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人生|“水滴石穿”——雷珍民

教育   2024-10-30 15:14   北京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是《诗经》故里,是黄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雷珍民,这位从陕西省合阳县走出来的书法家,带着来自家乡的深厚文化传统,秉承着数十年如一日的书学之道,用“水滴石穿”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书法之路。


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雷珍民



1946年,雷珍民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祖父是当地很有名气的进步乡绅。虽然世事变化,人生多舛,但祖父对于雷珍民的教育却丝毫没有耽误,这也成为了雷珍民最早的书法启蒙。



陕西省合阳县黑池镇团结村 雷珍民老宅


儿时练就的童子功令雷珍民终生受益。祖父除了教毛笔字,还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教授四书五经,唐诗宋词。从此,一颗文化的种子就这样根植于雷珍民的心中。同时,对于书法的训练,祖父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为雷珍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1年,雷珍民的父亲在“镇反”运动中不幸离世,这给雷珍民的成长蒙上了一层阴影,直到1986年平反时,他才知道了自己的父亲至死都没有暴露的共产党员身份。



雷珍民之父雷登龙遗作


雷珍民六十年代书法字迹


雷珍民一生钟情楷书,是因为祖父教他临的第一部帖是柳公权,后来欧、颜、柳、赵都写,颜筋、柳骨全部稔熟于心,由此保证了“第一口奶”的纯正。


雷珍民《宋词六条之一》


雷珍民《宋词六条之二》


欧阳询书法森严法度中的规矩,建立在一丝不苟的理性中。可以想象,这样的练习需要意志支撑,需要精神挺拔,尤其需要类乎“压舱石”一般的定力与信念。1980年,命运终于向雷珍民抛出了橄榄枝,他第一次来到西安,在西安人民大厦设备处做内部美化工作。


在西安人民大厦工作时的雷珍民(中间)


从合阳县城来到省会西安市,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数十年的苦修和历练终于得到了展示的机会。也是在这里,雷珍民遇见了影响自己一生的恩师,赵朴初先生。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四、五、六届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第五任西泠印社社长 赵朴初


赵朴初的书法以行楷书擅长,不激不厉、欹正相生、圆润中常见挺拔、方正中微带沉雄的风格对雷珍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他教导雷珍民说:“练习书法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制心一处,二十多年后,中国书坛必有你一席之地。”自那以后,雷珍民遍搜赵朴老的法帖,借鉴其学书的路径与方法,受益匪浅。


雷珍民《五忆歌》


雷珍民《文章笔墨联》


赵朴初书法作品


赵朴初对雷珍民的影响,不仅在于书法本身,还在于文化的修养以及待人处事的智慧。赵朴初取名于“返朴归真、悟初笃静”的微言大义,不仅是“赵体”书法的风格特色,更是其为人谦逊品性的体现!


雷珍民(左一)与恩师赵朴初(中间)


“饱读诗书,广交善友,抱技在身,莫入仕途”,这是雷珍民的祖父写下的家训。把字写好,把书读透,便是雷珍民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在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还有更大的责任在前面等着他。




2006年,雷珍民被推举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那时的书协会员只有几十个人,正常工作基本没有开展,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因此,雷珍民按照自己的方略科学规划,稳步实施,迈出了发展陕西省书协的第一步。


2006年,雷珍民先生与陕西国画院同仁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工作会议合影


陕西书协名誉主席雷珍民先生致辞


雷珍民任陕西省书协主席期间

陕西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


在2006年到2012年的任期内,雷珍民先后组织大型书法展40余次,举办书法报告会10多场次,连续举办了三届全省书法临帖展,使陕西书坛风气正,人心齐,整体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其中,书法临帖展成功举办的宝贵经验,也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所引用,并推广到全国。


雷珍民赴台湾进行交流


雷珍民赴日本进行交流


雷珍民赴日本进行交流


书法作品展活动


书法作品展活动


陕西省书法培训班


书法活动


书法活动


在雷珍民心中,书法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对品德的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一点一划都有清正刚直典雅纯正之气。




初学柳、欧,进而颜、赵,兼以隶篆法帖。雷珍民遍学名家,不拘一格,他善于从传统中吸取、继承前人的笔墨精髓,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书法艺术风格。


