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将至,天气日益渐冷。在砀山人的心中,有一种温暖已经植入心底,那就是笼翁。笼翁作为皖北独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手工艺,不仅环保,还极具实用和观赏价值。每到寒冷的季节,穿上笼翁,走路发出“咔哒、咔哒”的美妙声音,经典到无法释怀,幸福到无法忘记。
家住官庄坝镇陈王屯村的王汉顶今年已经近90岁高龄,而他编织笼翁已有七十余年。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制作木鞋底。首先把4至5寸的桐木锯成不同规格鞋的长度,刨平两面后,从中劈成两半,再把圆弧形的一半经过锯、凿、削等工序,才能加工出中间凹两头高的屐齿,这样木底的制作就完成了,紧接着要进行更细致的穿底编织环节。
官庄坝镇陈王屯村村民 王汉顶:也有叫笼翁的,也有叫毛窝的,总而言之,这是冬天天冷的时候是宝贝,再好的棉鞋没有笼翁暖和,但是这个工序也不简单。从砍坡到砍底,砍好以后,打眼子、穿绳、打起来、纳鞋沿,工序也不少,起码也得一天半的时间,你要是放放松就是两天打一双笼翁。
据介绍,笼翁制作技艺是古代劳动人民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所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皖北地区所特有的一种民俗物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笼翁的销售市场也发生了变化,借助互联网的东风,“飞”入更多人的家中。
官庄坝镇陈王屯村村民 王汉顶:现在打的笼翁也不要赶集赶会了,孙子媳妇在手机上发往全国各地,到新疆乌鲁木齐,黑龙江哈尔滨、重庆、连云港,到哪里都有,全国各地都知道砀山有笼翁这个手艺。我思想上非常高兴、愉快,不在钱多少。
每年小雪节气到次年立春都是王汉顶集中编织笼翁的季节。这个时候,他的家人也会前来帮忙,跟着他学习编织手艺,陪伴着他。
王汉顶孙媳妇 吴婷婷:以前我就看着爷爷编笼翁,觉得很有意思。现在爷爷年纪也大了,我不想让这么美好的手艺消失,就跟着爷爷学着打笼翁,想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然后融入一些现代元素,吸引更多年轻人。
虽然王汉顶早就不再靠编织售卖笼翁养家,但多年来对笼翁技艺的坚守,已使笼翁深深融入进王汉顶的生活,笼翁成了他最贴心的朋友、温暖的家人。他坦言道,这辈子我会一直守着这门手艺。
官庄坝镇陈王屯村村民王汉顶:打笼翁也是老辈传下来的,现在没有以前时髦了,可是这是一种工艺。我打算趁有生之年,把这个手艺教会小孩,省得失传,省得绝迹,这也是万物千秋遗留下来的东西。
点个“在看”点个“”
来源/砀山县融媒体中心 记者:许栋溢 董萧 视频制作:张弛
发布内容中如有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科普宣传,非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2393235566@qq.com
承办/砀山县融媒体中心 砀山县互联网宣传管理服务中心
推荐阅读:
砀山县融媒体中心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