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脑AI打假成新型网络暴力,逼画师发声、退圈……多年心血被浪费

文化   2025-01-22 22:23   浙江  

wuhu专题

文 | 小甘


AI绘图技术的进步

催生了所谓的「AI赛博打假师」

这些“网友”打着正义的名号

关注着网络上所有作品

然后到处留下自己的“至理名言”

“这是AI画的吧”

伤害不少原创画师的利益

成为新型网络暴力

逼画师发声、退圈……


▲越南艺术家Ben Moran原创作品被举报封禁

自证后又被嘲讽为“AI画风”

▲某用户作伪证引发群嘲

逼《鬼灭之刃》同人画师@_9_sp退圈

▲日本知名画师karory被嘲讽是“AI绘画祖师”

自证多次困扰多年


无名的巨魔正在奔赴下一个战场

剥夺创作者和用户之间的信任

这种困境到底怎么破除呢?

我们是到底需不需AI打假英雄”


“AI打假师”逼画师退圈


“我今天会删除我的帐号。谢谢你。”


▲同人画师@_9_sp删除账号前的留言


近日,《鬼灭之刃》同人画师@_9_sp,因为被怀疑使用AI创作而陷入舆论风暴。


起因是因为Z用户(代称)用红笔圈出“不合理”的细节,并发起质疑:指控@_9_sp的作品为AI生成。


这一指控引发了反AI人士的集体围攻,令画师不堪其扰。2025年1月10日,画师删除了自己的帐号和所有作品。甚至在@_9_sp老师删帖后,还是有人站出来指正“眼睛的地方像AI”……


▲Z用户举报帖子

▲画师@_9_sp删帖后仍被质疑


在得知是自己的误判后,Z用户删除了指正的原贴,并发表了几次道歉声明。


▲Z用户连续发表道歉声明


Z用户的道歉没有平复网友愤怒的情绪,反而换来了“道歉无法让画师回来”“你真的吸取教训了吗?”等质疑。大家并不买账,毕竟画师回不来了……



“在过去的三年里,我已经完成了所有我脑海中关于同人角色的绘制。有这么多人来看,我感到非常荣幸。”@_9_sp离开前说到。


画师@_9_sp的遭遇令人痛心,一个喜爱画画、善良的创作者,因为网络暴力而被迫退出舞台。不过我们不必太灰心,正如@_9_sp所说“希望以艺术家的身份再次见到大家”,我们可以期待老师的强势回归。


从画师的作品可以看到,她运用的色彩大胆鲜明,画风充满活力和动感,巧妙展现了角色的俏皮和自信。以下是画师@_9_sp 的作品,作者的主页已经看不到了。


“AI打假”网暴拉开序幕


其实,很早就有一批人,自称AI打假师,关注着网络上所有作品,然后到处留下自己的“至理名言”——这是AI画的吧,这伤害了不少原创画师的利益。


最早一批受害之一越南艺术家Ben Moran,是当地Kart工作室的首席艺术家。


Ben为奇幻小说书籍制作了一张封面图《战区缪斯》

(A Muse in Warzone),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拟定出四张草图并反复修整。



23年底,他很开心把《战区缪斯》终稿发布到reddit网站的艺术子版块r/Art上,但却被匿名举报“涉嫌使用AI生成艺术”,随后作品被平台封禁。


于是他立马发送邮件抗议封禁,表示可以向r/Art版块提供当时他创作的过程或PSD原始文件,但仍被继续质疑。


▲《战区缪斯》PSD源文件和参考图


“我不相信你,这很明显是 AI 绘画的风格。如果你真的是个画师,那你需要赶紧掌握另一种画风……对不起,眼下这世道就这样儿!”


▲Ben Moran晒出再次被恶意diss


随后,有人发布一篇指控Ban的文章,吸引了十几万人点赞,Ben无辜遭到全网反AI人士的diss。



“我只是想像其他人一样发布我的作品。”Ben 在接受采访时回答,“我不需要任何道歉,我只想要我作为人类艺术家的权利,仅此而已。”在来回的拉扯中,严重损害了Ben的声誉和未来的商业前景。


▲Ben Moran近期作品


无脑AI打假方兴未艾


AI打假风自去年开始在绘画圈盛行,此前,wuhu也报道了很多起类似的“AI打假”失败案例。


X(原推特)现32万粉的日本画师YORU,以其在《蔚蓝档案》中的角色“早濑优香”的绘制而闻名,6月开始,被质疑——作品擦边同人,画面风格、角色造型很像AI生成,引来“AI打假师”围观。


