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史漫笔153】改名30次总想扮“青铜”的“王者”葛饰北斋

文化   文化   2024-07-06 09:59   日本  



日本文史漫笔


美国《生活》杂志评出“千禧年影响世界的100人”,还是在1999年的事情。其中,“画狂人”葛饰北斋是唯一入选的日本人。这已然是距他150年的“身后事”了。这么看,跻身名人扎堆的百人名单,画了一辈子画的“文科生”葛饰北斋的确有点“狂”。


再说富士山。夸张点说,“无富士,不日本。言日本,必富士。”3776米的富士山,是日本人的精神灵魂的安放之处。敢以富士斗画者,没有等闲之辈。葛饰北斋不但对着富士山下笔,而且一画就是《富岳三十六景》,好似眺望富士的360度。其实,虽题为“三十六景”,葛饰北斋为满足如潮的人气,后来又追加了10景,实际是“富岳四十六景”,一般前者被视为“表富士”,后者被视为“里富士”,一表一里,也把葛饰北斋的“富士视角”作了区分。如果作为游客到日本特别是富士山所在的关东地区,会在充斥各种日本纪念品的店铺里找到“三十六景”之一的“神奈川冲浪里”或是“凯风快晴”的明信片。读过葛饰北斋,才会回过神来,原来这不是照片,而是地地道道的画!



《富岳三十六景》是把葛饰北斋送进“世界名人录”的“浮世绘”巨作。这部系列正式发行是在葛饰北斋70岁的时候。有人说,葛饰北斋是“大器晚成”,多半是指这个。“老当益壮”的葛饰北斋在4年后,更进一步,推出了《富岳百景》。我赞同日本美术史研究家浅野秀刚在分析这些作品创作完成时期时的表达,他说葛饰北斋不是应需而动的“接单”画家,而是想画便画的洒脱之人。我想,随意之间,画笔随性情而动,莫说是百景,葛饰北斋的心中应该还有着千景、万景。画富士,葛饰北斋其实画的是日本,也是自己。“无葛饰,不富士”,这样的评价配得上他。如果从民族绘画的角度看,“无葛饰,不日本”,也并不为过。不知是否为一种巧合,日本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太宰治写有同名小说《富岳百景》。不过,两者差着十万八千里。太宰治呈现着巨大富士山之下月见草般小小的生存方向。富士山在眼前,他看到的是庞大风景下的渺小自己。葛饰北斋则不然。他的画笔下,是富士山的独尊,无处不风景,勾勒的是日本人的内心和“大我”。


《富岳三十六景》之外,葛饰北斋也处处是传奇。14岁起便和雕刻等与绘画沾边的工作接触,也算是一种那个时代的“科班”。师从一代画师胜川春章之后,葛饰北斋并不“专一”,私自偷学其他门派画法,落得了被逐出师门的下场。天才往往都是不安分的,葛饰北斋自发的兼容并蓄为他日后的发力奠定了基础。回头看,如果没有这样一颗不安分的心,葛饰北斋不光不能成为一个什么都能画的人,其画作也无法漂洋过海,对欧美的绘画产生影响。当我们大多在谈论和惊叹于欧洲文艺复兴这样一场由西影响东的文化浪潮时,或许并没有太多人了解19世纪以巴黎为中心在欧洲掀起的那阵以“日本主义”为名的文化狂潮,而葛饰北斋是站在这场由东影响西的潮头之上的。



如此说,葛饰北斋在欧洲必定圈粉无数。不仅如此,葛饰北斋圈的都是“大粉”。一个是梵高。同时期的欧洲画家里,或许没有人比梵高更懂浮世绘和葛饰北斋。1888年9月,梵高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里,专门提及对《神奈川冲浪里》的观感,甚至有着诸如“波浪是利爪,紧紧地将船抓住了”这样的细节分析。不仅如此,在梵高描绘蒙马特尔画商的《唐吉老爹》中,人物身后的背景就包含北斋的浮世绘。有人甚至有趣地将梵高的《星空》和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融合成一幅新画。惊奇的是,竟毫无违和感!


