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武功河滩古会”全国散文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展(二十二)

民生   2024-11-07 18:05   陕西  
··

跨越时空的友情

(优秀奖)

我第一次遇到东干族乡党白彬是1992年在武功河滩会上。

那年我上完电大,四处寻找工作,找了一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业。没想到在武功河滩会上,遇到一位陌生人,在他的帮助下我有了满意的工作。更没想到的是,他竟然是哈萨克斯坦的东干人,一个客居异国他乡的陕西乡党。

那天我正在武功河滩会上吃凉皮,凉皮里的辣子油和长宁香醋一拌,又辣又酸,十分过瘾。正当我享受完酸辣凉皮要付钱时,糟了,衣服口袋空空的。我又把另一个口袋翻了一遍,还是空的。不对呀,我来的时候明明往口袋里装进了五十块钱,现在却不翼而飞了。我重复这个动作的时候,旁边一个男子注意到了,他问:“乡党,是不是钱丢了?”我说:“是”。他笑了笑说:“嫑急,等一会儿我吃完了一起付。”我感激地望着眼前这位素不相识的好心人说:“谢谢你大哥。”他笑了笑说:“我出门惯了,也经常受人帮助。”就这样,因为一碗凉皮,我们成了朋友。

他的陕西关中口音中夹杂着甘肃味儿。在闲谝中得知,他的祖上在陕西彬县,于清朝时移居哈萨克斯坦。他告诉我,清朝末年,陕甘回族群众举行暴动反抗清朝政府压迫而起义,清政府派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率清军12万前往镇压,对起义军进行了大剿杀,他的曾祖父就是起义军领袖白彦虎的部下。数千起义军残部和家眷跟着白彦虎逃脱清军的前堵后追,翻越天山来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地,楚河谷地成了他们比较集中的地方。因为他们大多数是陕西人,都来自甘肃以东,所以叫东甘。写着写着东甘就成了东干。1942年俄罗斯官方把他们认定为中亚的少数民族——东干族。他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叫江布尔州科尔泰区马三成乡营盘村和新渠乡,统称陕西村。刚来的时候也就三四千人,一百六十年来,分散在中亚的东干人已经超过10万。他们虽然融入了哈萨克斯坦的当地民族,但他们还说陕西方言,保留着陕甘风俗。他的爷爷去世前就对身边人说,我孙子出生后起名叫彬彬,记住,我们祖先在陕西彬县,喜欢吃臊子面,爱吼秦腔,你们永远都不能忘了根。这次来陕西,一方面是看看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做点生意,从陕西带走一些商品到哈萨克斯坦那边出售。他在那边经营着一家杂货铺和一个面馆。这次回故土恰好赶上了武功河滩会,对他来说是个机会。他还说这次来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想掌握酿醋的手艺。他目前正跟长宁的一个姓胡的大娘学,她家酿造的香醋十里闻名。陕西人爱吃醋嘛,那边的醋都是从外地进购,味道不正宗。他希望哈萨克斯坦那边的陕西乡党们能吃上正宗的陕西醋。

吃完凉皮,我和白彬在河滩会上转。为了防止跟丢,我拉着他的手在人堆里艰难前行。他说,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密集的人群。中亚五国,地广人稀,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十条大街上的人加起来,也没有这么稠。就在我们往前挤的时候,我们在逆流中进一步退两步,白彬的鞋子都挤掉了。好不容易穿过人流到了一块稀处喘口气,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心想鞋子别指望能找到了,打算重新买一双。没有鞋子走路不便,我将自己的旧围脖取下来裹在白彬的脚上,他哈哈大笑说,我成了裹脚的老太太了。还巧,路边就有 “跟会”的老人,吸着长长旱烟袋,戴着圆石头眼镜的老汉和拄着枣木拐棍,头顶帕帕手巾的碎脚老婆,奔走相告,脚步匆匆。沿路两旁,全是商贩的摊点:卖布匹的、卖瓜子的、卖杂货的、卖老鼠药的、炸油糕的、烤羊串的、缝衣服的、贩卖牛羊的、打铁的、捏泥人的、吹糖人的等等,各种农副商品应有尽有,空气中充满着各种油炸乡土的味道。

