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粉丝投稿;作者:常流水; 原文标题:《大数据模型让基层行成了惊弓之鸟》
普惠贷款高歌猛进的背后,银行员工和贷款中介都在经历什么?
一、贷款中介违规乱象:风险暗涌
以某国有银行为例,在 “会董你”APP业务开展过程中,贷款中介的违规操作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隐患。部分中介通过多种不正当手段为客户提升贷款额度,例如:
1.虚假流水操作:他们指导客户在特定时段频繁地在账户间转入转出资金,制造虚假交易流水,使一些实际经营不善、现金流不稳定的企业在申请贷款时,得以在银行系统中获得虚高的评分,进而骗取更高额度。
2.篡改纳税记录:某些不法中介运用非法技术手段,肆意篡改企业纳税额等数据,让纳税水平原本较低的企业摇身一变,看似符合高额贷款要求,实则极大地增加了银行的坏账风险。
3.关联公司违规申请:先精心打造A公司的良好数据形象,如流水信息等,随后安排BCDFG等关联公司绑定A公司手机号,凭借A公司的优质数据表象申请贷款,套取高额资金。
二、大数据模型应用之殇:基层承压
当下,大数据模型在业务中的应用似乎有些 “过犹不及”。线上业务的蓬勃发展不应以牺牲线下的精准判断为代价,过度依赖大数据模型而忽视人为干预的力量,实则是一种 “懒政、惰政” 行为。正如一位黑龙江的干部所讲,线上业务的归途,一定是线下。尽信线上,不如没有线上。而另一番,一些顶层设计的干部,只会夸夸其谈,中Y说啥他说啥,吹拉弹唱一句错话没有,到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装聋作哑,跟躲猫猫一样“看不见我,看不见我”。
三、普惠金融业务策略反思:精准投放
普惠金融 “千企万户大走访” 活动的出发点固然值得肯定,但其执行过程中的 “大水漫灌” 式信贷投放策略值得商榷。早已经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了,是基层难、基层跪。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振兴出口与消费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单纯依靠大规模信贷投放,会造成资源的错配与浪费。这就好比给已经饱腹之人强行投喂大量食物,不仅难以被吸收,还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负担,而最终承担这些成本的往往是基层行。这到底是谁在感冒,而谁在吃药?
“到底是创新滑铁卢了,还是你学费没交够,没那两下子,就别玩纯信用了,适当增加押品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