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乐散文诗 ll 博尔塔拉之歌(1):西迁,东归 作者/张玉波 朗诵/张建

文摘   文化   2024-11-03 12:16   新疆  



微电子刊 2020-011073总·第11072期



西迁,东归
——博尔塔拉之歌(1)

作者/张玉波
 朗诵/张   建

              

多少人仗剑而来,多少人思乡而归。


休戈止武,赤诚戍边,悲壮慷慨,誓死相守,蒙古长调的英雄史诗在这片土地悠扬不绝。


平息准格尔叛乱,削弱了清军对边疆的守护,沙俄无耻的扩张造成了边疆的危局。


边疆告急,急在勇士來兮。


察哈尔部落两千铁骑,如利剑之刃、盔甲之侧,孔武彪悍,善战之师,携家带眷,挟带着张家口的风雷,风雨兼程,马不停蹄,一路西行,来到博尔塔拉驻防。


他们的到来,让外侵者望而却步,让叛乱者望风而逃。


为了铸就永远的钢铁长城,一批张家口的妇女勇毅西迁,一路颠沛流离到达博尔塔拉,与戍边战士喜结连理,生息繁衍。


扎根边疆,尘埃落定。为了这片美丽的土地,家乡成了他们遥远的梦。

蒙古英雄的长调悠扬再起,西迁的察哈尔马蹄声尚有余音,东归的土尔扈特马蹄声就嘚嘚骤响。


这个西部蒙古卫拉特四部之一的部落,不经意游牧的外出,一百四十余年伏尔加河的流浪,备受沙俄排挤欺凌,在艰难困苦中徘徊挣扎。


土尔扈特人始终思念家乡,心向东方,向往祖国。


东归成了他们勇往直前的信念。


时间定格在1771年,整个部落,十七万人,在英勇智慧的首领渥巴锡汗的带领下,踏上回家之路。


一路上,凄风苦雨,饥病交加;一路上,围追堵截,枪林弹雨。半年的回归之途,付出了十万人生命的代价。


家与国,成为他们付出一切代价都要回归的圣地。回家之路,何等惨烈,何等壮烈。


东归之歌惊天地泣鬼神。


进入祖国,他们没有去西蒙古家乡,而是毅然决然地留在广袤无垠的新疆北疆,留在博尔塔拉,把他乡当故乡,扎根边疆,守卫边疆,建设边疆。


路途迢远,戈壁石坚,朔风鼓荡,使命在肩。


察哈尔人和土尔扈特人,一路烟尘,一路前行,薪火相传,交流融合,紧密团结,生产戍边,辽远深刻。


博尔塔拉,像一首山水诗,像一支边塞曲,像一副永恒的草原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它又并不像一诗一曲一画那么简单,它更像一部底蕴深厚的英雄史诗,祥和,博大,凝重,忠勇,奋进,丰富,深长。


我再一次听到了这曲英雄史诗蒙古长调,听到了一个个生命在风中行走,在边境线上守护,那是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和对生命的爱恋,在风中明亮、温暖而永无止境。



链接:

配乐散文诗ll尔塔拉之歌(2):《阿黑牛》作者:张玉波/朗诵:张建

配乐散文诗ll尔塔拉之歌(3):《追寻夏尔西里》作者/张玉波   朗诵/张建




作者简介:张玉波,男,张玉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全国公安文联理事、签约作家、全国公安书协副秘书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全委会委员、新疆书协理事、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公安文联主席。代表作《山脊上的蓝宝石》(散文集)、《火焰之上》(诗集)、《张玉波书法作品集》等,参与编著多部文学类、社科类书籍,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




来稿须知

《剑兰文萃》是纯文学微信平台,旨在“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唯质取稿”。我们真诚欢迎诗人、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来稿。来稿要求如下:

     1.原创首发诗歌、散文、小说、评论均可,所投文字要编辑在一个word文档中投送,照片用附件形式单独发送。投稿邮箱:493024971@qq.com

      2.本平台所有来稿文责自负,打赏按规定返还,若十五日内平台不刊发,作者可自行处理。


超过10万人正在关注

赶快来关注吧,这里有你想找的热点资讯,这里有你想要的各种资料,还有海量的资源,还在等什么。快来关注,大佬带你开车。



剑兰文萃
书香圣地,美文阅读,启迪真知,传播文化,每天一读,进步一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