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生物科技研发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基础。当前,技术、产业、监管、品种、制种、商业模式、农户认知等均越来越成熟。自主研发的转基因玉米大豆在减损增产、节约成本、提升品质等方面成效明显,按照扩面提速要求正在有序扩大应用范围。据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双交会数据,2024年全国转基因玉米种子制种面积达20万亩。该行预计,2025年种植面积将突破5000万亩,2026年开始进入“亿亩时代”,后续或越推越快。目前,已有37家种业公司可以进行转基因玉米品种生产经营。在品种审定与研发方面,成果丰硕。2023年共有37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通过审定,2024年,又有27个转基因玉米通过审定。这些品种的审定,为转基因玉米的推广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体现了我国在转基因玉米育种研发上的强大实力及我国转基因玉米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审定通过的64个转基因玉米品种,都是以杂交玉米品种为基础,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导入特定的目标基因片段而获得的转基因版本。所导入的转基因目标性状有以下3种:抗虫性状;耐除草剂性状;或抗虫和耐除草剂复合性状。其中,目前审定通过的转基因玉米品种中,抗亚洲玉米螟几乎涵盖了90%的审定品种性状,其次为抗粘虫和耐草甘膦除草剂性状。值得一提的是,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的应用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在提高玉米产量、提升玉米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试点看,转基因玉米抗虫耐除草剂性状表现突出,对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除草效果在95%以上。为推进转基因作物步入产业化的快车道,加快生物育种步伐,我国亟需解决正面临的重大挑战:一是要加大原始创新力度,加强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二是要加大资金倾斜扶持力度,统筹支持不同领域的科研力量;三是要深化科企融合机制,将种质资源、育种人才、推广技术、资金支持等诸多要素进行聚合;四是要加大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的应用与探索,以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染色体工程、分子设计育种等关键技术作为主要的攻关方向,为我国生物育种的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平台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本平台的原创文章需要注明来源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