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找工作避雷!”“成都找工作避雷贴!”
《知识经济》在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平台搜索某保健品公司相关讯息时,发现很多“避雷贴”,主要内容都是控诉应聘被骗购买保健品、加入直销公司的经历,以营养保健品为主营产品的直销品牌是“重灾区”。不过《知识经济》在深入了解后发现,这些招聘信息的发布主体并非直销公司,大多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工作室和体验馆乃至经销商个人,招聘类目多为“营养师”“储备店长”“人事助理”等岗位。
记者联系到一位通过招聘软件拓展市场的经销商,他表示自己会在招聘信息上标明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例如注明“宝妈、自由职业者”“分享创业机会”等,面试时也会向应聘者解释清楚直销事业底层商业逻辑。“这种合作是双向的,如果只是靠把人骗进队伍来没有后续长远发展,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01
以招聘之名
2024年9月20日,IP属地为云南的一位博主发布了自己找工作被骗的经历。“在招聘软件上,这些公司一般叫‘某某食品’,多为个体工商户,聊几句就让你加微信详聊。”微信聊天过程中,对方向博主介绍了薪资构成:第一个月底薪3600元+200元全勤奖励+300元餐补+200元房补+200元保险补贴。虽然没有五险一金,但薪资看上去符合常规实习水平,博主应约前去面试。
面试时,对方为博主简单介绍了某保健品公司的文化背景和营养师专业就业前景,接着邀约博主参加“说明会”。据该博主介绍,说明会的内容主要是介绍该公司保健产品功效,展示很多成功案例,以及如何推广该公司事业。参加说明会的一般在10人左右,有入职意向的,需要先缴纳298元耗材费,随后可以参加为期两天的基础培训班。基础培训班上会为入职人员讲解参加该公司的两种方式:创业或打工。
该博主介绍,所谓创业,主要工作是白天招聘更多的人加入,晚上去闹市区“地推”,加微信,名为拓展和零售。另外,选择创业需要再次缴纳450元学习费和50元工位费,除此之外还会要求购买1.5万元产品,即备货冲刺1000点。“拿到产品后,他们会督促拆封打包,保证所有产品全部拆开没法退货。”
所谓打工则是三选一:一是每天邀约2个人前来面试,二是每个月销售3万元业绩,三是招聘进来的2个人完成2000点业绩(1点=13元人民币)。
在该帖子下方有200多条留言评论,不少人分享了类似的经历。一位IP属地为四川的网友称她遇到过一模一样的经历,唯一区别是缴纳的耗材费是318元;另一位IP属地为云南的网友称,在接受2小时培训时他就坐不住离场了,培训现场还有两位“黑衣人”站在门口……
另一篇题为“BOSS直聘营养师骗局”的帖子中,博主讲述了类似的经历:“他们(公司)里面要么就是用他们的产品成为顾客式员工,要么就是成为他们的合伙人,一直给你画饼!”
根据前文所述工作内容“三选一”,不难看出这是典型的市场“拉新”行为。与常规直销市场拓展不同,被这样“拉新”而来的应聘者只会更加愤怒:一部分人“认栽”,买了产品愤而离开;还有一部分则会采取投诉、曝光等方式进行反击。但无论是哪种结果,都在各大社交平台极大损害了品牌形象。
02
乱象丛生谁之过?
IP属地为重庆的一位博主遇到相同经历后,在BOSS直聘平台将该公司举报下架,但没过多久该公司就换了个账号继续以相同方式“招聘”,该博主直接晒出该公司所在地,并提醒找工作的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根据该博主晒出的公司地址,《知识经济》发现该招聘主体并非相应的保健品公司或下属分支机构,疑似是经销商工作室的个人行为。
另一篇题为“营养师这个行业无论是谁想来都赶紧跑”的帖子中,博主详述受骗行为,称这个行业的招聘大多“挂羊头卖狗肉”。在该帖子的留言评论中一位网友称“参加入职培训时才发现是卖**的”。
这种打着招聘的旗号、实则诱导求职人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经销商的行为,既扰乱了求职市场秩序,又严重损害了品牌形象。被污名化的直销企业对这种市场乱象是否知情?针对这种市场展业行为是否有所规范?
一家美资直销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知识经济》,该公司对此类情况的查处非常严格:“公司有明确规定,禁止以招聘为名拓展市场,违反规定视情况进行处罚,严重的会直接注销经销商账户。”另一家直销企业的商德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这种负面情况对企业来说“非常严重”,很容易损害企业的市场口碑,所以公司会进行定期宣讲,督促经销商规范市场行为。
但同时,也有直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情况在整个直销行业不是个例,不少公司都为此头疼不已。“很难从根源上彻底管制,毕竟经销商和我们只是合作关系,他们拥有法人资格,有权利进行招聘活动。除非有消费者收集到明确的证据投诉到公司,公司能够根据投诉情况去规范经销商的具体行为,否则公司很难在全国大范围主动去排查市场是否存在这样的乱象。”还有一些公司为了平衡市场关系,提出经销商可以招人,但必须标明“创业”属性,不能欺骗求职者,更不允许在没有讲清楚事业逻辑之前收取任何费用。
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经销商还是消费者,排斥的不是“招聘拉新”这种行为本身,而是隐瞒实际情况的欺骗式招聘。除了这种新兴的“展业”方式,行业里还存在一种似乎见怪不怪的乱象:把人连哄带骗先带到会场再说。这种不讲事业原则、全靠哄骗的“拉新”,偶有成功案例,但大部分情况会增加消费者对直销企业形象的误解。
直销是经营“人”的事业,常有从业者强调“做事之前先做人”。经销商的不规范市场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多年深耕的品牌形象,更会在广大消费者心中埋下“直销都是这样乱来”的种子,为本就在努力为自己正名的直销行业的前行道路增加更大阻碍。规范市场行为,推动行业向阳发展,这或许不仅是企业该思考的,更是每一位从业者的共同责任。
作者 | 丁晓冰
来源 | 知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