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疾病传播
卫生局表示,本澳现时流感病毒活跃,超过预警水平,已进入流行高峰,呼吁居民加强注意防范。尚未接种流感疫苗的居民,尤其是孕妇、幼儿、长者和慢性病人在感染流感病毒后较容易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或死亡,应尽快接种流感疫苗。根据医院流感样疾病监测资料显示,本澳自去年12月下旬起,流感样病例就诊人次开始上升,尤以成人病例较明显。其中,去年第52周成人急诊流感样病例就诊人次占总就诊人次比率,每百人次就诊病例中,流感样病例占5.2人次;儿童为15.6人次,较第51周有明显升幅(成人上升39%,儿童上升23.1%)。
去年第52周,卫生局公共卫生化验所在流感样病人中检出流感病毒的阳性率为15%,较第51周(2.6%)有明显上升,已高于预警线水平(14.5%)。本澳已进入流行高峰,预期未来数周持续活跃,卫生局将密切留意。近期检出的流感病毒主要为甲型H1流感病毒(75%),其余为甲型H3流感病毒(12.4%)、甲型(未分型)流感病毒(6.3%)及乙型流感病毒(6.3%);而检出的其他呼吸道病毒样本,主要为肠/鼻病毒(21%)、副流感病毒(12.4%)及引起感冒的冠状病毒(12.4%)。流感样群集性感染事件方面,去年12月录得4宗群集性流感样疾病事件,涉及41人,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及中小学。当中1宗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其余3宗未能确定病原体或仍在检测中。去年本澳录得21例流感危重病例,需使用呼吸机,年龄为3岁至92岁,12男9女,其中5例死亡。21例危重个案中,只有5例已接种流感疫苗,大部分均没有接种流感疫苗。另外,昨日接获一宗流感样疾病群集性感染报告,具体如下:患者是位于大连街的澳门大学附属应用学校S6C班6名学生,均为男性。患者自上月29日起出现发热及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全部患者已接受诊治,无重症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有关场所已加强清洁消毒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感染控制措施,严格执行患病学生和员工隔离的规定。
卫生局表示,本澳近日急性胃肠炎转趋活跃,其中诺如病毒感染有明显升幅。急性胃肠炎可透过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接触受污染的物品,或未正确处理呕吐物或排泄物等方式感染。卫生局呼吁居民注意个人、环境和食物卫生,预防疾病传播。
根据卫生局急性胃肠炎监测资料显示,自去年12月1日起,本澳急性胃肠炎就诊人次开始上升,每周平均就诊人次从88人增加至上月底的125人,较11月的79人有明显升幅。此外,根据传染病强制申报监测资料,诺如病毒感染个案于上月9日开始上升,每周平均申报个案由24例增至上月底的92例,较11月的12例显著增多,病例主要来自近期涉及人数较多的食源性或人传人集体胃肠炎事件。卫生局已按机制将食源性集体胃肠炎事件通报相关监管部门。去年12月,卫生局共接获12宗集体胃肠炎事件,包括食源性集体胃肠炎及教育机构集体胃肠炎事件。经实验室检测证实,7宗事件由诺如病毒引起,两宗由沙门氏菌引起,3宗未检出病原体,合共涉及约180人。患者症状较轻微,未有重症或死亡个案。卫生局已派员到现场指导有关场所正确处理呕吐物及排泄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感染控制措施。
卫生局指出,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等不同致病原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诺如病毒(诺沃克样病毒)及沙门氏菌等,其传播途径包括食用或饮用受病毒或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病人的呕吐物或粪便、接触受病毒污染的物品,或经飞沫传染;潜伏期由数小时至数日不等,因应不同致病原而有所不同;常见病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及发热,一般病情较轻,致病原需经实验室检测才能确认,治疗以对症和支持性疗法为主。综合上述监测资料,显示本澳急性胃肠炎感染正处于活跃阶段。卫生局呼吁居民注意个人、环境和食物卫生。食物从业员或护理人员如有呕吐或腹泻症状,应避免上班,并尽早求诊,采取严格的个人卫生措施,防止疾病进一步扩散。照顾者应谨慎处理病人的粪便及呕吐物,在照顾每位病人后应立即更换手套并洗手。所有托儿所、学校、院舍及同类机构如有集体胃肠炎情况,应立即联络卫生局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电话:2870·0800),以便即时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