为了澄清这一误解,她巧妙地通过自拍照片转移了焦点(图中显示出自己笔会的作画过程),并在电绘板线稿旁写着「NOT AI」,反而获得大量网友的赞赏。


更离谱的是,还有人认为Yoru发出的自拍也是AI生成的……



像Yoru一样自拍自证的画师还有Biya,她在推上分享自画照,因为身材太完美被网友质疑“现实没有这样的身材,AI画的吧”。


Biya随后发出自己的自拍,从身材比例到举着手机自拍的动作都是一比一还原。


拓展阅读:女画师被质疑用AI画擦边同人图!发布自拍澄清,真相竟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无名的巨魔正在奔赴下一个战场。“被质疑用画风太像AI,要求自证清白”一直困扰着日本知名画师karory,随着AI绘图的兴起,她的作品频频被盗用。


如果用网络流行语「画师是AI绘画的爹」来形容,她几乎可以被称为「AI绘画的祖宗」,因为市面流行的AI卡哇伊萌妹风格大多是用karory老师作品投喂出来的。


▲karory老师原创作品


面对盗用和质疑,2024年9月4日,她在X(推特)上指出,她的作品常被误认为是AI生成,但实际上,这些全都是她一笔一笔手绘而成。


她强调,作品中的细节与人工创作的精细度是无法通过AI完全复制的,观众只需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不同之处。



除了网外,AI打假的歪门邪气也吹到国内,想必大家在随便刷评论区、弹幕都能看到口嗨“这是AI画的吧?”无凭无据,非常打击创作者信心。


火爆的《黑神话》也没被幸免。作为国产首款3A游戏,自从上线后就得到了众多玩家的追捧。面对《黑神话》精致的美术设计,网上也出现了一些质疑:这些壁画大概率是ai生成的,因为这些作品过于精致和复杂,恐怕只有ai才能制作出来。


美术团队负责人之一王宇表示,他们为游戏一共创作了5幅壁画,这些壁画都是他们参考了大量传统人物画和壁画真实绘画出来的。

不仅如此,《黑神话》的美术团队为了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他们绘画时选用的都是传统材料,而且做了仿古的底色,花了很多心思,平均一张壁画就要制作一个月。


▲王宇发知乎长文回应,获2.4万赞


这已经不是团队第一次回应了,23年年底,就有人跳出来空口质疑。游戏科学联合创始人,《黑神话》美术总监杨奇曾第一时间回应。



还有不久之前,全球知名的动画软件TVPaint12发布之际,官方发布了仅9秒的宣传动画,短短几天斩获超160万赞!


但与此同时,该作品一度被质疑是AI创作!因此还引发了一波小争议......还好幕后艺术家Laetitia Apollonia

及时认领作品最后误会解除!


拓展阅读:全球知名动画软件宣传片被质疑用AI?耗时2个月才画了9秒小动画到底有多难?


受众质疑,创作者自证,受众再质疑,创作者再自证……无脑AI打假戾气的出现,不仅没有达到维权效果,没有指正行业发展,反而变成网暴的武器,让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受到挑战,本末倒置。


AI打假歪门邪气从何而来


很难追溯AI打假歪门邪气从何而来,但是主要原因还是:随着AI绘图工具发展与普及,入门门槛低,平台版权边界模糊,每年都有AI侵权、AI造假的事件发生,利用AI作品参赛获奖比比皆是。


种种行为与现象,无形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反AI平台、组织,AI赛博打假最逐渐盛行,大家自发性地组织起来,一起维权。


去年6月,Meta更新了新版隐私权政策,Meta要求用户必须同意将自己发布的内容给Meta的AI模型训练,否则将被禁止使用Facebook和Ins等产品。


这个政策彻底再次点燃了艺术家们的反AI情绪,他们纷纷离开Ins,“逃亡”到Cara——反AI的社交媒体和作品集平台,禁止AI生成内容并保护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们正在尝试夺回版权、数据的控制权。



