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的上海大都市圈有多大?
囊括了上海、苏州、无锡、常州
南通、盐城、泰州、杭州、宁波
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宣城
14个城市
足足11.4万平方公里
说到底,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了
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对比以往的“1+8”城市
此次范围已经扩大到14个城市
形成“一核四翼、三层三网三底色
多心多廊多链结”
总体空间格局
11.4万平方公里
这什么概念?
相当于18个上海(6340平方公里)
15.3个广州(7434.4平方公里)
57个深圳(1997.47平方公里)
甚至超过了
江苏省(10.72万平方公里)
浙江省(10.55万平方公里)
直追广东省(17.97万平方公里)
真正巨无霸般的存在
大湾区有多大
它主要由11个城市组成:
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
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
合起来5.6平方公里
只有上海大都市圈的一半
面积上差距明显
人口上
上海大都市圈官方给出的口径是1.1亿人
直追广东全省的人口数
(2023年人口数为1.27亿人)
其中
上海(2487.4万人)、苏州(1295.8万人)
杭州(1252.2万人)、宁波(969.7万人)
过千万的城市有三个
大湾区只有8616.9万人
主要还是靠广州(1882.7万人)
深圳(1779.01万人)
东莞(1048.53万人)、佛山(961.54万人)
香港(750万人)
过千万的城市也只有三个
从面积&人口来看
大湾区和上海大都市圈
有比较大的差距
经济体量PK
我们再来看看经济体量
上海大都市圈GDP合起来有182826.72亿
接近世界第七大经济体法国
以全国1.2%的面积贡献了全国14.5%的经济体量
甚至超过了广东全省的GDP
(2023年广东GDP为135673.16亿)
包括的14个城市中
GDP万亿级城市就有7座
其中, 上海47218.66亿、苏州24653.4亿
无锡15456.19亿,常州10116.4亿
南通11813.3亿,杭州20059亿
宁波:16452.83亿
大湾区GDP为140548.02亿
包括的10座城市中
GDP万亿级城市只有5座
广州30355.73亿
佛山13276.14亿
东莞11438.13亿
深圳34606.4亿
香港27024亿
由此可见
大湾区和上海大都市圈
在经济体量上也有差距
综合实力上
上海大都市圈依然是NO.1
交通PK
上海都市圈之所以能加个“大”字
成为上海大都市圈
轨道交通方面
上海大都市圈有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
(即超级环线高铁G8388次列车)
横跨长三角三省一市
从上海站始发,途经上海西站
苏州、无锡、常州站、南京
合肥、杭州、嘉兴等
最后回到上海虹桥站
沿途共停靠21个站点,全程8小时9分
此外,还有通苏嘉甬铁路
有望2027年底正式建成通车
主要链接上海大都市圈西翼的
南通、苏州、嘉兴、宁波等地
规划中的千亿工程沪甬通道
连通上海与宁波
沪舟甬跨海通道
连通上海港、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港口
目前,这两条跨海通道
已正式纳入国家规划
加上现有的交通路网
未来,上海大都市圈“1小时交通圈”形成后
将使得上海和周边城市的
互联互通会更为紧密
大湾区
则有几个大动脉进行串联
1)广佛南环、佛莞城际莞惠
佛肇城际四城际贯通
串联肇庆、佛山、广州、东莞、惠州五城
2)深中通道6月16日已经通过交工验收
6月底通车
串联广州、中山、深圳三城
3)穗莞深城际铁路
计划于2024年9月1日移交深铁接管并运营
采用地铁化的运营,串联广州、东莞、深圳三城
4)广州正超前谋划京港澳高速磁悬浮
沪(深)广高速磁悬浮2条通道
串联起广州、珠海、阳江、深圳等城市
加上广中珠澳高铁
地铁18号线、22号线、28号线
等轨道交通
除了轨道交通串联外
有11座跨海通道互联互通
包括莲花山过江通道、海鸥通道、南沙大桥
狮子洋通道、虎门大桥、穗深通道
深中通道、深珠通道(伶仃洋通道)、港珠澳大桥等
这些通道
把珠江口东西岸连成了一体
形成组团式的大湾区
派队针对交通运输部公布的
202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
作了统计
上海大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1637.1公里
而大湾区则有1607.9公里
略逊色于上海大都市圈
航空旅客吞吐量方面
上海大都市圈有8大机场:
旅客吞吐量合计17006.13万人次
大湾区机场数量相对少一些
包括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在内
只有7个
旅客吞吐量合计17467.93万人次
对比来看,大湾区胜于上海大都市圈
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方面
上海大都市圈前4月
货物吞吐量为114361万吨
外贸货物吞吐量44359万吨
集装箱吞吐量3323.5万TEU
大湾区前4月
货物吞吐量为39328万吨
外贸货物吞吐量15291万吨
集装箱吞吐量1974万TEU
对比来看,数据上
上海大都市圈还是比大湾区抢眼
教育、医疗、消费实力PK