逛完会累了,我对白彬说,我家不远了,到我家做客吧。他说:“好,那我得买一梱麻糖,咋个相?”没想到,他还知道这乡俗。三十多年前,人们“跟会”后,就顺便到亲戚家串门,提一梱麻花就行了。

在我家,母亲特意给他做臊子面,那时臊子面只用来待客。白彬是开面馆的,他自然想看看过程。母亲亲自掌勺,用干柴慢火烧着风箱,大黑铁锅开水翻滚,手工擀面,面薄条细、筋韧光滑、汤宽面少。“漂汤”里放了韭菜、葱花、豆腐、黄花菜、摊的鸡蛋切成菱形。辣子自家地里鸡粪作肥生产,醋也是自家杂粮酿制,浇上臊子,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味道,他都用本子一一记录着。吃饭时,当他知道我正为工作发愁时,他说这个可以帮我。他的一个表弟在新疆大学留学时,找了个新疆霍城县女朋友,毕业后两人在霍城县一起当了老师。曾经在一次来信说那里太缺老师了, 不妨让我有机会去新疆找他表弟。我们一家人听了很高兴,临走的时候,我母亲还给他传授了油泼面、biangbiang面的做法,用石臼专门给他砸了四斤干辣子面当礼物。

我拿着白彬的信来到新疆霍城,还真成了一名中学教师,和白彬的表弟成了同事。逢年过节,我们还打电话问候一下。五年后我又被一家电视台录用,成了一名新闻记者。

2019年,我有幸选派到了“重走丝绸之路”采访团,获得了一次到中亚五国采访的机会。几天后,导游指着前面的一片蔚蓝告诉我们,这就是贝加尔湖,古时称北海。微风吹来,贝加尔湖碧波荡漾,岸边卷起雪花般波浪,传来轻轻的涛声。我的眼前不禁浮现一个手持羊鞭,口吐秦腔的陕西英雄:“汉苏武来北海将苦受尽,忍不住伤心泪痛哭伤怀……”同行的新华社新疆分社记者任杜鹃说,你如此触景生情,什么情况?我自豪地答道:贝加尔湖是苏武放羊的地方,汉代名将苏武和我同一个故乡呀。我拿着白彬家的地址问导游,这个地方熟吗?导游说这个地方离巴尔喀什湖很近了,离这儿就远多了。回来的路上,正好绕道巴尔喀什湖,经过多方打探,才找到了白彬的家,他却到阿拉木图谈生意去了,可惜没见上面。只好打开手机视频通了话,已经二十多年没见了,彼此都已经有了白发,淡然一笑,相互介绍了各自近年来的生活情况,并说好有机会在陕西见。他的家人对我这个乡党十分热情,带我参观了他的杂货铺和面馆。杂货铺已经升格为超市,面馆也扩大了规模。不光卖牛肉面、臊子面,还增加了凉皮、油泼面、棍棍面、扯面、刀削面、旗花面等。不光陕西东干人爱吃,就连本地的哈萨克族、俄罗斯人也时常来解解馋,生意十分好。

我对陕西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里停留了数日,了解到一些东干人的往事,为此还写一篇报道。他们太想念陕西老家了,他们离开陕西到达哈萨克斯坦时两手空空,只带一条命。据说有个叫王老五的,竟然带了一包菜种子。跟着起义军转战十八载,到达异国他乡时,他解开布包,给人们分了菜种子,陕西菜就这样在楚河的土地上长出来。他们喝渭河水长大,炎黄故里,武功的姬水和宝鸡的姜水孕育了华夏文明。四千多年前,炎帝教百姓吃草药治疾病,后稷则教黎民稼穑了。大片韭菜菠菜黄瓜豆角西红柿飘香在楚河两岸,沙皇的宴席上摆满了红红绿绿的菜肴,赞不绝口,当即下令十年内不向东干人征兵和收税。在陕西村,我仿佛走进了关中平原。他们的建筑全是清朝时期陕西关中的样式,房子偏偏盖,高门楼,矮照壁。他们生活的楚河谷地,太像关中平原了。关中平原夹在秦岭和渭北北山之间,东西长八百里,南北宽三十至八十里;楚河平原夹在天山与阿拉套山之间,东西长六百里,南北宽三十至五十里,相差不大。倒是楚河比渭河大得多罢了。关中方言与多民族语言混合形成东干语,对故乡的怀念莫过于说书人,那些记忆好的老人,能背诵《说岳全传》《隋唐演义》《杨家将》《三国》《水浒》《薛仁贵东征》等。陕西的东干人只在那里生活了一百多年,就对当地的经济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时隔三十年后,我再一次见到白彬,是2023年的武功河滩会。

