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世界慢阻肺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主要因长期吸烟或暴露于有害颗粒物或气体引起。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山五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晶主任介绍,《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数据显示,全国慢阻肺病患者人数近1亿,其中≥40岁人群占13.7%,是中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该病早诊率低且不可逆,很多患者发现时疾病已经进展到了中重度。因此,慢阻肺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
一名75岁男性患者,20多年前开始咳嗽、咳痰及气促,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但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肺功能逐渐变差,平地行走约30米就会出现气促,每年都需要多次入院治疗,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2年前,他到中山五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肺功能提示其极重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胸部CT呈现明显非均质性肺气肿表现,右肺上叶最为明显。
刘晶主任介绍,慢阻肺的重要临床类型就是肺气肿,药物治疗效果往往有限。热蒸汽消融治疗术作为补充治疗方案,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慢阻肺、经充分药物及康复治疗不佳的非均质性肺气肿的患者。
完善术前评估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涂常力副主任团队联合麻醉科团队为患者行支气管镜下蒸汽消融治疗术。术中,医生对患者右肺上叶尖段处a、b亚段进行了热蒸汽肺减容。术后患者活动耐力增强,平路可走数百米,住院次数减少。
2个月前,该患者进行了一次手术,术后卧床,静息状态下仍反复出现气促不适,但他的状态无法行第二次热蒸汽消融治疗术。刘晶主任团队经过讨论后,决定给患者应用最新的生物制剂治疗。目前,患者已经进行了3个月的普利尤单抗生物制剂治疗,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改善。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除了常规药物和手术治疗外,生物制剂等新型药物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靶向治疗,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双重抑制白介素-4和白介素-13(IL-4/IL-13)的生物制剂度普利尤单抗,用于治疗具有2型炎症的中度至重度慢阻肺。中重度慢阻肺病患者若经过ICS+LABA+LAMA三联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可以考虑使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
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是参与慢阻肺病重要病理生理过程,导致多种症状和体征发生,而度普利尤单抗作为IL-4Rα受体生物制剂可以通过双重抑制IL-4、IL-13信号通路,减少全身和局部炎症,改善症状和体征。
据了解,慢阻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慢性咳嗽:晨间咳嗽较为明显,夜间阵咳或排痰,症状可能随病情发展而终身不愈。
2.咳痰:一般为白色粘液或泡沫性痰,偶可带血丝,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患者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会感到气短,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加重。
4.喘息、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期患者会出现喘息和胸闷的症状。
刘晶主任医师提醒,肺功能检查是慢阻肺病最主要的诊断依据。市民如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或胸闷喘息,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完善肺功能检查;4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有长期吸烟史、接触生物燃料、生活环境有明显空气污染的人群,应把肺功能检测作为年度体检常规项目。
来源:中国网健康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张嘉斌)
声明:平台旨在分享医学知识,对于文中部分内容及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