雷珍民书《福山赋》位于陕西省合阳县福山


雷珍民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西安市大慈恩寺


雷珍民《颜氏家训 教子篇》


雷珍民《颜氏家训 教子篇》


“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从宋朝开始,苏东坡将书法提升到了书写生命情绪和人生理念的层次,实现了书法功能的又一次超越。雷珍民对苏轼的喜爱也体现在他的书法之中。



雷珍民书 苏轼《南园》七言绝句


2013年,年近古稀的雷珍民卸下了众多社会职务,推掉了许多社会活动,深居简出,远离喧嚣,开始了一项浩瀚的文化工程:以娟秀工整的小楷抄写古文经典,这部5万字的《雷珍民书古文经典》,包括《金刚经》《道德经》《唐诗》《宋词》《赋文》《红楼梦判词》,其中既有对先贤的敬畏和尊重,又表现出书法家的淹雅和独立。通过这部精心铸就的文化典藏,雷珍民希望能够唤醒中国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它是雷珍民将书法艺术融入经典、深入传统、践行传统、发扬传统的有益尝试。



《雷珍民书古文经典》


迈出抄写古文经典的第一步,雷珍民又相继完成《印光法师嘉言录》一函十册、《手抄国学经典》一函五册、《雷珍民手书诗经集传》十八册、《小楷自作诗》长卷及《行楷自作词长卷》与《行楷自填曲长卷》等。雷珍民不仅是一位书法家,他还是一位深研中华经典的学者。他书法中博大的气象离不开家学渊源和对传统文化的刻苦研习。在他成长、学习、工作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观察,也逐渐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学识素养对一个书法家的重要性。




深感时下一些为文者对文学素养缺乏基本功的弊病,雷珍民便把目光投向南朝梁时期的名著《文心雕龙》一书的研究上,在2020年出版了《雷珍民释译〈文心雕龙〉》一书,发挥其书法家的优长,将所释译文字以“雷体”的书法形式加以展现,并试图以通俗易懂的释译方式,将其介绍给读者,以期“启发创作心智,规范文章书写法则”,正与当年刘勰所忧思的时弊相契合。虽然雷珍民谦虚地说其所著是“老者学前辈之步走新路”,但实际上这本书是雷珍民积累多年的精心之作。



雷珍民《释译文心雕龙》


“梦中常饮黄河水,闭目尽是故乡人“,雷珍民虽离乡多年,但初心不改,始终心系故土,一次又一次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他将自己出生、长大的老宅捐赠给合阳县政府,并亲自筹资出力建成“德馨艺苑”艺术馆,以此作为传播书法艺术,弘扬传统文化的基地。






2023年,雷珍民书法艺术馆在合阳历史文化博物馆开馆,这里集中展出了雷珍民多年来给家乡捐赠的书法作品,展现了一位书法家的心路历程和艺术特色。







在展馆内,收藏着一副雷珍民所书对联“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雷珍民是一个对文化坚守、对文字坚守、对学术坚守的书法家。这副对联,正是他竹风梅骨的写照,也是支撑他一路走来的精神信念。同时。雷珍民也将这种信念传给了下一代,他对于后辈的呵护之意,对于学生的提携之举,他教学严苛,生活上却温文尔雅,和善可亲的特点,也为他赢来了“雷公”的敬称。





书法是什么?对于雷珍民来说,书法是爷爷自幼教诲的‘此中有真意’;是从书中读到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醒世箴言;是每一笔写在纸上的横平竖直;是日久而见功力的水滴石穿。雷珍民的很多作品,都是向上向善、充满正能量的,他用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经典语言、经典文献、经典的思维理念,这对于传统文化的普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雷珍民认为自己既有责任又有义务,把对艺术的理解,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传播出去,做文化自觉的先行者。




70年来,雷珍民对于墨池的坚守,对于砚台的钟爱,勤奋地不辍练笔,正如当年赵朴初老先生预言的那样,在中国书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对社会的责任,对书法的执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种种情感因素贯穿了雷珍民的整个创作过程。在向往经典、学习经典的漫漫岁月中,呈现出雷珍民关于艺术、人生的深沉思考和书法张力,流露出书法家特有的清逸风怀。




编辑:刘佳

制作:刘佳

责编:大侠



书画频道
弘扬书画艺术,推动书画艺术普及,搭建书画艺术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