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五个民族自治区。其中,新疆、西藏和内蒙古面积都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三个省级单位。
▲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其后是西藏、内蒙古
相比之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面积却显得非常渺小,只有6.64万平方公里,是五个自治区面积最小的一个,也是北方面积最小的省区(不包括直辖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绿)
然而,宁夏虽然现在是自治区,但民国时期却是“宁夏省”。当时宁夏省面积为23万平方公里,大约是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的4倍。
▲民国时期的宁夏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宁夏省可谓是“命途多舛”。1949年-1954年,宁夏省仍在新中国的版图。到了1954年,宁夏省被裁撤,土地被并入甘肃和内蒙古。
到了1958年,宁夏时隔4年再次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中。宁夏成立了回族自治区,成为中国的五个自治区之一。
但新成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只有原宁夏省面积的1/4。
▲宁夏回族自治区
那么,宁夏省为什么裁撤后,又重新设立回族自治区呢?
一、宁夏建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总人口约730万,其中汉族人口占60%,回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人口占35%。
历史上,宁夏所在的宁夏平原,曾经见证过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争夺。
在中国古代,西北的汉地核心主要集中在关中平原。关中以北便是黄土高原,这里成为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过渡地带,长期以来,黄土高原就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争夺的前沿。
▲黄土高原,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的过渡地带
宁夏所在的宁夏平原地处黄河上游,属于河套平原西部,也叫西套平原。西套平原对于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意义不言而喻。
▲宁夏平原,位于河套西部,也叫西套平原
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在这里多次和匈奴、羌等游牧民族发生战争。
公元6-7世纪,中国北方汉人李氏家族占据了陇西地区(今甘肃宁夏一带),成为了当地的大族。
公元618年,陇西李氏家族建立大一统的唐朝。
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吐蕃(藏族祖先)兴起,建立了吐蕃政权,藏族占据青藏高原地区,并不断向四川盆地的方向扩张。吐蕃和居住在川西的羌人冲突不断。 远在西亚的阿拉伯半岛上,阿拉伯人建立了伊斯兰教的国家——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开启了征伐亚欧非的步伐。受阿拉伯帝国的影响,中亚突厥人、波斯人也皈依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文明已经悄然接近中国。公元7世纪时期,原居住在中国川西的羌人的一支党项人受吐蕃的压制,迁徙至黄河中游的西套平原。迁居到西套平原的党项人选择臣服于唐朝。党项族首领被唐朝赐予夏国公。因此,西套平原地区也被称为“夏地”。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权更替频繁。党项人控制的夏地割据西套平原。公元976年,后周将军赵匡胤建立宋朝。虽然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华南地区,却始终没能统一夏地。公元1038年,党项人首领元昊的带领下建立了西夏,首都兴庆府(银川)。西夏是以党项人为主体,包括汉族、吐蕃族、回鹘等多民族的国家。西夏对于北宋来说是巨大威胁。因此,北宋兴兵讨伐西夏,都无法灭亡对方,宋夏对峙局面形成。公元1044年,宋以岁币的形式,换得了既相互往来、又对立的局面。使得农耕文化传入西夏,带动了西夏的繁荣。西夏和宋朝(北宋被金国灭亡后,南宋和西夏不接壤)并存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3世纪。1206年,崛起于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在杰出领袖成吉思汗的带领下,统一了蒙古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国政权。蒙古帝国建立后,实行行省制度,开启了南征北战的征途。1227年,西夏被蒙古帝国所灭。党项人遭遇灭顶之灾。此时华夏人的土地还有北方的金国和南方的南宋。