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Mark Minervini)以精于挑选成长股闻名。
马克在《股票魔法师》书中提到,一开始踏进股市时,他也曾用捡便宜的心态选股,结果只有一个惨字能形容。
不久后他开始进行广泛研究,大量阅读各类财经书籍,并深受《超级回报股》作者理查德. 洛夫(Richard Love)影响,洛夫的观点让他了解到以下三点,并发展出独创的 特定进场点分析 SEPA 策略:
1、买股票有好时机,也有坏时机。
2、超级强势股在发动涨势之前,有办法预先辨识。
3、正确投资超级强势股,可在短时间内取得超级绩效。
特定进场点分析(SEPA):一套讲究精准的策略
SEPA 策略主要是通过大量收集数据和信息,评估企业的基本面与技术面,以严谨的研究数据和客观事实来判断以下三点:
-买进什么?
-何时买进?
-何时卖出?
如果要用一句话简单解释SEPA策略,它的核心逻辑是:从趋势、基本面等因素找出超级强势股,并在正确价格买低卖高,正确时间进场出场,就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可观获利。
至于如何判断正确价格、正确时间,这与SEPA顺势策略的生命周期,以及股票类型有关,本文稍候会谈到。
SEPA 的五大要素
马克将SEPA拆解成以下五大要素:
趋势(Trend):超级强势股的发展初期,会有明确的股价上升趋势。
基本面(Fundamentals):超级强势股的驱动力量,大多来自基本面(盈余、收益与毛利等)改善,这些都是客观的衡量指标。
催化事件(Catalyst):股票之所以大涨,背后都有催化事件。
进场点(Entry point):多数强势股都会提供至少一次或多次的低风险/高报酬进场机会。
出场点(Exit point):为了保障资本,部位必须设定停损,失败就该认赔。
SEPA 的筛选程序
使用SEPA策略之前,马克会透过特定条件筛选出候选股票清单,不过他的方式并非一次剔除不适合的股票,而是有点像滤水器,透过多层次滤网一道一道过滤杂质,一次次慢慢剔除,最后严选出投资标的
「进行定量分析时,尽量保持单纯,不要采用复杂的模型。每次筛选时,不要同时考虑太多筛选准则,否则可能就会不经意地剔除掉适当的候选股,只因为该股票不符合某单一筛选条件。比较好的办法,是采用多层次筛选,但每次筛选不要纳入太多准则。第一:针对相对强度和趋势做筛选、第二:针对盈余与销货等基本面因素做筛选。」
马克将筛选程序分成以下四步骤:
股票必须符合趋势样板的条件,才是潜在的SEPA候选股。
符合趋势样板的股票,再经由以下基本面筛选(盈余、销货、毛利成长、相对强度、价格波动程度),约有95%趋势样板股会在这阶段被剔除。
将候选股票与「领导股轮廓侧写」进行比对,也就是将候选股与过去的超级强势股的基本面和技术面条件相比对,观察符合程度。
最后阶段浓缩候选股票清单,对每个标的进行检定,考虑下列特性:盈余与营收、盈余与营收意外事件的历史、EPS成长加速状况、收益成长与加速状况、公司发行的指引、分析师盈余预估修正、毛利率、产业与市场地位、潜在催化事件、相同类股的绩效比较、价量分析、流动性风险。
趋势样板是什么?
如果你问马克,买进股票之前他会评估哪些条件?