另一个“大粉”是莫奈。在巴黎以西的吉维尼小镇上的莫奈故居里,很认真挂着浮世绘,不少都是葛饰北斋的作品。从《睡莲》等作品中看去,葛饰北斋与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印象派,其实在艺术评论家眼中有着高之又高的关联性。我还想起同样作为葛饰北斋粉丝之一的鲁迅先生做过的点评,他说“适合中国一般人眼光的,我认为还是北斋”。这种跨越时空的交融,不得不说,是文化共生的魅力。曾把学习的眼光投向中国和欧洲的日本,用葛饰北斋向世界输出了浮世绘,这样一种“逆袭”时至今日也很值得探究。



葛饰北斋的“狂”不局限在作品的席卷,还有名字。除了“画狂人”,他还是个“换名狂人”。很少有画家能够独自创造被后世记住的几个时期,除了葛饰北斋。纵向来看,属于葛饰北斋的至少有春朗、宗理、葛饰北斋、戴斗、为一、画狂老人卍等时期,这些也正是他的不同名字。评论人士常这样评议葛饰北斋,说他总想以“新人”出道,但也只是新人的表象罢了。因为,这不是葛饰北斋爱玩的噱头,而是要换心以新,问道于世。一辈子改了30次名,次次想做“青铜”,不承想却开创了不同的“王者”时代。


我曾写过关于浮世绘的“春画”的有关文章,提到过葛饰北斋也是春画的高手。“浮世”这个词很直白,意指沉沉浮浮变幻不定的世界。葛饰北斋的“春画”,虽也无法避免像其他一样令人“脸红”,但却很好地反映了彼时日本的民俗和情乐,把“浮世”阐释得令人意犹未尽。日本文学大家永井荷风讲,“最耐人寻味的东西,它的身上可能具备两种品质:邪与媚。浮世绘就有这样的品质。”葛饰北斋把东方的旨趣融在浮世绘里,把西方的技巧也放进东方人的审美里,让世界看到他独到的邪与媚的统一。绘画是感官的世界,但“葛饰北斋”可称之为是这样一种“日本质感”。对此,不妨到东京的誓教寺里沐浴风雨的葛饰北斋像前感受一番,如何!(2024年7月6日写于千叶丰乐斋)




 【日本文史漫笔152】日本建筑师里“没文化”的拳击手——安藤忠雄

 【日本文史漫笔151】德川家康让位显示“以退为进”的政治智慧

 【日本文史漫笔150】森鸥外“渣男”和“有责任感男人”的两面

 【日本文史漫笔149】为何日本关西人爱吃乌冬面关东人爱吃荞麦面

 【日本文史漫笔148】川上贞奴从平民少女到舞台明星的传奇人生

 【日本文史漫笔147】禅僧良宽与相差40岁贞心尼的晚年情愫

 【日本文史漫笔146】大正时代从婚姻枷锁到文学解放的柳原白莲

 【日本文史漫笔145】在姬路城白墙间倾听历史的声音

 【日本文史漫笔144】谈“三国志”成日本人“国民文学”

 【日本文史漫笔143】与织田信长联姻的谜一样的女杰“浓姬”

 【日本文史漫笔142】安部公房的创作动力来源于情人?

 【日本文史漫笔141】日本战国武将玩起插花也是认真的

 【日本文史漫笔140】并非名师却名声大噪的“藤野先生”

 【日本文史漫笔139】奈良“明日香村”里那些沉睡着的惊涛骇浪

 【日本文史漫笔138】又“野”又飒又率真的亲鸾圣人

 【日本文史漫笔137】东京精美庭院“山本亭”游客突破200万人

 【日本文史漫笔136】岛崎藤村让父亲为自己的丑陋情事背锅

 【日本文史漫笔135】一生淡淡地看淡淡地写的井上靖

 【日本文史漫笔134】藤原药子为争权力最后走上自杀身亡之路

 【日本文史漫笔133】阳成天皇竟然是日本变态SM爱好者的始祖?

 【日本文史漫笔132】了仙寺上空的美国军乐声曾折服整个日本

 【日本文史漫笔131】杨大唐贵妃仍为日本“少子化”时代做贡献

 【日本文史漫笔130】德川时代水户藩主竟让接班人取死尸人头练胆

 【日本文史漫笔129】“大津事件”新发现史料再现日本恐怖一面

 【日本文史漫笔128】日本面对奥斯卡大奖狂吠也曾研发过原子弹

 【日本文史漫笔127】日本华裔女性政治家莲舫瞄准东京都知事

 【日本文史漫笔126】把诗活成远方的“俳圣”松尾芭蕉

 【日本文史漫笔125】在日本历史上用手枪自杀的第一人川路圣谟

 【日本文史漫笔】从平户城的望楼改为餐厅想到的

 【日本文史漫笔】常盘御前嫁给杀夫仇人以后的悲欢

 【日本文史漫笔】探寻日本京都知恩院的七大不可思议

 【日本文史漫笔】佐佐木信子为何被归类“日本毒妇列传”?