据悉,当时反AI平台Cara在短短一周时间里,用户量就从4万增至80万,一跃成为美国社交应用榜Top5。


这并不是一次普通的平台间用户迁移,这背后反映了AI时代平台与用户之间的矛盾正在加剧,也有越来越人加入“AI打假团队”。


我们需不需要“打假英雄”?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很多社交平台账号,变成了AI出图的机器工厂,他们的制图成本简单——先让AI跑一张图出来,然后再修正细节,就比如手指,最后假模假样地兜售AI图包,yellow的图包居多。


在他们售卖时,大多都会隐藏自己是用AI作画这一事实,这不仅对纯手绘画师不公平,而且这本质上也算是“诈骗”,“非法盈利”。



加上平台放松隐私政策,模糊AI创作的界限,更是助推这类“AI诈骗”风气。在赛博战场上,似乎越来越需要“AI打假师”出来摇旗呐喊。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AI打假师”,是最近X推上名为“AI绘师发现bot”用户,致力于鉴定各种图片是否为AI生成,尤其是披露那些用了AI却没说明,甚至宣称自己是人工手绘的“骗子”。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怀疑"bot”是无脑黑、恰流量的AI打假师?实际上,他或许比绝大多数人都更加理性平和。"bot”很认真地告诉关注者们,假如有一天自己误判了,将会立刻道歉并销号,第一时间保护画师权益。


不过目前,"bot”没有识别错。反而大多数被"bot”识别过的画师,会在第一时间屏蔽或删除稿件,“AI诈骗”行为在一定程度得到扼制。



此前,AI绘师发现bot”曾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并不反对AI,只要你在发布作品时标准明白,不要去欺诈粉丝和消费者就可以。


对于积极使用AI并做标注的画师,bot甚至还会转发夸赞一番,这种纯粹且认真的作风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后台私信bot请求鉴定的网友日益增多,评论区也有不少热心网友一起帮忙做理性分析。



看到这里,不禁引人思考,我们到底需不需要“打假英雄”?


在讨论是否需要“AI打假英雄”时,我们应认识到,对于AI绘画的抵触情绪和“空口质疑”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不能仅凭主观感受去抵制新技术,而应该先明确问题的本质,再采取合理手段进行举证、举报。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AI打假师?


根据国家首份权威AIGC监管文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07月10日),针对AI侵权、AI造假,利用AI获取不正当收益进行举证,可参考以下条例。


举证参考条例


第七条: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以下称提供者)应当依法开展预训练、优化训练等训练数据处理活动,遵守以下规定:(一)使用具有合法来源的数据和基础模型;(二)涉及知识产权的,不得侵害他人依法享有的知识产权;(三)涉及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个人同意或者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训练数据质量,增强训练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多样性;


第十二条:提供者应当按照《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对图片、视频等生成内容进行标识。


第十五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公布处理流程和反馈时限,及时受理、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并反馈处理结果。


第十八条:使用者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有权向有关主管部门投诉、举报。


第十九条:提供者发现用户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商业道德、社会公德行为时,包括从事网络炒作、恶意发帖跟评、制造垃圾邮件、编写恶意软件,实施不正当的商业营销等,应当暂停或者终止服务。


审读该《办法》,不难发现,针对使用者如何合理举证,以及如何处理极端举证后果的办法并不多。


就在今年的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这本是全民为此最揪心的时刻,却有用户通过AI合成图借着舆论博取流量,这类AI造假、对技术的滥用等行为是最应该通过法律手段义不容辞去制裁的。


数据截图来自微博


法律手段是为了维护道德的底线,在当前背景下,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有去正视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理性讨论和思辨,鼓励社交平台、艺术平台健全隐私与版权保护机制,推动相关部门完善举证机制,从而避免信任危机的加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技术发展的浪潮中找到平衡,既保护人类艺术的独创性,又合理利用技术带来的便利。


对于“AI打假英雄”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讨论。



END

添加wuhu小精灵5号微信(wuhudonghua5)发送“动画新势力”即可在不久后被邀请进群。

你一定还感兴趣:


特朗普一句话不仅让Tiktok复活,还让皮克斯连夜删减跨性别剧情...


8岁做动画26岁就入围奥斯卡!?30岁又拿下了金球奖震惊动画圈!凭什么他可以拿奖拿到手软?


假如二次元混入春晚导演组,小品会变得很抽象.....


80万“Tiktok难民”投奔小红书后,二次元成了世界和平大使


话题拉满、开篇即死女主的暗黑版《哆啦A梦》,能让人共情吗?




多给动画人来点小心心吧!

wuhu动画人空间
为全球动画人发声的动画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