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
Qiao Pi
纸短情长越山海,家国情怀寄尺素
“侨批”源于闽南语系。侨批,这里的“侨”泛指海外的华侨、华人(华裔、侨胞),“批”在闽南、福州、莆仙、潮汕等方言中是“信”的意思,是对书信的称呼。近代潮汕籍侨胞为生活所逼或为逃避战乱,远渡重洋,到东南亚及其他国家谋生。侨批产生于民间,流转于民间,它们穿越了千山万水,承载着海外华侨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与无尽思念,侨批不仅是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之间经济往来的凭证,更是情感交流的桥梁,见证了无数平凡而又动人的家国故事。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展品
图为侨批的批封
侨批,又称“银信”,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寄回国内、附带汇款及家书的特殊邮件。在那个通讯不便、交通阻隔的年代,一张薄薄的纸张,几行质朴的文字,便是远隔重洋的亲人之间最直接的联系方式。
泰国郑桂钦寄揭邑桃都下乡儿子郑过森的侨批,直接寄“南方人民券肆拾元”。该批于1949年10月22日到达汕头,仍用民国时期的侨批专用邮戳盖销(卅八年十月廿二)。
坤甸吴道善寄揭阳曲溪旧路篦潮利派吴健记本号批信,外附去叁拾元。到汕头盖卅八年十月十九日侨批专用邮戳。
叻刘才盛寄潮安登隆塘东刘乡刘树河批信,外附港银壹佰壹拾元。盖中华民国卅八年九月廿八日邮寄日戳。
叻陈素娇寄潮安金砂寨愚公祠巷双亲批信,外附港币伍佰元。收批地盖销汕头卅八年十月十九侨批专用邮戳。
这几封实寄批,正是新中国成立前,随着民国时期的最后几帮侨批一道递送到潮汕。
江门市博物馆陈列保管部主任吴兆骏介绍说,“这封侨批与普通家书不同,信件内容主要是关于生意往来的。信中提到了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的情景,‘生意尚充满萧条状态,独卖日用必需品尚可支持而已’,但‘幸解放军进兵迅速,军纪严明,小号幸无损失’。”
中华民国时期海外华侨从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地带/寄回唐山松口的侨批。
丰顺陈宅家族从暹罗寄回来的侨批封。
/一封写于1938年农历五月十七日的侨批/
在烽火中传递的家书,侨批中特别强调“受中日战争影响”
侨批虽小,却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许多华侨虽身在海外,心系祖国,他们通过侨批不仅传递着个人的情感与责任,更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支持。有的侨批中,华侨们慷慨解囊,资助家乡建设,支持抗日救亡;有的则表达了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与自豪,以及对祖国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侨批,成为了连接海外华侨与国内同胞情感的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生动体现。
清光绪戊戌(1898年)华侨邱森彬回到中国梅县西阳购买黄烟、茶叶等物品,与邱通发结算。
马来亚华侨谢云轩寄回家乡的夫人李春娥收阅的侨批封。
侨批是华侨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所在国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历史真实见证,有着深刻文化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侨批是反映侨乡历史最完整且保存数量最多的民间文化遗存,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不仅如此,侨批具有“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的重要价值,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弥足珍贵。
部分图片及信息参考于网络
编辑:李 由
制作:李 由
责编:大 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