他一定会回答:「趋势样板」(Trend Template Criteria),他认为几乎所有超级强势股发动涨势之前,都处于明确上升趋势中,而趋势样板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股票是否处在上升趋势。
Mark Minervini的趋势样板
当时股价高于150MA与200MA。
150MA高于200MA。
200MA 至少有一个月期间处于上升状态。
50MA同时高于150MA与200MA。
当时股价高于50MA。
当时股价较52周低点至少高出30%。
目前股价距52周高点不超过25%。
相对强度评等(Relative Strength Rating)不低于 70,最好是 80 或 90 多。
超级强势股的四大阶段
该如何找出超级强势股?马克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强势股和任何股票一样,都会经历生命循环,他根据股价的价格行为,归纳出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整理(consolidation)
第一阶段的股价会呈现横向整理,不太会有大幅波动,不同于价值型投资人,马克的目标并非要以最低的价格买进,而强调以正确的价格买进,而所谓的「正确」价格,也就是股票正准备要大幅走高的价格,
因此他认为没有必要猜测底部,想创造超级绩效,就要锁定那些买进即涨的股票。
无论股票看起来有多吸引人,投资人都应该避免在第一阶段就买进,因为抱着毫无变化的股票,不可能创造绩效。
主要特征:
持续横向整理,缺乏持续性涨势或跌势。
股价绕着200MA波动,没有向上或向下的趋势。
交易冷清。
从第一阶段迈向到第二阶段,会经过以下过渡期:
股价同时在 150MA 和 200MA 以上。
150MA高于200MA。
200MA 翻扬。
股价高点与回档低点的位置持续垫高。
周线大涨的成交量显著放大,价格拉回成交量明显萎缩。
周线大量上涨线型的支数多于大量下跌线型。
底部与即将上涨的不同
当市场位于底部时,你可能可以保证买在相对低点,但问题在于,你不知道何时会上涨,也许是明天,也许是三年后。这中间效率差异非常巨大。
金钱是有时间价值,也有机会成本,当我们把资金放在某一个标的时,同时其实就是牺牲将资金放在另一个有潜力标的机会。
这是许多希望「买在低点」的人忽略的问题,也可以说它是一种资金运用效率的问题。
而买在即将上涨的时机点,则是没有这问题。当然,一定存在误判,而且一定会错过低点,但牺牲掉这些,希望换来的是时间上的效率。一但没有如预期发动,就退出。
第二阶段:承接(accumulation)
马克发现几乎每支强势股的大涨走势,都发生在第二阶段,这是因为先前已累积盈余动能,大型机构的买盘此时开始进场,导致股价持续上升,波段高点和回档低点持续垫高,走势呈现阶梯状;
不论日线图或周线图,都可以看到爆出大量红线,回调整理则量缩。
主要特征:
股价高于200MA。
200MA本身处于上升趋势。
150MA高于200MA。
股价处于明显上升趋势,波段高点与回档低点持续垫高,呈现阶梯状走势。
短线均线位于长线之上。
日线与周线大量上涨,正常回调则量缩。
日线或周线高于平均量,上涨线形的数量多于下跌线形。
第三阶段:做头(distribution)
股票此时开始受到更多关注,之前及早进场的投资人已经准备获利了结,相较于第二阶段,价格波动开始转为剧烈,走势变得不稳定,盈余成长也逐渐放缓。
而因为股票过去杰出表现,现在才进场的投资人很明显晚了一步,早已丧失优势,市场变得太过拥挤,出货呈现做头型态。
主要特征:
股价波动剧烈,整体价格型态与第二阶段相仿,股价可能继续走高,但是不稳定。
通常会看到大量的价格重挫,可能是第二阶段开始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势。
200MA丧失向上动能,走势逐渐平坦,然后呈下降趋势。
第四阶段:下降(capitulation)
企业的每股盈余一旦放缓后,每股盈余就会丧失动能,如果这时候还出现利空消息,或是盈余表现不符预期,就会进一步导致沉重卖压,第四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情况也正好相反,也就是说,此时价跌量增,价涨量缩,处在第四阶段的股票,绝对要避免买进。
2008年金融海啸看似毫无征兆,但马克指出,许多金融股的股价,如花旗和美国银行,其实已处在第四阶段,他认为如果你当时持有这些股票,就应该卖掉或至少大幅减码。
主要特征:
大部分交易处在200MA下方。
第三阶段的200MA可能转趋平坦,也可能向下发展,但到了第四阶段绝对处于下降趋势。
股价处于52周新低附近。
价格呈现阶梯状下降趋势,波段高点与低点持续下滑。
短期均线在长期均线下方。
日线与周线的大跌爆出大量,涨势的成交量萎缩。
日线或周线高于平均量的线形中,下跌线形数量多过上涨线形。
六大股票类型:特征&案例
马克买进股票之前,会先判断这支股票属于哪种类型,这个分类的用意在于评估股票处在哪一个阶段和循环当中,并观察股价是否已经反映相关信息。
他将股票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市场领导股(Market leaders)
这是马克最喜欢的股票类型,也是他从中获利最多的类型,这类企业具有最快的盈余成长力,而究竟是什么驱动这类股票上涨?