西夏被蒙古帝国灭亡后,取“夏地安宁”之意,设立宁夏行省。此后,蒙古帝国灭亡了女真人建立的金国。1261年,忽必烈将宁夏行省更名为“西夏中兴行省”,省会为宁夏府路(今银川)。偏安一隅的南宋成为了蒙古统一中国的最后的目标。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把目标放在南宋。公元1276年,元朝灭亡南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蒙古人的其他势力也向西扩张势力,相继灭亡了阿拉伯帝国、中亚的突厥人汗国。蒙古大军的征伐使得东亚的中原文明和西亚、中亚的伊斯兰文明来往更加密切。元朝统一中国后,中国和阿拉伯商人的陆路贸易频繁。部分西北地区的汉人在和阿拉伯商人接触的过程中皈依伊斯兰教,逐渐形成了新的群体——说汉语的穆斯林,也就是回族的前身。元朝在中国推行地方行省制度。西夏中兴行省因为战乱的影响,外加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导致人口锐减,无法支持一个行省的规模。而元朝又推行“大行省”制度,因此将宁夏并入甘肃行省。宁夏由省降级为宁夏府。元朝灭亡后,中国进入明朝时期,蒙古人退出汉地,回到蒙古高原地区。明朝时期, 回族没有被视为一个民族,被视为皈依了伊斯兰教的汉族。明朝对于北方的控制局限在长城一线,广阔的蒙古高原依然被蒙古人(北元以及后来的瓦剌、鞑靼)掌控。而宁夏地处明朝和蒙古人的边境附近。因此宁夏承担了更多的防守职业。明朝把宁夏府更为宁夏卫(卫、府一个级别,卫承担防守重任),下辖宁夏、固原两阵,主要是为了抵御蒙古人南下。清朝统一中国后,对中国的行政区作出新的划分。由于明朝对蒙古人的控制较弱,清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采取联姻、征讨并用的方式统一了蒙古高原地区。清朝以戈壁沙漠为界,将蒙古人地区划分为“内扎萨克蒙古”和“外扎萨克蒙古”。由于清朝已经拉拢了蒙古人地区,因此宁夏平原已经不再是国家的边境,清政府将宁夏卫重新更名为“宁夏府”。宁夏府在内的宁夏平原全境划归甘肃省。清朝时期,甘肃省的汉族约为80%(包括信仰穆斯林的汉人)的绝对优势,蒙古族占据10%。当地一些民众受西域的伊斯兰文化影响,信仰伊斯兰教。清朝把穆斯林统称为“回回”。回回可以参加科举,但担任官职相对较低。1762年,清朝颁布了歧视回民的法令,例如同样盗窃罪,回民会被发配云南。此外,清朝的回汉纠纷发生时,汉族官吏往往偏向汉族。这一切导致回民起义不断,反抗清廷的歧视。然而,鸦片战争后,随着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回民的反抗越来越强烈。 1862年-1873年,西北地区(甘陕)爆发了回民针对清朝统治者和汉族官吏的动乱。战争长达13年,甘肃省(包括宁夏)损失约80%人口。甘肃同时也是汉地(内地)通往西域新疆、外蒙古的重要门户。因此,该地的防御问题愈加重要。清廷加强对陕甘地区的管控。1911年,清廷灭亡,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宁夏更名为银川。民国初期,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出于稳定国家统一的需要,提出了“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理念。其中,“回”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泛指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民国初期,青海、陕西、甘肃被马氏军阀(回民)占据。与此同时,外蒙古贵族利用清末民初的动乱,在俄国的帮助下事实完成独立。因此,中国北方边防问题日趋严峻。1928年,中国北伐大体上取得了胜利,中国统一即将完成。国民政府对于中国的行政区划进行新一轮调整。为了加强对于漠南蒙古的控制,在蒙古族聚居的中部地区设立了察哈尔、热河和绥远,即塞北四省的三省。1928年10月17日,为了稳固中国西北,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宁夏府为核心,设立宁夏省。宁夏省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宁夏平原、阿拉善盟等蒙西地区,省会银川,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宁夏省设立之初,境内的民族被国民政府认为是汉族和蒙古族。回族一般被视为说汉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国民。宁夏省全省人口200多万,其中汉族占据约80%(包括信仰伊斯兰教的汉族),穆斯林民众主要分布在银川为主的宁夏平原。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宁夏省北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把侵略的目标直指中国。1935年,日本策动塞北四省的察哈尔、热河和绥远自治,进一步蚕食中国华北地区。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塞北的察哈尔、热河、绥远沦陷。宁夏没有沦入敌手,作为中国西北反抗日本侵略的重要一站。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武装力量和国民政府共同抗击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与国民政府立场不同,中共把汉族穆斯林视为单独的民族——回族。