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为了孙女上学,吴奶奶一家从老家的大房子搬到了厦门这套34平的一室户里。这个小区是厦门最著名的学区大楼之一,邻居来自四面八方,但都蜗居在此,以牺牲居住质量为代价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机会。
房子日常是2位老人和8岁的孙女居住,祖孙两代人各自都需要独立的房间。做饭是吴奶奶每天除了接送孙女之外最重要的工作,一个好用的厨房必不可少。孙女曦曦刚上小学,渴望拥有独立的房间。爸爸平时在外地工作,周末与节假日回家,相对独立的睡眠和私人物品收纳空间也必不可少。
1室1厅户型套内一共34平,却要住下3代4口人。我们需要在其中完成“3室2厅”的折叠与再造——3代人各自拥有独立的卧室, 1个客厅1个餐厅,1个实用的厨房和1个高效的卫生间,设计通过对功能的取舍和尺度的优化来创造奇迹。
▼改造后的生活场景©立木
10米内做5间房
房子长边面宽10.4米,短边进深3.1米,这个进深去掉0.9米的走道只剩2.2米,剔除掉墙厚和完成面尺寸,剩余的房间进深只有不到2米,完全锁死了沿短边操作的可能性。
短边无从下手,长边也捉襟见肘。10.4米的面宽即使不考虑采光通风,如果平均分配成6间(餐厨卫+3卧室),每间仅剩1.7米,连张床都放不下。设计先基于使用频率,将客厅餐合并,并取消了闲置电视节省出墙面空间,又将孙女爸爸的临时卧室集成到餐厅卡座,通过布帘和柜体的百叶窗保证通风和隐私,先将房间数量压缩到极限的5间(餐厨卫+2卧室),接着对平均开间只有2米的房间开启了腾挪。
折叠百叶窗下的餐厨联动和中西合璧
U型厨房作为最高效的布局方式,几乎是小户型家庭的标准做法,同样面积的厨房,U型布局比L型布局有30%更多的台面操作空间。因此设计先将原先的L型布局改为U型,但即使通过U型布局提升了台面的利用率,2.5㎡的面积也实在太小了,必须将厨房向客餐厅和阳台尽量打开,延伸视线扩大空间感的同时也能收获了一个迷你的早餐吧台和传菜窗口。
▼从厨房望向生活阳台©朱清言
打开墙体后的厨房通过折叠百叶窗既能隔绝中餐爆炒时的油烟,又能保留了厨房和餐厅互动的联系。每天清晨,吴奶奶会打开百叶窗,在这个“西式”的厨房一边准备早餐一边和吧台另一侧的孙女交流,热乎的煎蛋连着锅直接上台,保留的不仅是食物的温度,更是家庭最珍贵的日常。
改造后的厨房开窗即见客餐厅和清洁阳台,使用便捷,视线开阔。仅有的2.5㎡面积在极致利用下配齐了大容量双开门冰箱、大水槽和烟灶套装,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充足的收纳,设计还将灶台旁置入了一个0.6m³的的大高柜(相当于1.5米长度的下柜)以补足储物空间。常规情况下灶台和水槽旁300mm的范围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黄金区域,折叠窗的存在使得刚做出来的饭菜可以通过“传菜口”直达桌面,解放了灶台出菜一侧的空间,也才使得储物高柜得以实现。
2.3㎡的迷你卫生间
厨房在极限压缩的情况下,面宽还是需要2米,卫生间只有进一步压缩面宽才能给剩余的客餐厅和卧室更多的自由。考虑到老人未来使用助浴设施的可能,淋浴间尺寸相对宽敞。马桶和台盆按照极限尺寸相向布置,通过镜柜和壁挂马桶上的置物架增加收纳空间。除了烟道和排水立管形成的不规则形状,通过将马桶旁的墙体向卫生间方向压缩,在走道一侧挤出了1.1m³的大柜子。
改造后的卫生间有着宽敞的淋浴间和周道的无碍障设施,长台面+小水槽虽不宽裕但很实用,悬浮式的台盆和柜体既节省了空间,也方便了日常清理,更重要的是其仅仅占用了1.5米的面宽。
“仓库式”老人房
吴奶奶对收纳的需求使得老人房在一定程度上也兼做了家庭储藏室,两侧的满墙面柜体加上榻榻米下的空间,使得老人房的收纳空间达到了惊人的3.7m³,相当于在这个仅仅4.6㎡的卧室内放下了3米长、2.2米高、0.6米深的柜子。
