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仁爱 严谨 诚信 奉献
在全国大力发展县域医共体的大环境下,沙湾市医共体总医院持续用力,把加强基层诊疗服务能力提升、便捷群众就医,让老百姓看好病、少得病、迟得病放在首位,积极打造“管理、资源、服务、发展”为主的共同体,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紧密型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探索一条符合沙湾市的卫生健康服务新模式。
自2022年7月沙湾市成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以来,沙湾市医共体总医院积极探索建立“建机制、增活力、惠民生,稳步推进县、乡、村卫生资源整合”,累计下派300余名中级以上专家前往乡镇卫生院开展坐诊帮扶,诊疗人次达3万余人,帮助分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1项、开展手术操作179例;2022年7月-2024年12月累计上转患者1864人次、下转患者213人次;在2024年4月由县域医共体能力提升工程平台联合全国17家科研院所及学术机构举办的“2024(首届)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区域论坛暨第二届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上,沙湾市医共体案例《“三高举措”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升县域健康防病治病能力》成功入选。被国家卫健委评为2022年度“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
✮人员管理“一盘棋”。沙湾市医共体总医院积极推行“县招乡用,乡招村用”的用人制度,提高基层岗位吸引力,强化医共体内医疗卫生人员统一管理、统筹使用,建立医疗卫生人员“下沉、流动、共享”的用人机制。截止目前经市卫健委、组织部门批准,沙湾市医共体总院党委会议研究调整任免乡镇分院支部书记、院长、副院长43人,全面提升乡镇分院班子成员管理能力;根据用人计划、空余编制,统一招录,新招聘人员8人。
✮财务管理“一本帐”。沙湾市医共体总医院成立财务管理中心,通过财务核算、运营管理、绩效分配等方面的变革,打破医共体成员单位之间人、财、物的壁垒;建立医共体内固定资产调拨审批流程,避免资产闲置浪费,充分发挥设施设备最大效能;实行公共卫生资金专项管理,提高公共卫生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基层人员岗位和工作量制定医共体绩效管理分配方案,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发挥绩效“杠杆”作用。
✮信息搭建“一条线”。沙湾市医共体总医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推进下,积极搭建县、乡、村三级网络服务。建设沙湾市医共体数据监管平台,将HIS、PACS、LIS系统向乡镇、村队延伸,实现县、乡、村信息系统深度融合,打破了信息壁垒,做到“互联、互通、互动”;建设沙湾市紧急救援(120)指挥中心,配备4G视频传输系统、远程心电监护、急救电子病历终端、车载定位信息终端等设备,实现“1+12”急救站点统一调度,医护人员救治过程可视化、急救病历电子及时化、出诊车辆轨迹管理规范化等功能,确保急危重症病人得到快速、有效的院前紧急救治;同时医共体总院目前还搭建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血糖、远程血压、远程B超、远程会诊等管理平台,综合汇集县域内医疗卫生数据资源,避免信息“短路”。
✮建立区域中心、提升急救能力。沙湾市医共体总医院不断推进创伤中心建设,整合了急诊科、骨科烧伤整形科、普外胸外科、普外泌尿外科、神经医学科、麻醉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重症监护室等医疗资源,打造多学科联合协助医疗救治及规范化的诊疗服务体系。总院充分发挥牵头医院优势,把医共体下属11家分院作为创伤中心创建单元,实现对县域创伤患者,特别是急危重症创伤患者高效、规范的救治,开展了脾脏破裂修补术、大面积皮肤裂伤清创缝合术、肌腱断裂吻合术、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缺损清创固定术、腹腔镜辅助肠破裂修补术等急救创伤手术。自2019年9月份以来,创伤中心累计处置县域急危患者4290人,在新疆创伤数据上报中多次排名前列,显著提高了县域急危重症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远期预后和生活质量,让创伤中心成为真正的“绿色生命线”。
✮建立管理中心,提升同质发展。成立“一办五共享十管理中心”,在十六个方面对医共体各分院提供全面指导,做到同质化管理,推动分院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同时借助“优质服务基层行”“基层绩效考核”等工作对标对表、总结分析、及时整改,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2024年医共体总院组织分院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累计31场次、培训580余人次、实地指导46次、提出整改问题200余条,累计挂牌专家工作室11个,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81个,开展健康讲座170场次,受益群众2万余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沙湾市人民医院将持续推进全市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扫描二维码获取
更多精彩
供 稿:雷文耀
编 辑:寨 沧
编 审:李婷婷
终 审:毛志泽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