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
最后的最后,故事还没停止”
——文峰东路35号的日子
提起常山文峰东路35号,你会想到什么?
是当做千百次走过却漫不经心的寻常地;还是将其标记为川流不息,人来车往的十字路口;或者常常匆匆直达,以背后的农业银行网点建筑为目标而光顾。
往记忆深处仔细打转,却发现这里的街口有两家无门面、无招牌的流动摊子,一个在清晨售卖糯米饭,一个在深夜摆上肉煎饼,日日夜夜、不疾不徐。
只是从旁人那里打听到,构起一代人共同回忆的,糯米饭届颇有名气的郑阿姨目前已经不出摊了,另外一个阿姨接续了早晨她的位置,继续售卖新鲜手作的糯米饭团。
而幸好,这家可当晚餐,可当夜宵的肉饼摊还在。
深夜食堂:石记肉饼
摆摊25年,香脆料足还爆汁
营业时间:晚上6点30——凌晨2点左右
小摊位置:农行(文峰东路35号)门口
选择恐惧?不存在的
你可以全部都要
三轮车样式的摊子,车前挂着一盏小灯,摊主不语,只是麻利地拾掇着,和面、包馅、煎饼,香气瞬间窜溢,小小角落里,深夜模式已切换。
没错,这就是许多人学生时代的心头好——石记肉饼。
饼用菜籽油煎,集脆和软于一体,有辣和不辣的口味,五种馅料当天新鲜采购,自行调味,分别为豇豆、咸菜、萝卜丝、纯肉、鸡蛋,囊括了5元到9元的价格区间,也可任意混合自由点单,说不定还能开出隐藏惊喜款。
年轻人
你对摊主的勤奋程度一无所知
摊子由石阿姨在30来岁时张罗而成,最开始摆在常山国际大酒店周边,之后挪到农行门口,到如今已经持续了25年。
阿姨堪称劳模,一年365天日日出摊几乎全勤,即使在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也不歇业,尽量让每个寻味的食客都不扑空。于是当异乡的游子归来,也总能找到眷恋的寄托,打包七八个饼是常有的事,甚至有一口气点上二十来个的,近两年她的丈夫林叔叔也加入帮忙。
还有觉得味道实在美,主动找上门学手艺的徒弟,跟着石阿姨学了一段时间,后来在杭州、江西等地分别开了店面得以立足,或许招牌不一,美味却一脉相承。
问姓惊初见
称名忆旧容
出摊没多久,光顾的食客就来了一波又一波,等待的间隙里,一些熟客与摊主叙话追忆起曾经的时光,“小时候就来买了为,那时候一个饼还是四块钱一个”。“那肯定都好几年前了,光景是一眨眼就过去了,刚开始我这萝卜丝饼就卖五毛钱一个呢”。
说话间,一个来常山出差的外地远客也循香而来,“路过老远就被吸引了,看到馅料里面好多辣椒,正符合我的口味,想想都好吃”。
真品尝才敢说真话
一个大拇指不够,得竖两个
冬天的寒气遇上刚出炉的饼,简直脆弱得不堪一提,整个空间被馥郁的麦香,葱香,肉香占据,只是一瞬间的事情,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唾液的分泌。
小编也受不了诱惑,要了一个萝卜丝肉饼,灌入一个鸡蛋,热油将饼皮淋得金黄酥脆,拿到手的饼又大又厚实。肉末入味、萝卜鲜甜、鸡蛋嫩滑,还要仔细着滴落的汤汁,一边叫着烫一边又舍不得“放嘴”。
一桶9斤的菜籽油,大概能抵上两天的用量。此时此刻,石记肉饼的美味与受欢迎程度,已经不必过多赘述了。
目前石阿姨夫妇倾向再干上两三年就歇摊退休,面对可预知的未来,当食欲与情致迸发时,还是得把握时机,兴冲冲出发大吃一顿。
来不及数清时针走过的每个痕迹,在这里,或许能找到关于时间的回答。
在吃了个饼的美味意义之外,文峰东路35号不只是苍白的地名,肉饼摊也不仅仅是个小摊,还是回忆、是情怀、是人生的象征。
那么给予明晃晃的偏爱也未尝不可,不是吗?
游浙里——常山站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衢州文旅招商荟
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浙江文旅
微信公众号
扫码了解更多
浙江文旅
抖音号
扫码了解更多
浙江文旅
微博号
扫码了解更多
编辑:李燕梅
一审:徐裕斐
二审:李 杨
终审:黄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