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标
拐儿冀西民训处旧址
清漳翠柳红土沃然,百代迭更蔚为壮观。
左权县历史文化渊久,文物遗存丰厚。古为三晋边境重镇之辽州直隶州。据传4000多年前华夏民族始祖五帝之一的颛顼之子重黎,誉称祝融,因功而获封此地,始筑辽阳城。
方寸览千年,文物观时代。当历史的尘埃归于沉寂,文物留存了记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淳朴的民风,文明的积淀,在这块土地上形成了异常浓厚、丰富和独具特色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资源,为华夏文化的光辉灿烂凭添了流光溢彩的一页。据2022年度全县文物普查统计,县境内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336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5 处,未定级文物223处。其中革命文物资源规模大、品位高,时代序列完整,2020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红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录,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抗战纪念馆”。遍布县境的不可移动文物承载着左权大地最生动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脉络,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地标简介
拐儿冀西民训处旧址位于左权县拐儿镇拐儿村,旧址坐北朝南,一进四合式院落,占地面积384平方米。以南北为中轴线,由南到北依次为大门及南房、下院东西厢房及东西耳房、上院东楼及西厢房、北楼。2021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10月上旬,冀西民训处在主任杨秀峰的率领下进驻拐儿村,冀西民训处”全称是冀西民训指导特派员办事处,是北大教授杨秀峰于1937年初,按照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以受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保定行营民训处冀西指导特派员的有利条件,在河北井陉成立的抗日组织。
冀西民训处在此驻扎期间,组建“妇女儿童教育部”积极发动群众办学,号召在抗日游击区办“游击学校”“伪装学校”,废除旧课本编写新的抗日教材;组织培训班,教群众识字,教儿童唱抗战歌曲,在街头刷写抗日标语,召开群众大会,组织群众游行,大力宣传抗日救国的道鉆罡洋理;发动群众减租减息,为八路军筹粮集资。
编辑:小 美
照片: 邢兰富
初审:小 吕
复审:赵 静
终审:窦旭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