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的地貌颇具特色:一条笔直的公路横过村前,东侧全是土山,山势雄峻,山山相连,如巨龙飞舞,山壑间溪水潺潺,数条小溪绕过我的村旁;西侧全是石山,异峰凸起,或相连如五指状或马鞍状,或独秀于小河边,在村庄和稻田的映衬下,如桂林山水般美丽。多有泉水从溶洞中涌出,流经村庄田野,汇入小河。公路两侧是一条狭长的小平原,土地肥沃。大概是因为水源丰富利于农耕的缘故吧,这里人口密集,村村想望,发展至今,人均只有几分田。
这就是我的故乡——广西武宣县通挽镇。从镇政府沿公路往北走约三公里,东侧一个四千人的大村庄,就是我出生的地方——大团村。
我小学没念完就离开了故乡,至今已三十多年。往事依稀,故乡给我的最深的印象,就是村南面的三棵巨大的老柏树。这三棵大柏树相隔不远,围在一个大水塘边。其中一棵,一半的树根伸进了水塘里。这棵树也最粗壮,七八个人合抱不拢,其它两棵,也有五六个人的合抱。其树高都在三十米以上,离地五米以上才开出树枝,树干光溜溜的人无法爬上去。我想,它们大概都有数百年的高龄了吧。据老人说,这是我们村臧氏第一代祖宗文颂公到这里开创基业时,从老家山东东海郡带来树苗种下的。我从事新闻工作多年,跑过的地方不少,但在广西境内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柏树。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这三棵大柏树不但高大,而且十分繁茂,成群的麻雀往树上飞,躲在茂密的树叶里,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在其中的两棵大柏树底下,各有一口水井,井口很大,可以同时七八个人把水桶伸进井里打水。水质清澈,而且甘甜,过去,半个村的人都吃这两口井的水,每天天没亮,人们就纷纷去水井挑水,大柏树下,充满着妇女们的呼唤声和欢笑声。我结婚时,带着妻子回去看望奶奶。因奶奶不愿住在城里,在老家和我五叔一起生活。我妻子是城里人,大概以为到了农村会吃带泥的黄水。当五婶挑水回来时,她高兴得叫了起来:“哇,想不到这里的水这么清,看起来比城里的水还干净。”
我听不少人说过,大柏树下的大水塘里的鱼,骨头特别软,味道也特别鲜美,其原因就是那三棵大柏树。我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这鱼的味道,和大柏树有什么关系呢?但是,我在南宁读大学时,时常到老乡家去拜访,就有几个我父辈的人提到:“你们大团村的那口大鱼塘,因为有那几棵大柏树,塘里产的鱼真的特别好吃。”这样看来,这是真的了。不过,我似乎没有吃过那口大鱼塘里的鱼,也许小时候吃过,但已没有什么印象了。
前年我回到故乡时,有两棵大柏树不见了,剩下的另一棵也已枯死,毫无生气地伫立着……走过水井旁,看到空空的大水塘,心里怅然若失。村里的人说,先有一棵倒下了,大柏树确实太老了,树干里面都朽成空心的了。不久之后,又有一棵也都轰然倒下了。
水井还在,但很少见到有人来挑水。五叔说,这倒是好事,因为村里把后山上的山泉水直接引到各家各户,我们和城里人一样,都吃上自来水了。
故乡的三棵大柏树,已经有两棵随着历史的烟云飘而去,但我常常回忆小时候跟着奶奶到井边挑水的情形,回忆起大柏树上成群的小鸟。在我的心里,它们依然是那样的挺拔,那样的繁茂。
2001年夏
(臧海淼/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