2023年11月的一天,白彬给我打电话说,他要去西安一趟,问我有没有时间。我回复他有时间,并马上订火车票。就这样,我们约定在武功河滩会上见。

从西安下了火车直奔武功。下了车,在熟悉的乡音中,武功古城映入眼帘。多年没来了,变化真大。在武功古城广场看到一个门楼,前面有停车场,停满了车辆。我想起以前人们来“跟会”,大多数人步行,骑自行车的人都少。如今人们开着小车,就连普通的老百姓,也都开着电动车。走入武功古城,第二个牌楼上写:耕文兴武,富民建功。走过一号桥,路边的摊位开始多了起来,而真正的会场还要往前走,一个红色的彩门上写着:2023年中国·武功第七届后稷文化艺术节暨河滩古会。里面都是铺着红地毯的临时搭建的商铺,就像一个展销会。另外一个会场,则是露天的,就像三十年前的样子,摊位一个挨一个。既有原来的市场,又有搭建商铺的市场,两大会区。“跟会”的人多是买东西的,就是逛会的人来了也总要买点什么。我作为一个离开故乡多年的漂流者,更想吃点酸辣凉皮。三十年前,卖凉皮的摊位比比皆是,现在许多外地小吃占了大半。长沙臭豆腐、河北河间驴肉火烧、大连烤鱿鱼、新疆的烤肉串和馕等十分诱人。在物流发达的今天,在武功河滩会上,全国各地小吃几乎都有,全国各地的特产也基本上都能买到。以前经常看到甑糕、油糕、醪糟、豆花等小吃却被挤到一边了。就在我寻找凉皮摊位的时候,一个人远远地向我招手:这边来,这边来。我仔细一看,那正是白彬,他已经于昨天乘飞机到达西安,在武功镇住了一个晚上。

“怎么,还吃凉皮?”

“就吃凉皮。三十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是我请你吃的,今天你请我!”白彬毫不客气地说。

“还是那个味道。”

“不错,武功河滩变了,人变了,这味没变。”

这次来武功河滩跟会,白彬是想收集一些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特别对剪纸和刺绣感兴趣。他想在现代服饰上添加一些陕西民间艺术特色。

东干族在婚礼还保留着陕西风俗。以前新郎穿黑色长袍马褂,绣有金龙祥云图案,新娘着红绸华服,上绣凤凰和吉祥图案。白彬现在除了有超市、面馆外,还有婚庆礼服、服饰、床上用品,以及背包、纪念品等非遗产品系列店铺,满足东干人的日常需要,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他说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把西域的葡萄、胡萝卜,苜蓿,石榴等带回了长安。现在,我要将故乡的猕猴桃和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带到哈萨克斯坦和中亚,把故乡的特产和文化分享给“一带一路”上的不同人民。

那晚,我们在一家民宿住下,吃着普集烧鸡,喝着后稷茅香酒,很是惬意。喝到兴处,他禁不住以筷子敲碗,唱起了秦腔:

漆水悠悠流不尽,武功街上熙攘攘。

年年岁岁河滩会,冬季物资交流忙。

感恩姜嫄与后稷,祈福丰收喜洋洋。

纪念先祖不忘本,传承文化永流芳。

我的根儿在陕西,关中平原赛天堂。

楚河岸边望东方,我替爷爷回故乡。

不服命的东干人,你的故事在传唱。

乡音不改筑新梦,追寻祖辈续荣光……

离别时,我们约定了下一次见面的时间,地点当然还是武功河滩会。


作者简介

王景涛,陕西省扶风县杏林镇人,现定居新疆,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来      源   县文联

值班编辑   李   静   杨   艳

责任编辑   李海霞

审       核  李    智

微武功
聚焦武功发展,传递武功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