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浪花,爱在我心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党的二十大提到的“强化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要求,2024年7月11日,生科院赴芜湖市碧桂园社区小浪花爱心家教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芜湖碧桂园小区展开暑期实践三下乡活动。该团队响应学校号召,本着“爱教、乐教、善教”的宗旨,弘扬“厚德,重教,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展开了以践行“做新时代的合格大学生”为主题的社区志愿家教活动。在火热的七月,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旨在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一个充实而富有成效的暑期学习环境。
该项目的启动,源于对当前教育资源不均与大学生社会实践需求的双重考虑。当日的主要内容包括作业辅导、知识点讲解以及手势舞教学。志愿者们有不同的教学特点,他们将根据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孩子们的学习需求进行匹配,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最适合的辅导。孩子们遇到不会的问题时会得到耐心的讲解直到他完全掌握。
辅导完作业后是由孙涵、王亦萱、聂晓婷三位志愿者组织的手势舞教学。手势舞教学活动采用了一系列简单而富有吸引力的歌曲,如《勇气大爆发》、《一年级》、《小美满》等,配合易于学习的手势动作,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大学生志愿者们首先示范每一个动作,然后耐心地指导每一个孩子,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节奏并正确做出相应的手势。在表演过程中,有些孩子比较害羞,不善于展示自己,志愿者们就通过掌声的方式去鼓励他们,让他们克服紧张情绪,勇敢展现自己,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这项活动不仅旨在提升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更通过这种限时的学习方法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和关注力,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情感,提高音乐感知能力。手势舞将运动、艺术和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调动孩子们眼、耳、手等多器官训练,增强看、听、动的能力,加强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生动体现了智育、德育、美育的结合。
实践团队负责人孙涵介绍说:“希望通过这种活动,向大众展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帮助大学生发现并弥补自身能力的缺陷。”她还表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打磨和升华,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懂教育的意义。志愿者们通过社区家教的服务形式,弥补了家长外出务工对孩子关爱的缺失。关爱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共同的努力。对于留守儿童,我们不仅期盼他们家长的早日归来,更要献出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温暖!
寓教于乐,慧启环保生活
为响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时代号召,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24年7月11日上午,生科院赴芜湖清水街道“绿创青春”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清水街道清宛社区展开第四天的环保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针对同一主题展开的宣传教育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新颖,才不至于让宣传对象感到烦闷。队长沈耀华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在规划第四天的活动流程时,他与团队成员充分讨论,决定采用一种类似于时下流行的“剧本杀”游戏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布置一场以“奇妙岛环保冒险”为名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人物,在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推动游戏剧情的发展。从今天的整体活动氛围和结果来看,这种“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方式成效显著。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了知识,在快乐中得到了成长。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场妙趣横生的游戏,孩子们在沉浸式的体验中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游戏伊始,主讲人蒙丹丹向孩子们讲解了故事背景:一个美丽的岛屿由于原住民对生态环境的忽视,变成了垃圾遍地的荒芜岛,而孩子们变成了不同领域的环保专家。他们是善于探索的队长、环境科学领域的博士、能够变废为宝的科学家、热爱探索的学生和能与万物沟通的原住民,在探索奇妙岛的冒险中,拯救岌岌可危的岛屿。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面对一些关于垃圾分类的难题,只有正确回答所有问题才能推动剧情的发展。紧接着,蒙丹丹为孩子们放映了一个短视频,生动详实的介绍了垃圾的基本分类原则和方法,并用一首顺口溜帮助孩子们记忆。游戏正式开始,孩子们一边唱着顺口溜一边答题“谁是干垃圾?纸是干垃圾。”“厨房里的是湿垃圾”……在欢快的氛围里,孩子们很快通关了整个游戏。在一个个欢呼雀跃的小小身影之上,折射出实践队员们勤劳汗水的结晶。
上午的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们自觉的将活动室里的矿泉水空瓶放入包里,准备带到楼下的分类垃圾桶处集中处理。活动组组长章震表示:“我们本就是环保团队,今天的主题是垃圾分类,应该在小朋友面前树立起良好的榜样。”第四日的环保主题宣传教育工作圆满完成,“绿创青春”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对往后的工作也抱有更强烈的信心和期待。秉持着“知行合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齐心协力共克难关,队员们必将坚定不移地走在绿色发展的大道上,在奉献自我中使生命之花绚烂绽放,使青春之火长燃不熄。
生科学子三下乡:赴宣领悟护鳄韵,创传扬子生态情
生态情怀是人们对自然的深刻敬畏和保护意识,引发了对生态文明的坚定追求和行动,体现了对历史规律的深刻理解,彰显了文化自信与历史自觉。为进一步保护珍惜物种扬子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强生态情怀,生科院赴宣城中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设计制作文创产品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9日宣城中国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本次实地调研活动增强了学生们对扬子鳄外貌、习性的了解,激发了学生们的保护珍惜物种的情怀,并为后续文创产品设计提供灵感与思绪,既拉近与美育创造的心理距离,又让爱护自然、守护珍稀物种在学生们的心里扎根发芽。
探生命奥秘,寻共生之道
为全面了解黄山黟县的生态状况及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生科院赴黄山“寻生态之宝,探共生共存之道”两栖物种多样性调研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调研组于近日开展了实地考察活动。由于天气原因,调研活动分为早上和下午两个时段进行。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调研组就踏上了探索之旅。在湿润的草丛和溪流边,我们发现了不少两栖动物的踪迹。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姬蛙。这种小型蛙类以其鲜艳的体色和独特的鸣声著称。它们在早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活跃,或在水边觅食,或在草丛中跳跃。团队记录下了姬蛙的分布情况、数量及生态环境特征。午后,当阳光稍微减弱,团队再次出发进行考察。在午后的探访中,团队发现了另一种两栖动物一泽陆蛙。与姬蛙不同,泽陆蛙更喜欢在湿润的沼泽和稻田中生活。团队在一片稻田边观察到了几只泽陆蛙在悠闲地觅食。同样地,团队也记录下了泽陆蛙的分布情况、数量及生态环境特征。通过对比两个时段的观察结果,发现两栖动物的分布和活动习性受天气和时间的影响较大。姬蛙更倾向于在早晨活动,而泽陆蛙则在午后更为活跃。
通过本次实地考察,团队深入了解了当地生活环境的生态状况及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团队发现姬蛙和泽陆蛙等两栖动物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它们的生存环境正面临严峻的挑战相信通过调研,能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两栖动物也将在更加安全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 | 吕甜甜
责编 | 巫叶萌
校对 | 李仕龙
审核 | 刘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