主要是清楚企业经营状况的法人机构,他们会提供买盘力道,背后关键是:公司必须赚大钱,包含:财务状况健全、获利成长、净值报酬率高、债务结构合理等基本面。
主要特征:
企业获利增长通常超过20%-30%以上,潜在报酬最大之股票,但评价不低。
具有明确的持续的竞争优势,其他人无从竞争,找到成功优势方法后持续复制。
案例:
1980年代初,沃尔玛(Walmart)当时只是间没什么人听过的小公司,股票成交量只有两万股左右,却创下连续14季盈余成长平均高达38%的纪录,这段时间内,股价成长1000%。
顶级竞争股(Top competitors)
产业龙头往往只有一两家,如果讲到可乐,你会想到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但如果要你讲出第三家,你大概无法立刻回答,对吧?
顶级竞争股和市场领导股都是属于快速成长的产业,但这类股票未必是产业内最优质的企业,产品跟市场领导股比起来,可能也称不上优质,但是股价同样具有飙涨潜能。
主要特征:
未来超级强势股,未必是产业中最优势的企业,但可能在对的时机,出现在对的地方,也有快速的盈余成长,也可能抢夺领导股市占率。
案例:
1990 – 2000年,家得宝股价上涨3700%,年度复利报酬率平均超过40%,相同期间内,Lowe's股价只上涨1000%,其他案例包含:雅虎取代AOL,Google取代Yahoo,Netflix崛起,百视达衰败。
机构青睐股(Institutional favorities)
机构青睐股又称为优质企业,他们通常都有不错的绩效,能够吸引态度保守的投资人和法人机构,但有个问题是,当他们赢得青睐时,这些企业也已经变得太过庞大,虽然很优质,但成长通常很缓慢,这类股票在市场上很知名,但价格没有大涨空间。
主要特征:
所谓的优质企业与蓝筹股,盈余成长落于10-15%间,不易大涨。
案例:
在某些状态这类股票容易受到追捧,但有些时候如果管理不当,或是遇到意外事件,这类股票也可能大跌。典型的机构青睐股:可口可乐、奇异电器、娇生等。
转机股(Turnaround situations)
问题企业如果转型成功,就有机会可赚钱,我们应该找的是近两到三季表现优异的企业,并且密切追踪后续发展,因为股票不会永远都在某个类型中,投资人要掌握企业的动态发展。
主要特征:
近两三季表现优异,且可持续,需要密切追踪,了解转机原因是否可持续。
案例:
2001 – 2003 年,苹果的运营收入都不理想,但 2003 年推出 iTunes 商店,展开转机历程。
景气循环股(Cyclical stocks)
景气循环股对经济状况和商品价格的变化很敏感,典型产业包含:汽车制造、钢铁、纸、化工等。
主要特征:
对景气循环与商品价格敏感,如汽车、钢铁,通常与本益比逆向循环。
存货与供需变量为重要考量因素。
过气领导股与落后股(Past leaders and laggards)
落后股和市场领导股属于相同产业群,但股价表现较差,盈余和销货成长也较差。
主要特征:
股价短暂表现,获利或成长表现皆较差。
通常本益比较低,但吸引力低。
可以看出Mark的方法,不是只有技术面,也不是只有基本面,而是混着使用。
这值得许多人思考,因为多数人可能因为认知因素,只采用一种方式。
但我觉得可以换个角度思考,无论是价格走势或基本面,其实都是其中一种资讯,而我们则是尽可能藉由更多有效的资讯来做出有价值的判断。
如何挑选成长股?基本面分析:饼干模 &蟑螂效应
想挑选成长股,就一定得从基本面分析,在所有基本面当中,马克最强调盈余,
他会锁定:盈余表现强劲、展现各种利多意外、盈余估计持续向上修正、位于第二阶段的股票。
那怎样的盈余表现可算强劲?