 【日本文史漫笔】适合做情人而不适合做妻子的和泉式部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茶道发祥地梵释寺已经成为环保圣地

 【日本文史漫笔】两次“越位参拜”改变人生的春日局

 【日本文史漫笔】至今让日本人要做年度献花的一位花魁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历史上刚烈的女教徒细川葛拉西

 【日本文史漫笔】改写日本宫廷史和文学史的藤原高子

 【日本文史漫笔】在横滨中华义庄里面穿行回想

 【日本文史漫笔】说说“日本版”花木兰——女剑士中泽琴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曾为从中国进口荞麦而举行纪念大会

 【日本文史漫笔】从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到中国洛阳烟云涧

 【日本文史漫笔】把和“美”的对话视为命运安排的东山魁夷

 【日本文史漫笔】黑川博行一定要在改编成影视的作品中弄个角色

 【日本文史漫笔】濑户内晴美爱的波澜壮阔与写的波澜壮阔

 【日本文史漫笔】作为“搬家魔”和“跳槽达人”的江户川乱步

 【日本文史漫笔】关东军遗址上的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

 【日本文史漫笔】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到中国洛阳博物馆

 【日本文史漫笔】川端康成让世界看到日本文人“孤独”

 【日本文史漫笔】在出云大社与八百万众神欢聚的时光

 【日本文史漫笔】保存日本第一尊佛像的善光寺并不那么光彩

 【日本文史漫笔】在热海那座汇聚日本文豪奇葩的“起云阁”

 【日本文史漫笔】“流觞曲水”是日本难抗拒的文化风雅

 【日本文史漫笔】大冈升平留下的只是“反骨精神”

 【日本文史漫笔】为日本打造“精神内核”的《论语》

 【日本文史漫笔】只有京都人才懂的绝美秘境——青莲院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战国时代女城主井伊直虎何以幸免于难?

 【日本文史漫笔】喜多川歌麿应是死于自己“心中之墙”

 【日本文史漫笔】看看日本婆婆怎样套路儿媳“妻心”的“不贞”

 【日本文史漫笔】从京都“最美观音像”到洛阳“最美观音像”

 【日本文史漫笔】闲聊陈建功先生对日本文学的“忧虑”

 【日本文史漫笔】在松本清张纪念馆遥想当年占日美军

 【日本文史漫笔】在权力与温情旋涡中的一位女性战国大名

 【日本文史漫笔】成败都在“战国三杰”的女性茶茶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天皇的长女就职并非皇室第一例

 【日本文史漫笔】从芥川龙之介与胡适来往看日中“相互不理解”

 【日本文史漫笔】在谷崎润一郎诞生地感到的些许沮丧

 【日本文史漫笔】阿市用一袋红小豆拯救哥哥织田信长

 【日本文史漫笔】细看隋倭外交史上的另类篇章

 【日本文史漫笔】从日本扇子的四种功能说起

 【日本文史漫笔】“中国画粉”富冈铁斋原叫“铁人”

 【日本文史漫笔】长谷川等伯借画言人死于德川家康之手

 【日本文史漫笔】细看千年浮沉中尊寺的巍峨金色堂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战败后的畅销书《日美会话手帐》

 【日本文史漫笔】在漱石山房看日本文豪的真实一面

 【日本文史漫笔】跨越千年魅力不减的毛越寺净土庭园

 【日本文史漫笔】在镰仓时代“特务机构”发现日本国宝

 【日本文史漫笔】源自中国洛阳官署的日本重财东福寺“东司”

 【日本文史漫笔】京都高台寺掩埋着那位“天下人”之妻

 【日本文史漫笔】“烈妇”创办出“日本京都最美的大学”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话剧先驱旗手松井须磨子屡屡突破禁区

 【日本文史漫笔】奝然“初心”虽改却不忘前往洛阳

 【日本文史漫笔】出轨后恋情带来的珠联璧合

 【日本文史漫笔】“扇面书画世界”里的一件家庭小事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爱子公主未来可能成为党争“牺牲品”

 【日本文史漫笔】高峰秀子或许感悟“人生百年终是客”

 【日本文史漫笔】铁血交织与恋情合离的京都退耕庵

 【日本文史漫笔】喜多方拉面在内卷中成为日本三大拉面之一

 【日本文史漫笔】在京都东寺夜赏樱花遥想空海大师的“虚往实归”

 【日本文史漫笔】与松崎君代一起再次感受周恩来总理的魅力

 【日本文史漫笔】在疫情中祈祷与坚守的京都长圆寺

 【日本文史漫笔】75岁静冈县知事祸从口出黯然请辞

 【日本文史漫笔】道元禅师“客死”弟子家中的追求

 【日本文史漫笔】江户俳画融一的与谢芜村也“恋家”吗?

