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的法华 庄严的净土
[学员]:请示法师,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为何?
[师父]:这个问题:
一、如果你是年纪已大,体力已经衰弱了。年纪已大,体力已衰,你就直接专攻净土的善根:信心、愿力、般若三块不断的操作就够了;
二、如果你还年轻。以下是我的建议:
第一个唯识一定要学,唯识学太重要了,让你了解你自己。因为唯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谈缘起,也就是无量劫来你到底怎么过的?你一路走来是怎么过的?第六意识创造妄想,第七意识一直把妄想执着;前五识的感受,给第六意识的妄想,第七意识再执着,然后回存到第八识的仓库,然后第二生把它释放出来,就是循环。你了解唯识会知道你过去的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解自己,认命的唯识是先了解自己。
开悟的楞严,楞严是一定要学的,它会让你先离相,找到你的家,离一切相,开悟的楞严。
成佛的法华,《法华经》也要学,因为它即一切法,它借相修心,《楞严经》把相消除以后,法华就再把相借回来。这个时候我要借众生相来修布施,对不对?我要借逆境的相来修忍辱,所以《楞严经》是把相全部都洗掉了,善的恶的全部归零。到了《法华经》的时候,从空出假,把相再借回来,但这个时候是借相来修法,我要布施的法要借众生的相,我要皈依的法要借佛像,你要借很多相,再把它借回来,借假修真,用相来修善根。
我们这样子讲好了,一张图画已经画的乱七八糟了,《楞严经》把它全部都擦掉,黑板全部擦掉。《法华经》再把新的东西画上去。
认命的唯识,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最后如果这三个基础打得好,再会归到一句佛号庄严净土,那力量就够了。你的根基打的扎实。
如果你已经六十岁了,我前面讲的话统统不算,你就把弥陀要解好好研究,抓住几个核心思想,般若、信心、愿力,然后跟佛号尽量建立好的关系。
我刚刚讲过的先离相,然后建立信心,建立愿力,然后提起佛号,所以看你的精神体力来判断。
☆诸位!你在修行的时候要注意,圆修跟杂修不一样,题目不能换,所缘境不能换,对净土法门阿弥陀佛的音声不能换,但是你可以参考有些道理,帮助你调伏引导。假设我们是少林寺的弟子,我们只有打自己的拳法,但是你可以参考武当派、峨嵋派他们的这些好的道理,充实少林寺的打法,这个叫作圆修。题目没有换,所缘境没有换,目标没有换,但是引用别人的道理来做一些调伏跟引导。如果你连题目都换了,那叫杂修,那就不对了。
我个人是这样想的: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你最好把净土的东西先学一学,学个三年再来看其他的。如果你是一个初学者,我不建议你看太多东西,因为你的根本法宝要先建立起来。佛教的法门真的是各有各的方向,各有各的路头,真的,每一个所缘境都不一样,过程不一样。
所以我会建议对初学者加以保护,少看其他的东西,先把对净土的皈依的心建立起来。好,你可能花三年或者五年,你对阿弥陀佛的佛号,对净土的功德一心归命了,这个时候我会建议你,你要慢慢学习其他东西,充实你的养分,你可以广学。在不影响你一心归命的情况之下,你慢慢学习天台的止观、唯识的止观,他们的操作各有各的好处,对你调伏烦恼很有帮助的,你一用就马上知道,这个方法非常好的,但是你调伏以后,它不会影响你对佛号的皈依,你会对佛号更皈依了。
所以初学者要专。这个就跟种树的道理一样,先种起来,再求它的茂盛。初学者你学太杂,我不认为这样是好的,不好!因为你不知道自己该走哪条路了,太多选择了。但是你对佛号已经建立信仰的,你还闭门造车,那你就吃亏了。佛陀讲那么多东西,对你会有很多帮助,你不要去拒绝佛陀开的药。只要对你往生有帮助的,你都可以拿来用。“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道理是一个,就看你的次第。
所以你看蕅益大师,他提出了专修和圆修。专修适合初学者。你对阿弥陀佛信心具足了,你这个佛号操作已经到一定的水平了,你可以广学。适当地学习怎么调伏自己,怎么引导自己,怎么跟自己沟通,你这个佛号会念得更好,这就是助行,这样变成正助二行就是圆修了。
☆ 净界法师讲法目录合集 ☆
净界法师视频音频下载
http://www.pcfoyin.com/down/jjfs.htm
点“阅读原文”回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