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决这位名将时,主席不同意,36年后仍放不下:复查,予以平反!

文摘   军事   2024-11-25 00:01   四川  
1952年2月的皖中,春意初现,伟人南巡至此,进行深入的调研。
在一次与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的汇报交流中,一段关于高敬亭的回忆悄然引出。
“高敬亭同志在这里影响很大,上了年纪的人至今还常提到他。”傅大章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感慨。
伟人听后,微笑的面容瞬间变得凝重,眼中闪过一丝悲痛。“高敬亭不该杀,中央发电叫不杀,他们不听,还是杀了。”
主席的叹息声在会议室里回荡,带着无尽的遗憾。
这背后的故事,还得从高敬亭在大别山的辉煌与悲剧说起。
1907年出生于河南新县的高敬亭,早年便投身革命,参加了黄麻起义。但在鄂豫皖苏区,他起初并未崭露头角。
直到1932年红四方面军因反“围剿”失利转移后,高敬亭才迎来了属于他的舞台。
他被任命为重建后的红25军75师政委,面对局势的不断恶化,他始终坚守在大别山,重组红28军,全面领导鄂豫皖边区的党、政、军工作。
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中,他率部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其勇气和智慧令人敬佩。
伟人曾高度评价他:“高敬亭同志在大别山以极少的部队吸引国民党17万正规部队,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长征。”
1937年,两党合作,高敬亭率部下山接受改编,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主力。
他运用游击战术,与日寇、日伪战斗数百次,歼灭大量敌人,队伍也扩张到了8000多人,成为新四军中的佼佼者。
然而,人无完人。
长期独立作战的高敬亭,逐渐有了拥兵自重的趋势。
1939年,当叶挺亲自去舒城劝他东进时,他虽表面同意,但随后又反悔。
这一行为引起了新四军的高度警觉。
更为严重的是,5月20日,第四支队的7团团长杨克志、政委曹玉福带着两个警卫班叛逃。
这一事件成为了压垮高敬亭的最后一根稻草。
6月4日,高敬亭被江北指挥部扣押。
尽管伟人批示将他押赴延安处理,希望以教育为主,但遗憾的是,主席的命令未能及时到达。
6月24日,高敬亭被叶挺的警卫班枪杀于肥东青龙场。
高敬亭的死,成为了伟人心中的一大遗憾。
在七大召开时,他专门找新四军代表周骏鸣谈话,询问高敬亭是否可以不杀。
周骏鸣的回答是“应该可以”,但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时间流转到1975年,高敬亭的女儿高凤英给伟人写了一封信,请求重新审查父亲的问题。
这封信最终送到了主席手里,他当即要求重新侦办。
经过两年的努力,1977年4月27日,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给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
文件指出:“高敬亭同志参加革命后,在坚持鄂豫皖地区的革命斗争中是有功的,虽在四支队工作期间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可以教育的,处死高敬亭同志是错误的。”
在平反的过程中,一位参与调查的老同志曾感慨地说:
“高敬亭同志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他的错误也是严重的。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既要看到英雄的光辉事迹,也要正视他们的错误和缺点。”
高敬亭的家人也在平反后表示:“感谢党和政府为父亲恢复了名誉,我们将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

将令如山
每天更新军事历史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