起的‘代炒菜’服务,未来一定是刚需。将来,整个菜市场行业也会向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服务化去发展。”
北京大妈视频号,欢迎关注!
因为公众号更改了规则,如果不想错过北京大妈的文章,记得给我们加个“星标”,这样每次大妈发文第一时间就在您的列表里。点开公众号名片,点击右上角“···”,再点击“设为星标”即可:
你的「赞」+「在看」,大妈都看得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