再来对比一下大湾区和上海大都市圈的
教育情况
上海大都市圈
“双一流”高校有15所
本科高校有112所
专科高校有107所
主力是上海
大湾区
“双一流”高校有8所
(这个数据不含香港、澳门)
本科高校有92所
专科高校有73所
主力是广州
总体而言
上海大都市圈高校实力
是明显优于大湾区
大学生人数方面
上海大都市圈有219万人
主要是集中在这个城市
上海(83.1万人)、杭州(63.6万人)
苏州(29.3万人)、宁波(19.9万人)
无锡(17.4万人)、南通(16.2万人)
图源:复旦大学官微
大湾区则有216万人
(这个数据不含香港、澳门)
主要有广州(164.2万人)全国遥遥领先
名副其实的“全国大学生第一城”
深圳(20.2万人)、东莞(15.9万人)
佛山(15.7万人)
大湾区和上海大都市圈不分伯仲
研究生方面
主要还是上海和广州PK
上海25.84万人,广州则有17.29万人
医疗实力方面
上海大都市圈有三甲医院170所
其中上海69所,实力最强
杭州次之,有24所
大湾区有三甲医院153所
(这个数据不含香港、澳门)
其中广州67所,实力最强
深圳次之,有30所
整体而言,医疗实力
上海大都市圈略胜于大湾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方面
上海大都市圈64907.9亿
大湾区37540.58亿
前者差不多是后者的两倍
产业PK
发展都市圈、城市群
更多是资源的互补、产业的协同发展
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
综合实力强
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完整
所包含的14城各有特色:
上海:全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苏州:第三大工业城市
无锡:被誉为半导体界的“一线城市”
常州: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基地
南通:建筑业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仅次于北上深
泰州:海洋经济规模位居江苏省第一
船舶工业总产值占据全国四分之一
宣城:有航线连接长江和太湖,直达上海
舟山:和上海是紧密相连,和南通隔海相望
有“陆域小市、海洋大市”之称
93%市域空间是海洋
有全球最大绿色石化项目
可大作海洋经济文章
盐城:万亿工业之城,不锈钢产业全国前三
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
嘉兴:氢能产业浙江省首位
湖州:工业总产值“万亿俱乐部”
浙江省五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基地之一
绍兴:全国纺织行业最强市
传统制造业大市
汽车产业基础雄厚
大湾区也不遑多让
产业基础也十分雄厚
广州: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生物医药
佛山: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家电制造业
肇庆: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新型储能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东莞: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家具制造
惠州: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
珠海:新能源、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
中山:智能家电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
阳江:不锈钢产业、合金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
香港:金融和服务业、对外贸易、科技创新
澳门:出口加工业、旅游博彩业、建筑和金融
从产业构成来看
随着融合越来越紧密
有助于各城市资源互补,互相赋能
做大做强都市圈、城市群
达到1+1>2的效果
比如说大湾区
各大城市都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各有优势
完全有可能助推智能智造也上一个新台阶
汽车产业链也可以做大做强
如今,单打独斗已经行不通,做不大
可以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
拧成一股绳,往一处发力
才能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产业方面
大湾区和上海大都市圈各有优势
优势与劣势PK
上海大都市圈和大湾区
其实也不尽相同
1)核心不一样
上海大都市圈,直接是以上海命名
这意味着其以上海为龙头
大湾区里面包含了三大都市圈
一是广州都市圈,核心是广州
二是珠江口西岸都市圈
珠海是核心,中山、江门、阳江是发展极
三是深圳都市圈,深圳是核心
其中广州、深圳都市圈均为国家级都市圈
2)优势不一样
上海大都市圈
优势在于经济体量最大
突出的资源禀赋
上海港和宁波-舟山港两大世界级港口
产业基础优势雄厚
上海、苏州属于全国工业第二和第三的城市
拥有1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有办大事的实力
