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民日报》用2000余字的篇幅,深度报道潍坊寿光市“跨村联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做法。
“我过去搞过窗帘批发、企业里上过班,可收入不稳定,家庭也顾不上。去年镇上建起了景明共富园区,我就回村承包了1个220米长的大棚,主要种植黄瓜、丝瓜。今年蔬菜行情不错,年净利润近20万元。”说起回村创业后的变化,山东省潍坊寿光市上口镇口子村村民刘泮章脸上挂满了喜悦。
作为享誉全国的设施蔬菜之乡,寿光蔬菜产业起步早,村庄里老棚、旧棚可不少,土地利用率并不高。大棚升级换代需要土地资源,但一村一庄受制于地域限制,难以规模经营。近年来,寿光市以“跨村联建”为契机,以蔬菜产业为纽带,推动联建村庄攥成拳、抱成团、连成片,景明共富园区就是典型代表之一。
上口镇春和景明共富产业园区
“通过跨村联建,集中流转土地,想种棚的可以‘拎包’租种,不想种棚的可以外出务工。地还是那块地,到现在种蔬菜亩产值一两万元。”上口镇党委书记吕凡政介绍。
以“跨村联建”推动产业联合,让集体和村民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这样的共富场景在菜乡大地不断上演。在洛城街道尧水新村,占地3500亩的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拔地而起,460个高标准蔬菜大棚陆续建成。这个园区覆盖周边10个村庄,可带动1500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投用后实现年产蔬菜3万吨。
占地3500亩的洛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园拔地而起
“新村党委盘活闲置地块,建设了农品流通产业园,引进6家蔬菜合作社,建设8个分拣包装车间,配套1500平方米的恒温库,打通了蔬菜种植、销售、加工上下游链条,释放了蔬菜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洛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成杰介绍。
洛城高端农品流通产业园
“崔玉禄书记工作室”成员到崔岭西村大棚园区现场学习
在能人崔玉禄的带领下,崔岭西村、崔岭东村、南齐村、潘家庄村4个村握指成拳,扩建农业园区,推行标准管理,共享蔬菜品牌。崔岭西村领办的蔬菜分拣包装中心,以高出市场价0.2元到0.3元的价格,收购新村种植户的蔬菜,去年交易量超过2万吨,交易额超过1亿元,远销俄罗斯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党员志愿服务队剪影
“在大棚里劳作,经常弯腰屈膝,时间长了难免腰酸背痛。没想到扎上针一会儿就好多了。”村民赵海对寿光市中医院的颊针疗法赞不绝口。“我想回村开个农资店,手头资金不够,咨询了农商行工作人员后,当天就授信了30万元,还实行了最优利率。”村民赵玉梅对寿光农商行的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目前,民生服务大集已累计举办270场次,出动志愿服务队伍2400余频次,覆盖160个“跨村联建”村,服务群众15万人次,实现了“举办一次大集,享受多种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开展‘跨村联建’,关键是找准产业发展与联建村庄的利益联结点。我们以组织联建推动产业联合、治理联抓、服务联享,160个联建新村中村村都有联建项目,增强了村民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寿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洪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