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8月,叶飞主持福建地市委书记以上的会议,传达有关中央的指示。
在会上,他沉重的心情毫无掩饰地表现在了脸上,说:“这次,大家在劫难逃。”
叶飞不是一个性格悲观的将军,反而很开朗,讲义气风度,很少说没用的丧气话。
可是现在,他从北京开会回来,就直接当着大家面丢下一枚“重磅消息”。
而所有参会人员,真的会“在劫难逃”吗?
叶飞不是个爱夸张的人。
文化运动刚开始,他们省委向省内的各个高校派出了工作组,因为这事儿被江青一帮人划到了伟人所完全否定的路线上。
在当时,激昂和困惑萦绕在每个人的心里,可在北京开会回来后的叶飞,心里却只剩下困惑。
2个月之前,向各个高校派出工作组之时,叶飞在上海开会。
他收到消息伟人那时在杭州,便准备去看望,顺带请示是否可以派工作组。
会后,叶飞回到福州,召开会议,确定向高校派工作组的方针。
可是过了一个月之后,事情发生了突变,这类工作小组被江青、陈伯达领导的文化小队。
宣扬为反动产物,走的是错误的道路,命令立即撤销。
最开始的时候叶飞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改回来就好、认个错就好。
未曾想到8月1日那天,在北京参加的会议,发生了数件大事,包括叶飞在内的许多与会者,都感觉到无比震惊、困惑和担忧。
不过派个工作组,却成为了犯下大罪的重要证据。
叶飞的一句“在劫难逃”,让在场众人胆战心惊。
几个月后,叶飞的话得到应验,即便是伟人和周总理都采取一些措施尽可能关照他,但他还是被“隔离”时间达6年之久。
跟一些悲惨的老干部来比,他算是不错的了,起码活了下来,没有遭受太多的折磨。
其实叶飞有这个下场,与他得罪了人有很大的关系——新中国解放初期他将陈伯达得罪透了。
那是1950年的时候,陈伯达的一个侄儿在厦门被判了死刑。
可被处决的第二天,陈伯达写的信才到叶飞手里。
信里说,被判死刑的罪犯中,有个人是自己侄子,他从小善良懂事,可能是不小心犯了错事,希望能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能够从宽处理,免除死刑。
因为犯人已然伏法,叶飞感觉没有回信的必要,毕竟两人也没啥交情。
陈伯达对此事耿耿于怀,一直心怀恨意,1966年以后多次翻旧账。
当着众人的面提到自己有个侄子在福建的时候被杀害,还说这件事跟叶飞有很大的关系。
陈伯达回京之后,当即到伟人那里告了叶飞一状。
伟人听说后没有发出任何表示。
运动开始以后,陈伯达终于遇到了打击报复的机会,跟福建一些人上下配合,将叶飞带出去游街。
心里明白这是有坏人想要置他于死地的周总理,急忙给福州军区副司令皮定均打电话,要皮将他接到北京来进行保护。
当可以解放老干部时,叶飞是第一批被解放的人,并担任了特别重要的交通部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