此外,上海是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
可以和苏州无锡宁波等工业大市
产业互补、协同发展
上海大都市圈这次扩容
无疑是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尝试
大湾区包含的三大都市圈也各有优势
广州都市圈
优势最明显
海陆空交通强大
同城化有基础
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
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开路探索
很多方面都共享和互认了
深圳都市圈
经济发展动力强、创新活跃度高
城镇化高度密集
有很好的基础
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
内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分工体系
深中通道中山大桥,图源:深中通道发布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
优势有二:
一是制造业优势
二是海洋资源优势
海岸线1019.8公里
约占全省岸线总长度的四分之一
海岛约740个,约占全省海岛数量的38%
所以,该都市圈主打海洋经济
发力港口
以珠海港高栏港区为龙头
以江门港新会港区、广海湾港区
阳江港海陵湾港区为补充
要一起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
珠海港高栏港区
3)组成形式不一样
上海大都市圈
属于1+13的组合,上海为龙头进行辐射
更像一个整体
大湾区
则是1+1+1的组合
由各个组团组成
更像是合纵连横的共同体
当然了
目前这些都市圈、城市群都在发展中
和世界上成熟的都市圈、城市群相比
创新能力产业链韧性等方面
还存在差距
跨界合作的复杂性也需要重视
也得消除各类制度壁垒
以广州都市圈为例
交通便捷度需要再提高和完善
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和
创新资源整合力度有待提高
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也需要再健全
深圳都市圈
最大的短板是发展空间
深圳、东莞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
不像广州都市圈
广州本地、佛山、肇庆、清远
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综合各个指标来看
上海大都市圈实力确实抢眼
大湾区目前还无法与之抗衡
但大湾区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
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
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汇聚了珠三角最集中的资源
有香港、深圳、广州的金融平台
广深港、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
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和良好的营商和对外开放的环境
有多个核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
和三大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
(南沙、前海、横琴)带动
假与时日
必定能有能力和上海大都市圈一战
派队觉得,未来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发展空间
要比上海都市圈要大
为何这样说,基于以下几点
1)珠三角的9市可以和香港、澳门协同
互补错位发展
港澳有“一国两制”独特优势
体制机制多元化
可以打造科技、金融、人才等新型合作平台
目前大湾区有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四大合作平台
广州有教育科研
深圳有高科技产业
东莞和佛山等周边城市有先进制造业
香港有金融和高端服务业
澳门有商务服务业
香港、澳门作为亚洲金融中心
可以充当超级联系人
可以助力大湾区城市“走出去”
开拓国际市场
亦可把产业、资金、人才“引进来”
赋能区域的发展
而这点,是其他都市圈或者城市群所没有的
2)珠江口东西岸紧密交互,能产生巨大能量
随着深中通道的即将通车
珠江口将形成南、中、北三线的通道体系
虎门大桥连接广州和东莞
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和中山
港珠澳大桥连接香港和珠海、澳门
起到了核心城市带动非核心城市发展的良好势头
如今有三大核心城市广州、深圳、香港
来带来其他城市的发展
爆发出来的能量肯定是不可估量的
3)大湾区还有一个大变量:南沙
作为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南沙
发展空间足、想象空间大
随着南沙站(配套工程日前正式获批)
这个超级交通枢纽的即将开建
未来必将起到聚能环效果
将大为促进大湾区的互联互通
总体而言,未来城市的竞合
还得看大湾区
优质生活圈、产业高地
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这些都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