 【日本文史漫笔】1000日元纸币新人的医学成就与家庭私德

 【日本文史漫笔】刷新5000元日本纸币女性人物肖像的津田梅子

 【日本文史漫笔】涩泽荣一缘何“上位”一万日元纸币肖像人物

 【日本文史漫笔】户田即日庵前的极简放弃

 【日本文史漫笔】话罢“红蘭”说“细香”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幕末把爱与诗完美结合的女媛红蘭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画家藤田嗣治盖新房娶新太却客死法国

 【日本文史漫笔】崎阳轩是这样把“色味”与“香味”结合起来的

 【日本文史漫笔】年逾古稀小池真理子的“张力”和“活力”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各地小学二宫尊德雕像抄袭中国?

● 【日本文史漫笔】诗僧西行病态赏樱竟是为这般

 【日本文史漫笔】两次“带货结婚”的“哈俄迷”二叶亭四迷

 【日本文史漫笔】在门司港林芙美子纪念室想到的

 【日本文史漫笔】卖菜女阿七的爱恋不见华丽只见悲凉

 【日本文史漫笔】读《邓之诚文史札记》想到的学脉、文脉与人脉

 【日本文史漫笔】“鸟取和牛”背后的“痴爱”与“挚爱”

 【日本文史漫笔】“半藏门”前话“半藏”

 【日本文史漫笔】古代帮助日本实现国家统一的中国第一人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与印度两国的“鬼子母信仰”

 【日本文史漫笔】中国古井贡酒“偶遇”日本“古井”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曾向美国赠送横遭污染的樱花树

 【日本文史漫笔】樱花时节在上野看“王仁博士纪念碑”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败于侵略而不是“奢侈”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天才音乐家泷廉太郎的“憾”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陶研人”著作不宜多读

 【日本文史漫笔】在金泽“百华美术馆”想“画豪”横山大观

 【日本文史漫笔】“脱华”后致力于日本文化的“本土化”

 【日本文史漫笔】龙年聊一聊日本的“龙信仰”

 【日本文史漫笔】甲午战争中反战的日本重镇人物胜海舟

 【日本文史漫笔】看日媒报道北京第一家“滨寿司”店想到的

 【日本文史漫笔】从东京地铁“有乐町线”说到“有乐町”

 【日本文史漫笔】贝原益轩“老夫少妻”激出一本名著

 【日本文史漫笔】“关东煮”里面最好吃的冻豆腐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吴昌硕热”的背后是什么?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京都食堂为何处处可吃“中华面”

 【日本文史漫笔】甲午战争130周年时要说樱花拒绝的大山严

 【日本文史漫笔】吉川幸次郎成为汉学家的“三坚持”

 【日本文史漫笔】北京与东京的两座护国寺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社会终于容忍一位“另类作家”

 【日本文史漫笔】石川啄木用罗马字写日记的背后

 【日本文史漫笔】从日本接受汉字历史的速度说起

 【日本文史漫笔】中日甲午战争130周年之际想到的“武士之情”

 【日本文史漫笔】伊达政宗曾把中国大明称为“蛮国”

 【日本文史漫笔】东京大学“赤门”的真实来历

● 【日本文史漫笔】《日本华侨报》社迁往麴町后了解到的

● 【日本文史漫笔】“文豪酒店”停业的前前后后

● 【日本文史漫笔】看看130多年日本仁丹的“黑历史”

● 【日本文史漫笔】丰臣秀吉与朱元璋竟有这样的共同点

● 【日本文史漫笔】待乳山寺院供奉萝卜的真意

● 【日本文史漫笔】春节,“国际化”中的“失”与“得”

● 【日本文史漫笔】婉拒日本朋友邀看能剧《老松》

● 【日本文史漫笔】考古新发现的坂本城并非什么“奇迹”

● 【日本文史漫笔】山形拉面凭借“内卷”赢得“日本第一”

● 【日本文史漫笔】2024年初东京的这场大雪


EN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