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故黄河,百万亩果园,百万梨乡人,这里是世界梨都,安徽砀山。《梨树下》有我们的过往、我们的回忆、我们的牵挂、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方向,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渴望回到的地方。蓦然发现,已很少回家了,于是把丝丝缕缕的乡愁记在心里,诉诸笔端,见字如面吧.....“童年,是一首歌,让人过耳难忘;童年,是一幅画,让人过目不忘;童年,是一本书,让人记忆犹新。砀山小伙伴的童年怎是轻易能忘记的呢!春天,伙伴们一起在麦田里挖野菜、挖毛根、摘蒲棒,跟着家人在果园里摘梨花、苹果花做花粉。看着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苞,无比美丽耀眼。油菜花也赶在这个时候来争芳香。只见一只只蝴蝶、一只只蜜蜂忙得不亦乐乎。果园的不远处总会有养蜂农赶在这个季节放出蜜蜂来。那时候我总会拎着个啤酒瓶去买瓶新鲜的蜂蜜。还没走到家,半瓶蜂蜜就下肚了。下午放学后,我们的头等大事就是,书包一扔,先找出一个空酒瓶或者空罐头瓶,到柳树下去捉老鸹虫、逮金壳郎。有时没多长时间就能捉一瓶,送回家后赶快出来再捉。捉的越多越不想回家,有时天黑了,影影绰绰的就只能靠摸了。有时模糊地看到以为是抱团的一疙瘩金格郎呢,慌忙伸手去摸,谁知一团鸡屎被抓在了手里,呲牙咧嘴的,浑身都起鸡皮疙瘩,感觉手都不能再拿馍馍吃了。第二天一大早,一群鸡都围在门口等候着。看着它们吃的越香,就越想逮得更多。初夏,榆树上的榆钱也一簇簇,凑热闹似的争前恐后地拥挤在一起。我放了学就拿起篮子,拿着妈妈绑好的镰刀,唰唰几下,一大串树枝被我拉了下来。一边往篮子里放,一边往嘴巴里塞。然后拎着满满的一篮子榆钱,等着妈妈回来赶紧做窝窝头。紧接着不几天,就看到了满村的槐花,各个扭动着细长的身子散发出清香,吸引着我们去摘它们。房前屋后,大树小树上,如衣服上的流苏,素雅端庄。微风轻拂,丝丝缕缕的槐花特有的清香,在大街小巷随风飘荡,沁人心脾。这个时候怎么能放过那一颗颗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麦穗儿。风一吹,麦浪滚滚,让人心旷神怡。跑到麦田里,带着一截麦秸杆聚拢成一把,然后跑回家,等着妈妈做饭烧火的时候,赶紧烤上那么一把。然后用手掌搓去麦皮,喷香的烤麦子就可以吃了。入秋,我们就没那么欢快了。放了学或者周末,都会下地里掰玉米、拾豆子、拔花生。往家里一车车地拉回来玉米叶子,然后用铡刀铡碎再用清水洗干净端去喂那哞哞叫着的老牛。晚上老妈也不会放过我,爸爸把电视抱到院子里,一家人坐在一起边剥玉米边看着《包青天》。每穗玉米留几根叶子,然后五六个玉米系在一起,第二天爸爸把玉米再挂到树上。这时候家家户户的树上都挂满了玉米,这是丰收的喜悦,是劳动的成果。玉米剥完怎会让你有休息的时候,紧接着就是花生,每人跟前一个篮子,一颗颗摘下来,有时候懒得摘,就直接甩下来,连土带叶,不堪入目。老妈总会说我偷懒耍滑。到了冬天,才算一年的收尾。这时候最好吃的就是煮上一锅热腾腾的红薯,有红心的、白心的,尤其那吃了噎死人的白心的。放了学爸爸就会用绳子拉着我下红薯窖里拾红薯,拾满了先把篮子拉出来,然后再把我拉上来,老妈就用毛巾使劲打我身上的泥土。这个天气我最喜欢的就是坐在锅门口,填上一锅底的玉米芯,锅里满满一锅的红薯,锅盖盖不上,妈妈就用塑料纸盖上,然后四周压上砖头。红薯一出锅,我便扒着找干面的白心的。每到周末,炸玉米花的就开始吆喝了,我总会拿着袋子拎着玉米赶紧去排队。只见一碗玉米倒进去,加点糖精,没几分钟,只听“砰”的一声,玉米花出锅了。还有炸大米花的,也有大米玉米一起炸的,那时候这就是我们的零食。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几十年都过去了。时间不能倒流,快乐的童年无法复制,只有在闲暇时慢慢咀嚼,回味!
各位网友,如果您有关于家乡砀山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的美文,欢迎投稿,一经采用,将在砀山发布微信公众号(砀山县人民政府官方发布平台)《梨树下》专栏以推文的方式发布,敬请期待!
投稿作品需紧扣“讲述梨都故事”主题,内容积极,文学性强,有真情实感。体裁不限(可适当提供配图),须为原创作品,不得抄袭和剽窃,如有侵权,责任自负。
投稿邮箱:2393235566@qq.com,备注作品名称、作者及联系方式。此次征集无稿费,无薪酬,期待您的佳作,让更多的人汲取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点个“在看”点个“”
生活更美好来源/砀山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内容中如有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科普宣传,非商业用途。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2393235566@qq.com
主管/中共砀山县委 砀山县人民政府 主办/中共砀山县委宣传部承办/砀山县融媒体中心 砀山县互联网宣传管理服务中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