表现真正杰出的企业,当股票处在涨势发展阶段时,盈余通常呈现出30-40%以上的成长,如果碰到多头行情,此数值还必须往上调整,最理想状况是,连续四到五季都有强劲表现。
「饼干模」概念
马克在《股票魔法师》书中提出「饼干模」(cookie cutter)的概念,并利用它来挑选成长股。
简单来说,「饼乾模」就是指可复制的成功方法,当连锁业者在某一家店面找到成功秘方后,就运用同样的秘方,复制到全国各地的分店,许多知名连锁业者都有饼乾模的成功案例,如:星巴克、麦当劳、沃尔玛等等。
「饼乾模」考量重点
主要关注「相同店面销货额」(same-store sales),将开业一年以上的店铺,与去年同期业绩比较,藉此判断哪些部分来自销货成长,哪些部分来自新店面开设。
这个分析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新店面开设虽然有助于盈余成长,但会出现饱和,透过这个对照基准,可以跟其他未开设新店面的零售业者比较,理想的状况是每季相同店面销货额都增加,如果能呈现4-16%已经很好了,因为通常绝对无法长期维持25-30%的相同店面销货额。
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相同店面销货额?
一是价格上升,二是客人数量(或购买量)上升,此数字成长,代表以上其中一项成功,或是两者都好。
当企业运用「饼干模」,想在全球各地复制成功模式,还有另一项重要考量,就是不同地区店面经营的历史纪录,马克提出一个概略的指标:如一家公司,每年开新店逾一百家,往往很难维持。
案例一:星巴克
2006年,星巴克开设新店面,较去年增加1102家,结果股价随即做头,24个月内下跌82%。2011年,星巴克的店面数量比起2008年少。
案例二:麦当劳
有些业者透过加盟金扩展业务,加盟金虽然可以赚造利润,但也增加了店面歇业和盈余利空的风险,麦当劳可能是史上最成功的饼干模案例,2007年,麦当劳的加盟店面约占总体店面60%。
从蟑螂效应看盈余意外
当我们看到一只蟑螂时,往往代表着还有很多蟑螂,这个效应同样也适用于企业公布的盈余意外。
如果一家企业公布明显的盈余利多意外,相关产业类股也可能会出现类似结果。
意外持续发生的可能性,会使机构投资者在公布数据之前,采取投机行动,这种策略有可能创造出重大获利,
反之,利空意外就会造成相反效果,企业公布的盈余数据如果不理想,随后几季的绩效也可能令人失望。
观察蟑螂效应的用意在于:由于盈余意外具有延展性,所以我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能够击败市场估计的股票,尽量避开盈余利空意外。
若想寻找这类候选股,可先从最近几季的盈余报告开始研究,留意那些表现超越预期的股票。
市场先生提示:简单来说,他假设某些影响是有整个产业性,而非单一公司,背后原因也许是经济、成本或客户,这些问题也都会存在同产业其他公司上。
但每间公司公布财报时间点不同,从中就可能存在获利机会。当然,也仅仅只是可能而已。
SEPA 策略的实际运用五步骤
SEPA策略涵盖许多技术层面,究竟该如何执行?市场先生整理以下五步骤:
SEPA 策略的实际运用五步骤 | |
SEPA 的五大要素 | 实际运用五步骤 |
1.趋势 | 步骤一:技术面-找出符合趋势模板的股票。 |
2.基本面 | 步骤二:基本面-收集企业营收、盈余、营业毛利等数据,观察是否处在上升趋势,进一步确认是否可能成为超级强势股。 |
3.催化事件 | 步骤三:留意是否有催化事件激励股价上涨,如:法规改变、新产品、FDA认证、新产品、新订单、新的经营者等。 |
4.进场点 | 步骤四:观察生命周期,是否达第二阶段,买进后持续观察股价变化,以及回调幅度是否合理,盈余表现是否如预期,是否该持续持有,是否应停利或停损。 |
5.出场点 | 步骤五:留意后续表现是否走弱,并确认是否出现空头市场。 |
马克的投资哲学
1.界定属于自己的交易风格
