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粮食产量,端牢中国饭碗始终是我国的头等大事。我国耕地面积增加潜力已经非常有限,近年来一些盐碱地等边界土地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体量相对于18亿亩已有耕地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所以,大面积提高单产才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必然途径,应该是粮食增产的中心工作。
我国具有粮食大面积增产的巨大潜力
我国粮食单产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以玉米为例,美国2024/2025年度玉米单产预计为183.4蒲式耳/英亩,折合约746公斤/亩,与中国2024年玉米单产439.4公斤/亩相比,美国单产约是中国的1.7倍。再来看大豆,根据2024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大豆单产为133.3公斤/亩。美国农业部2025年1月报告显示,2024/2025年度美国大豆单产预期为50.7蒲式耳/英亩,换算后约为236公斤/亩。由此可见,美国大豆单产高于中国,美国单产约是中国的1.77倍。
与我国高产田相比,平均单产有很大提高空间。根据中国央广网发布的通辽玉米创全国粮食主产区三项单产纪录中,万亩片平均产量为1247.22公斤/亩、十万亩吨粮田产量为1042公斤/亩、百万亩核心区测产结果为945.29公斤/亩,远高于我国玉米平均单产,暗示着玉米单产巨大的提升空间。
矮化密植品种可能是未来育种的重要方向
学农学的人都知道,课本里玉米最佳亩株树为3500株,进口品种先玉1号最高亩株树也就是4500株。我国专家在美国考察杜邦公司玉米田时发现,美国玉米每亩株数达到了8500株,植株都非常矮小,玉米穗也较小。当问起这样会不会产量不高时,美国专家介绍说,玉米穗虽然小了些,但玉米粒并不小,且玉米穗前后一样粗细,单穗产量并不低,玉米亩产可以达到2300多斤。美国玉米高产带给我们的启示,可能矮化密植是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我国曾经想引进该品种,因对方要价太高,没能成功。
玉米成熟景象
总结与展望
综上可见,大面积提高单产应是未来稳粮保供的中心工作,而矮化密植品种的选育、推广将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农科最前线
扫码加入农技交流群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平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本平台的原创文章需要注明来源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