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介绍,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在日本投资和移居,他们依赖的主要是能够沟通的在日本多年的中国人。而这些在日的中国人中,有不少人因国内的有钱人联系他们,开展事业或提供帮助这些新移民适应日本生活的服务。有些人因这些新客户带来的商机而感到高兴,但也有一些人因无法适应“中国式做事方式”而感到苦恼。长时间生活在日本的在日中国人,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日本的文化,因此对于同胞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常常感到困惑。东京山手线沿线开设事务所、从事咨询业务的陈先生(化名)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日本居住已有20多年,日语流利,多年来致力于中日间的商务合作。然而,自疫情结束后,他开始帮助富裕的中国企业家在日本进行投资。最初他对此感到高兴,但不久之后便陷入了困扰。陈先生回忆道:“有一次,一位来自上海的投资家来到我的事务所。刚一踏进我那间狭小的单间办公室,他便脱口而出:‘什么?这里就是陈先生的事务所吗?你这么穷吗?怎么会在这种破地方办公……’我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工作,办公室只是偶尔有兼职员工来坐坐,因此租的只是一个便于使用的空间。但那位投资家却毫不客气地指责我,甚至说,‘如果要和我合作,就换一个好一点的地方吧,这种地方太丢人了’。”尽管陈先生对此感到十分委屈,但为了不失去这份生意,也因为办公室所在大楼确实已经老旧,他决定搬到办公楼区的新大楼里。陈先生表示:“在中国,很多人都很看重面子,尤其是那些暴发户企业家,他们特别在意外在的表现。比如办公室的地段、大小,甚至开的车是什么牌子,他们都会作为判断人的标准。但我们只是商业合作伙伴而已,没想到竟然会听到这么失礼的话。”“这种事情太常见了。我帮过一些中国来的企业家,他们往往抱有‘有钱就可以任性’的想法,态度非常傲慢。有一次,他们突然让我去成田机场接机,我直接拒绝了。这种事情根本不属于我的工作范围。而且他们总是一副‘你顺便也帮我做这个、做那个’的样子。这种做法在中国或许行得通,但这里是日本,他们的观念让我有些生气。即便跟他们解释日本的规则和做事方式,他们也听不进去,因为他们根本不愿意理解。他们只知道中国的常识,就像井底之蛙一样。尽管他们经常去国外旅行,但到了国外还是一味地使用中文交流,认为只要花钱,就能得到最好的服务,包括酒店、餐厅等等。他们不愿意去理解那个国家的规矩和文化,也不会觉得自己有错。在日本,有钱确实能得到一定的待遇,但对待合作伙伴时,日本人很少表现得高高在上。相反,日本的富人往往更为谦逊有礼。我在日本生活多年,深深学习到了日本人的这些优点。但对于我们这些在日中国人来说,他们不会有所顾忌,因为我们是同胞。所以,有时我们之间会产生摩擦。”王先生接着分享道,那些中国投资者开会时总是要求在酒店贵宾室,吃饭也必须去米其林星级餐厅,种种要求让人感到无奈。甚至有投资者抱怨日本“太落后了”,理由是没有普及无现金支付、外卖也不发达。但与此同时,他们又会因为秋国库经济的下滑而产生焦虑,感慨道:“还是霓虹好啊,我真想在这里生活。”由于秋国库经济的低迷,越来越多的秋国库金企业家将目光投向霓虹,未来选择“润”(移居霓虹)的中国人可能会越来越多。但问题在于,他们中有不少人没有尝试理解霓虹的文化和规则,而是把“中国逻辑”带到了日本。而这些人的“接应者”往往是长期在日本生活的在日华人。陈先生和王先生的故事,意外地揭示了在日华人正处于中日文化冲击夹缝中的困境。“这不就是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人吗!”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用一叠钞票拍别人脸的情节,简直像漫画里才有的场景,当时竟真的发生过。如今的中国和那个时期的日本,真是非常相似。“现在怎么样我不清楚,但过去经常听说,小企业主为了不让客户觉得自己赚得太多,会故意选择开便宜的车来谈业务,而家里用的车反倒是豪车。
和这篇文章提到的情况正好相反啊!“他们只懂秋国库的那套逻辑,就像井底之蛙。虽然出国旅行过很多次,但到了国外依然坚持只用中文行事。不过,美国人不也是这样吗?“日本也有这样的人吧。日语里称他们为“暴发户”或者“新贵”。”“以此为鉴。其实这对日本人来说也是一个提醒——如果我们到国外去,还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或者执意按照日本的常识行事,那也是不对的。希望能以此自我反省。”
如果喜欢我们的瞎比比,请持续关注日本物语扯淡号,并动动您的小手手给我们加星标,以及文章右下角的“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