因为移动了墙体,老人房和儿童房分享了原先卧室的窗户,均衡获得了采光。老人房入口错开了窗户,避免了强烈光线变化对视觉影响,入口采用对老年人更友好的推拉移门,白天日常开启的房间门和柜体面齐平,消隐了门的存在,走道成为房间的延伸,扩大了视线范围。同时借助走道镜面的反射,房间和厨房也有了即时的视线关照,杜绝了安全隐患。
有着游艇梯子的夹层儿童房
儿童房设置在户型的尽端,1.5米宽,3.1米长。临窗为活动和休息区,底层设置榻榻米和衣帽柜,上层是船型的儿童床,通过伸缩式的爬梯上下联系。一侧墙面满铺洞洞板,灵活组合;另一侧墙面满贴自然质感的软木,课程表和钢琴谱等学习资料都可以随心布置。
因为空间限制,写字台靠房间门布置,走道上连续的收纳柜在这里摇身变成了书架。每当吴奶奶路过走道,都能看到心爱的孙女在书桌前学习的身影,而强化处理后的隔音平开门也能在需要时保证孩子的隐私。儿童房在有限的层高下创造了三个不同高度的活动平面,满足了孩子在成长阶段的活动天性。不同材质质感的墙面可以灵活布置,赋予了每一处空间的“可用性”。
迷你中央生活区+爸爸的临时卧室
布置完厨卫和2间卧室,客餐厅剩余的面宽只有2.5米,幸好厨房的折叠推拉窗将视线深度扩展到4.6米,设计同步取消了餐厅和阳台的移门,使得生活阳台在视线上也纳入餐厅,再加上走道墙面的镜面处理,餐厅空间借助三个方向的借景,极大的拓展了视线的深远感。
▼必不可少的酒与茶©业主
▼防指纹镜面不锈钢扩大空间感©业主
使用方面,折叠式的家具虽然能满足变化场景的使用需求,但对老人和孩子来说稍显复杂。设计用卡座替代了沙发,卡座既是餐桌一侧的餐椅又是爸爸的临时睡眠区,不用折叠、开关等动作就能实现卡座、沙发、床体的多种功能。为了在1.8米的面宽下放下一张1.6米的长餐桌而又不阻碍进出卡座,设计将入口玄关的高柜在餐桌桌面高度做了切割,使得稍加移动桌面就能插入柜子断开的缝隙,从而保证进出通道的宽度。
客餐厅和玄关之间的高柜上部是爸爸的衣柜,下部是玄关的鞋柜,侧面是餐厅的置物架,设计将不同区域的功能柜体整合在一起,尽可能减少了储藏对空间尺度的影响。改造后的迷你中央生活区有着1.8长度的小沙发,1.6米的长餐桌,2.5米长的早餐吧台,以及0.9m³的收纳空间,其便捷联系了玄关、生活阳台、厨房和走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玄关
虽然听起来有悖常识,但越是小面积的户型,却越需要一个小玄关作为室内外的过渡,它仿佛是一个比例尺,可以帮助感官建立起身体尺度的转译。玄关1米见方,靠墙一侧设置了洞洞板用作日常杂物的收纳,正对柜子的下部是鞋柜,底部悬空留给拖鞋。玄关顶部选择了柔和均匀的发光灯膜,让推开门的瞬间也能沐浴在诗一般的光线之下。
“多功能”走道
▼防指纹镜面不锈钢扩展走道尺度©朱清言
小户型中的走道空间同样非常珍贵,设计选择了防指纹镜面不锈钢作为客餐厅和厨房外的走道墙面,尽可能扩大迷你中央生活区域的视线深度。而在卫生间和老人房外侧,则是在走道靠墙做满了窄柜,并在其0.9米高度掏出带镜面的壁龛。
因为现场不具备同层排水的条件,卫生间和走道只能维持原高差,窄柜上的壁龛也有安全扶手的作用,特别在晚上起夜的时候,带灯光的壁龛加上门边的扶手,这些适老化细节的贴心考虑,能有效规避老年人磕碰和摔倒的风险。除此之外,走道上柜子总计有3.1m³空间,是卫生间和儿童房收纳的有效补充。
作为双学区房,这栋大楼各种不规则的小户型里折叠了几百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绝大部分是长达九年的将就与凑合。设计通过对原始户型的爆改,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图景,也将陪伴这个女孩从七岁到十五岁的成长。
项目名称:厦门住宅改造项目
项目地点:厦门
设计:立木 L&M
项目经理:郭岚
设计团队:刘津瑞、邹明溪、李春瑶、李佳妍、谢舜冰
设计时间:2023
设计顾问:申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