很多投资人经常犹豫不决,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清楚界定自己的交易风格,每个人擅长的特点都不同,有些人适合短线交易,有些人适合长期投资,不可能今天扮演价值型投资人,明天又变成当冲客,想要成为顶尖玩家,就必须界定自己的交易风格。
2.投资可以从小额开始
如果你是刚踏入市场的年轻人,手头没有充裕资本,也不要因此放弃,马克一开始投资也从小额开始; 他认为市场上有很多「从小开始、终而致富」的案例,没有必要因此放弃,也要拒绝别人浇冷水。
3.控制风险:永远小于交易期望报酬
在马克三十多年的交易生涯中,他的交易胜率大约只有五成,但他还是累积了庞大财富,他自认关键在于:懂得控制风险程度,使其永远小于交易期望报酬。
他《股票魔法师》在书中谈到:「我们无法控制某支股票的涨跌,但可以控制每笔交易的最大损失程度。」
他指出停损的设定,原则上不应该超过期望获利的一半,而对大多数投资人来说,不论平均获利有多大,停损都不应该超过买价的10%。
很多人对于停损都有误解,觉得投资就一定要有停损。
实际上这会根据交易策略、交易周期、标的性质等因素决定,
以马克的例子,他的策略偏向中短线波段交易,因此10%对他而言是一个在中短线上,已经可以确认假设自己有可能「误判」的数值门槛。
我们无法决定标的本身的波动特性,也不该用一个固定的百分比去用在所有不同的标的和策略上,在这基础上,唯一能控制的是投入资金大小。
如果想了解更多,我会建议阅读另一本书《交易,创造自己圣杯》,其中有谈到很详细的风险控制概念。
马克的投资冠军绩效 &启示
1997年,马克为了测试独创的SEPA策略是否可行,他投入25万美元资金参加「美国投资冠军大赛」,最终以年化报酬率155%获得冠军,收益比第二名整整领先一倍。
其实这是马克二度参赛,1996年,他31岁时首次参赛,只是当时主办单位突然因为比赛绩效的广告问题,遭到美国证管会调查,比赛因此停办,虽然马克感到失望,但他也从电话得知,自己在这场比赛的绩效,领先第二名的幅度超过100%。
第一次参赛就碰壁,但他没有打消念头,再度报名参赛,特别的是,这次比赛有了新规定,不再限制交易工具,参赛者可以交易股票、选择权、期货或各种组合,马克仍然选择只进行股票交易。他一开始落后,但后来居上,最后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
虽然他很清楚,进行选择权和期货交易可以扩张信用,但他还是坚守自己最擅长的股票交易,认清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和交易风格,
此外,即便一开始落后,他并没有受到情绪影响,也没有为了争夺排名采取过度冒险的交易,谨守自己的交易策略,
他致胜关键在于:坚守原则,保持一致性,不受情绪左右,绝佳的风险管理。
快速重点整理:马克带给我们的启发
1.投资前做好充分准备
很多人都想透过投资赚钱,但却又不想花时间做功课,
马克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思考:「在实际投入资金之前,如果你没办法投入充分的时间做准备,那就是在赌博,这种情况下,迟早会失败。」
从本文不难发现,马克能取得超级绩效并非不劳而获,或是靠着运气成功,他没有显赫的背景或学历,成功关键在于多年来坚持投资纪律,并投注大量时间和热情;
他独创的SEPA策略核心也以此为核心,并非单纯只参考价格或基本面,而是以潜在成长价值作为判断依据,透过技术面快速筛选,搭配基本面分析,找到具有成长动能的强势股,最后回到技术面判断合适进出场点,最终取得超级绩效。
无论是想了解波段操作,或是想投资成长股的人,或者单纯想进行顺势交易的人,相信都能从SEPA策略得到不少启发。
马克认为成功没有捷径,想培养高明的交易技巧就必须努力付出,并愿意投入时间学习。
2.优先考虑风险
马克在《股魔2》书中花了一整章谈风险管理,他将此视为第一要务,他指出许多投资人都是遵循报酬优先,
但一旦大幅赔本就没戏唱了,他秉持风险优先的原则,
买进之前,他就已经设定好认赔的出场价位,也就是说,事先准备健全的计划,设定好停损位置,并遵守纪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