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
第六十六期
马克思认为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本质
也是人与自然的交流过程
劳动不只是为了生存
更是一场修行
心志的磨砺
人性的升华
往往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劳动而习得
健全的人生与美丽的生活
始于自立与劳动
诚如稻盛和夫所言:
“劳动的尊贵价值,
在于灵魂获得净化形成厚重的人格”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的身影总是模糊的,如同远山在雾中的轮廓,时而清晰,时而朦胧。他长年累月在外打工,留下我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的家,那座简朴的农家小院,成了我成长的摇篮,也是我心灵深处最温暖的港湾。
每当秋风起,树叶黄,我知道,又是一年父亲归来时。他带着远方的气息,风尘仆仆地推开家门,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父亲的声音,总是带着一丝旅途的疲惫,却又满含温情:“幺儿,又长高咯。”这句话,成了我们之间最熟悉的问候,也是我最期待的声音。
然而,团聚总是短暂的。当春节的鞭炮声渐渐远去,父亲又要踏上外出的征程。奶奶总是会在这个时候,轻轻擦去眼角的泪花,然后转过身来,用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我的头:“小琴不要哭哈,要听话,不然你爹在外面打工都不安心。”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背影总是与钢筋水泥如影随形,他是工地上渺小却又缺一不可的工人——架子工,每天清晨,他戴着标志性的黄色安全帽,穿着工作服到工地上开始一天的忙碌。
在一次小学暑假,我来到了他工作的地方,他住在一个用蓝色铁皮搭的房子里面,里面的空间很小,小到放下一张床后,在里面伸腿都困难。食堂也是用蓝色铁皮搭的,里面很闷,很热,每天去都有很多人,排队都要很长时间,每次吃饭都是汗流浃背的。
在一天清晨,我和工地上的小伙伴,跑到一个小山包上玩,在那里,我看到了在高空中工作的父亲,他两只脚站在钢筋上,手上拿着一根钢管往上面接,他就像空中的舞者,搭建起生命的舞台,看着他小小的身躯,在五六十米的高空中工作,我心里一阵后怕。
我曾无数次想象父亲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工作的样子,亲眼见到后,才知道他的身影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渺小,却又无比伟岸。晚上,他回来了,我说:“老爸,我今天看到你了,这么高的地方,你不怕吗” 他回答:“都习惯咯,怕有啥子用涩,都做二十多年咯,我怕了,不做这个用什么养你涩,比起这个,我更怕你不好好学习,不听话哦哈哈”。
在那个地方,我度过了我的两个月假期,然后再次回到学校,但是我的老爸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在工地上重复这样危险的工作,每当我看到城市中耸立的高楼大厦,我就会想起老爸,这是他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一点一滴地筑起了这座城市的辉煌,这里面有他的一份功劳。
现在呢,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工地上很多都用上了机器,再加上年轻人思想的变化,房子越来越难卖出去,对于架子工的需求越来越少,老爸也快五十了,年纪大了,工地根本不要这种,担心他们身体阿工作效率这些不行。
在今年过完年,老爸就在到处打电话问人,有没有哪里需要人,但是得到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所以他考虑了转行,听朋友说晒板好,也赚钱。就满心欢喜的去了广东晒板,可是呢,从来没有晒过板的老爸,根本无法适应那样的生活,作息时间太混乱,每天凌晨两三点起来晒板,中午可能休息一两个小时又去,到晚上八九点可能才回来,每天休息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而且晒板也是一个体力活,手从来不停歇的工作,这导致他的手很痛,本来以为适应一两个月就好了,可是之后还是一样的,没有好转,但是他还是在坚持,只是因为他想担起一家之主的责任,没有了这个工作,他不知道还能干什么……
在端午节的时候,我给老爸打视频,夏日的烈阳下,父亲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背,我看到他的脸被晒的通红,身体和脸上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颜色。
我心痛不已,劝他回家了。我说:“哥哥都已经上班了,我也大学了,可以做兼职,我们可以养得起我们自己,也可以养你了,你就回家了嘛,吃这个苦干嘛”。他就说:“我打工打了一辈子咯嘛,闲不下来,我多吃一点,你们就少一点涩”。
我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一个用双手和汗水撑起我们这个小家的男人。他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有着世界上最宽广的肩膀和最深沉的爱。他可能不能给我富裕的生活,但是他在尽他最大的努力给我最好的,他用自己的双手,为我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如今,我已经长大成人,而老爸也渐渐老去。他的背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挺直,双手也布满了老茧。但在我的心里,他永远是那个为了家庭无所不能的巨人。
文字:何榜霞
图片来源:何榜霞
美编:李萍
责编:陈正府
▽
如果你想
提供新闻线索、讨论话题
请直接留言给我们
▽
如果你想
向我们投稿
请将稿件(及配图等)以附件形式发送到:5245301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