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适合喝牛奶?
脱脂奶比全脂奶更健康?
牛奶和很多食物相克
尤其不能和橙汁一起食用?
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
近日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相关专家作出回应
👇👇
很多人喝了牛奶或乳制品后有不舒服的感觉,于是网络上就有一种说法,中国人不适合喝奶,这是真的吗?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小肠中乳糖酶产生不足,导致摄入的乳糖不能被完全分解和吸收,从而出现腹胀、肠鸣、腹泻等症状,这种不耐受现象与种族、年龄和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对而言,北欧、北美及澳大利亚人群发病率较低,而亚洲和非洲地区超过一半人口乳糖酶缺乏。
在年龄方面,新生儿乳糖酶活性高,自婴儿断乳后,随年龄增长,乳糖酶的分泌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最终部分人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副主任方海琴认为,“中国人不适合饮奶”的说法是不对的。
方海琴介绍,有数据表明约65%全球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受。乳糖不耐受通常被认为是无害的,但其引发的症状可能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很多其他原因也可能引发腹胀等胃肠道不适症状,需要与乳糖不耐受区分。
方海琴表示,即使出现了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也没必要盲目回避乳和乳制品。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低乳糖的乳制品,比如低乳糖奶、无乳糖奶,还可以选择酸奶、奶酪等经过发酵的乳制品。
网络上还有关于牛奶和食物相克的谣言,尤其是橙汁,因为有细心的网友发现牛奶和橙汁混合后会出现沉淀,那么,二者到底是不是相克呢?
将牛奶加入橙汁中,会发生絮凝反应,出现一些絮状物的沉淀,这是因为牛奶中的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发生了变性反应。牛奶中的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遇到酸性的条件,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它生物活性降低,溶解度下降,因此,出现了絮凝的沉淀物。
日常饮用牛奶以后,我们胃里消化的第一步是胃液,首先将牛奶里的蛋白质酸化变性变成乳块状,有利于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胃液的酸度远远高于果汁的酸度,就算牛奶不搭配果汁一起喝,进到胃里遇到胃酸依然会沉淀。
在变性之后,蛋白质的溶解度会降低,但是它的表面积会相应扩大,更容易被人体内的蛋白酶分解,从而被人体吸收,而且蛋白质的变性只是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它的氨基酸组成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所以说营养价值不会降低。
专家介绍,食物相克的理论是流传很久的养生谣言之一,没有科学依据。一些人在吃了所谓相克的食物之后,确实会出现身体的不适,这通常是由季节性原因、食物本身有毒、食物变质等因素引起的,和食物相克无关。
方海琴解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在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理论中并没有食物相克之说。迄今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看到,真正由食物相克导致的食物中毒案例以及相关报道,某些食物的营养素或者化学成分,在人体的消化吸收或者代谢过程中可能会相互影响,但离开剂量受影响,甚至谈毒性只是危言耸听。
随着大家对牛奶品质与食品安全关注度的不断提升,关于乳制品的新鲜程度也受到普遍关注。于是,网上就出现一种声音称,保质期长的牛奶加了防腐剂不要喝、常温奶不如巴氏奶等。真相到底是什么?
采用巴氏杀菌法的牛奶被称为巴氏奶。它是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72摄氏度~85摄氏度的恒温杀菌,在杀灭牛奶中有害菌群的同时,能完好保存牛奶的营养物质和纯正口感,保质期一般为2~7天,需要冷链运输,冷藏保存。
方海琴表示,奶最主要的营养是乳蛋白和乳钙,而巴氏奶和常温奶在这两个指标上并不存在绝对的高低。总的来说,巴氏奶和常温奶在营养上并没有什么显著差异,只要产品合格,都是好奶。不同的产品定位,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此外
关于牛奶营养成分
也是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有人认为
喝脱脂奶比全脂奶更健康
真的是这样吗?
相较脱脂奶,全脂奶口感更为浓郁,香气更为丰富,还保留了更多的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这些维生素对健康有益,尤其有助于钙等矿物质的吸收利用。
全脂乳制品在心血管健康方面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反而在某些方面可能优于脱脂乳制品。研究发现,虽然全脂乳制品中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但它们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身体有益。当然,对于肥胖、高脂血症或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建议选择低脂或脱脂奶来减少脂肪摄入,对于其他人则可根据喜好选择。
编辑/吴晨霞
审核/符王润
【妇幼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