这为新中国成立后回族的认定奠定基础。1945年1月,出于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的需要,英、美、苏签署了涉及中国主权问题的《雅尔塔协定》 ,规定外蒙古维持现状。二战后,外蒙古独立,宁夏再次成为了边境省。中国原本迎来相对稳定的和平时期。然而内战爆发。国民政府不再承认外蒙古独立,宁夏边防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共武装力量在东北、华北建立了解放区。蒙古族聚居的内蒙古高原位于解放区的大后方。如何处理好蒙古族问题,对于巩固解放区意义重大。经过不懈探索,民族自治是妥善处理民族问题,巩固解放区大后方的最好方式。1947年5月1日,解放区设立了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起初内蒙古只包括蒙东地区。蒙西地区依然在国民政府手里。内蒙古自治区的设立,使得解放区内的30万蒙古族同胞获得了自治权利。为日后新中国建立其它4个民族自治区奠定了基础。1949年9月,解放军占领了银川,宁夏省解放。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回族的身份得到确认。新中国成立初期,保留了包括宁夏在内的塞北四省。塞北四省的察哈尔的面积相比于民国时期有所缩小,宁夏省的面积和民国时期差不多。新中国成立后承认了蒙古的独立。此外,新中国开始了经济文化建设,国内环境持续向好。随着新中国边境稳定和国内环境的好转,包括宁夏省在内的塞北四省失去意义,裁撤塞北四省势在必行。此外,包括宁夏省所在的塞北四省,境内都有大量蒙古族聚居区。出于尊重蒙古族的自治权利,塞北四省的蒙古族聚居区被并入内蒙古自治区。1952年11月-1954年1月,察哈尔省和绥远省相继被裁撤,并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1954年6月,中国作出了裁撤宁夏省的决定。按照民族聚居的原则,宁夏省北部(蒙古族聚居地)超四分之三的土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55年,热河省被裁撤,北部并入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东西跨度最长的格局初步形成。宁夏省北部并入内蒙古后,剩下四分之一的土地划归甘肃省。▲1957年的甘肃省地图,包括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平原划归甘肃省之后,甘肃省的人口主要有汉族和回族。回族人口占20%。进入50年代后期,随着国内逐渐稳定,民族区域自治的问题开始提上日程。根据1953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境内回族有350多万人,在当时已识别的少数民族中居第三位,仅次于壮族和维吾尔族。1955年至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设立,回族依然没有自己省级别的自治区。作为中国人口第三多,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民族,却没有自己的省级自治区,与其民族地位不相适应。甘肃省是当时中国回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回族人口主要集中在银川和西海固原地区,当地的回族占据甘肃省回族比例的70%。因此,1956年2月正式提出了在甘肃东北部建立省级回族自治区的倡议。甘肃东北部的土地被叫做宁夏平原,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宁夏省、宁夏府(卫)。因此,甘肃东北部建立的回族自治区被提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宁夏消失了4年后再次出现在中国省级行政区版图,成为了中国第四个成立的自治区。此时的宁夏面积有6.64万平方公里,相比民国时期和共和国初期的宁夏省缩水了3/4。宁夏回族自治区设立之初,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人口197万,其中回族人口63万,占全区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多年以来,人口实现了迅速增长。如今,自治区总人口728万,回族人口250多万,达到总人口的35%。如今,宁夏作为中国回族人口(主要信仰伊斯兰教)最集中的省区,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扮演着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互通的纽带,也是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交流的前沿。宁夏首府银川在2015年就开通了直通阿联酋迪拜的航班,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条直飞中东的航线。银川目前也是中国为数不多能开通直飞迪拜航班的城市。此外,银川成为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举办地,带动了两种不同文明的经贸交往和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