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
第七十六期
马克思认为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本质
也是人与自然的交流过程
劳动不只是为了生存
更是一场修行
心志的磨砺
人性的升华
往往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劳动而习得
健全的人生与美丽的生活
始于自立与劳动
诚如稻盛和夫所言:
“劳动的尊贵价值,
在于灵魂获得净化形成厚重的人格”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当年关将近,喜庆的氛围便在空气中悄然弥漫,而在我的家乡,包糍粑是过年时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美食的制作,更是一场充满温情与汗水的劳动。
年前的准备工作总是繁忙而有序的。浸泡糯米是包糍粑的第一步,长辈们将颗粒饱满、色泽洁白的糯米放入大缸中,注入清水。糯米在水中安静地浸泡着,仿佛在沉睡中积聚力量,等待着华丽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我好奇地守在缸边,看着糯米一点点地吸饱水分,心中充满了期待。
制馅儿的过程同样充满了讲究。甜口的豆沙馅儿,需要将红豆煮得软烂,然后用细筛过滤掉豆皮,留下细腻的豆沙。在锅中加入白糖和油,慢慢翻炒,直到豆沙变得香甜浓郁。咸口的肉馅儿则要将新鲜的猪肉剁碎,加入葱姜蒜、盐、酱油等调料,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让肉馅充分融合,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不同的馅料不同的滋味,但不管哪一种,都能够深深的吸引着人们。
糯米浸泡好后,便要上锅蒸熟。要想将糯米蒸熟是需要时间的,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往灶炉里加柴,保持火焰的旺盛。蒸笼里的糯米在蒸汽的作用下逐渐变得软糯,那升腾的热气带着糯米的清香,弥漫在整个厨房,让人陶醉其中。往年我们都会将蒸熟的糯米倒入木臼中,用两个木锤反复捶打,直到糯米变成没有硬质颗粒的一团。只是今年许多都没能回家,便使用机器来代替人工。
接下来就是包糍粑的环节。长辈们拿起一点蒸熟的蛋黄,以确保糯米不会沾手,然后熟练地揪下一团糯米,搓圆、压扁,放入适量的馅料,然后收口、捏紧,一个圆润饱满的糍粑就呈现在眼前。在长辈的指导下,我也从一开始的歪歪扭扭逐步到一个完美圆形像模像样的糍粑。
在开始包之前,我们会在桌子上铺一层保鲜膜,将包好的糍粑一个一个地摆上去,在欢声笑语中,不一会儿,桌子上就摆满了我们包好的糍粑。在糍粑冷却后,再用小袋子装起来放好。
当一盘盘糍粑放入锅中煎至金黄,那滋滋作响的声音仿佛是劳动的赞歌。糍粑出锅时,外皮酥脆,内里软糯,咬上一口,满满的幸福感在口中散开。随着夜幕降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自己亲手包的糍粑,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子里。窗外,烟花绽放,绚丽多彩,为这个喜庆的节日增添了更多的欢乐氛围。此时此刻,我深深体会到,过年不仅仅是物质的丰盛,更是心灵的团聚和情感的交流。
在这场包糍粑的劳动中,我感悟颇多。
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从准备食材到制作完成,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浸泡糯米时的等待,捶打糯米时的费力,包糍粑时的专注,无一不让我感受到劳动的不易。但也正是这份艰辛,让最终的成果显得更加珍贵和美味。
我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在包糍粑的过程中,长辈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蒸糯米,有的负责制馅儿,有的负责包和煎。大家相互配合,默契十足。这种团结一心的氛围让整个劳动过程充满了温馨和快乐。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包糍粑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它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和对亲情的深深眷恋。通过参与其中,我仿佛与先辈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更重要的是,这次劳动让我懂得了珍惜。珍惜每一粒糯米,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珍惜与家人一起度过的时光。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些简单而又美好的事物。而包糍粑让我重新审视生活,学会感恩和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糍粑的香气在屋子里久久不散,而这次劳动带给我的感悟,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它让我明白,劳动不仅是为了创造物质的财富,更是为了滋养心灵,让我们在辛勤付出中收获成长、感悟生活的真谛。未来,无论我走到哪里,这份关于劳动的记忆,都将成为我前行的动力,激励我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字: 陈优优
图片来源:陈优优
美编:欧阳可
责编:陈正府
▽
如果你想
提供新闻线索、讨论话题
请直接留言给我们
▽
如果你想
向我们投稿
请将稿件(及配图等)以附件形式发送到:5245301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