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激活蓝绿经济,这场思想盛宴令人瞩目

政务   2024-11-22 22:08   上海  

今天(11月22日),花博迎宾馆报告厅内群英荟萃、高朋满座,2024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热烈举行。围绕“科技赋能新产业 绿色铸就新未来”主题,来自多国、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用渊博的学识、深刻的洞见,照见当下、指引未来。



新世纪之初,一场有关生态岛建设的大讨论在崇明展开,为崇明走生态绿色发展之路揭开序幕。2006年,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应运而生。多年来,历届论坛始终聚焦崇明发展的重大关切与前沿问题,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智力支持。


如今,上海崇明生态岛国际论坛已来到第八届。站在崭新的历史节点上,崇明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步伐越发坚定、成就越发瞩目、目标越发明晰。也正因如此,专家们的意见更加有的放矢、鞭辟入里,必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成为崇明高标准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强大助力。



//

直面挑战 筑牢生态基底


“面向未来,崇明将逐绿前行、向新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崇明绿色发展篇章。”论坛伊始的主旨演讲开宗明义,在阐明崇明发展理念的同时,将振奋感传递到整个会场。


麦海石·普拉汉

崇明滨江临海,水环境、水生态直接关系着崇明人民的发展与福祉。就东亚海洋生态治理、应对全球性危机和发展海洋经济等话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东亚海洋协调框架主任麦海石·普拉汉登台发表了主题报告。他指出,基于全球视角,当前自然生态领域主要存在三大危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污染和废弃物累积。这三大问题与海洋、特别是东亚海域的关联尤为紧密。必须注意到,东亚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密集,对相关岸线、海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一旦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失去平衡,其代价可能十分高昂。


普拉汉先生曾多次到访考察崇明,对于崇明打造世界级生态岛的努力和成果,他给予了高度肯定。依托湿地治理、长江大保护、重要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崇明周边海域生态韧性提升显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较强,发展海洋经济潜力逐渐突显。普拉汉先生提出,面对海洋问题,要采取主动、转危为机,通过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培育工作、增强气候韧性及稳定性、在生产消费中践行可持续理念等途径,激活可持续的蓝色经济,这对于崇明下一步发展极具借鉴意义。



近年来,崇明区在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积极加强固体废弃物、有害废物及污水等的处置能力建设,减污降碳能力和环境安全系数提升显著。然而,地处通江达海的“开阔地”,崇明不可避免受到上游来沙来水、周边空气对流、海平面上升等外部因素影响,面临着独特而复杂的生态挑战。


吴丰昌

针对“新污染物”治理的重大科技需求,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发表重要演讲。作为国内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领域的泰斗,吴丰昌院士深入介绍、深刻剖析了当前我国面临多种新污染物威胁的问题现状。新污染物大多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其多来自于农药、废弃药物等化学制剂制品等,通常尚未纳入环境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不足,对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大威胁。


推动新污染物治理有其客观必要性,但倘若转换思维角度,这也是一次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当前,崇明正着力建设“无废城市”,对于传统污染物的治理已颇见成效,城乡环境提升显著;但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要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和生态发展能级,就必须对新污染物等领域提起重视。在演讲中,吴丰昌院士详细介绍了新污染物治理的重点研究任务、主要实现路径和预期治理成效,引起了与会人士的普遍关注。

//

走向深蓝 激活海洋经济


今天下午,“海洋新智造与海洋经济”“绿色新科技与生态经济”两个平行分论坛同步举行,“一蓝一绿”交相辉映间,崇明前沿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实现路径初露峥嵘。



在“海洋新智造与海洋经济”分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政府代表围绕海洋装备制造、船舶工业、海洋水产贸易等话题开展热烈交流,共谋海洋新智造发展新路径,共绘海洋经济发展新蓝图。


李群


分论坛现场,五位重量级嘉宾发表了专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二级)李群表示,海洋新智造成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崇明具有得天独厚的岸线资源优势,长兴千亿级海装产业高地昂然崛起,发展海装产业和海洋经济前景广阔,他建议要大力引进高端科研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产业集群,让科技赋能海洋新智造。


上海交大长兴海洋实验室


中国船舶信息中心研究员许嵩在《大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旨报告中表示,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需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海洋新智造向更高层次发展。未来,随着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长兴海洋实验室等科研机构的入驻,高水平人才和高端智力资源将向长兴海装产业集群加快汇聚,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将迎来大好局面。


自然资源部东海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叶属峰以《赋能蓝色经济——从陆地到海洋的耦合》为题发表精彩报告。他表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过程就是绿色生产力的不断提升过程,未来要重塑发展框架,陆海统筹构建,重点发展气候经济、生态经济和蓝碳经济,把崇明建设成为我国沿海蓝色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张亚雷


拉希德


同济大学工程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张亚雷、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拉希德分别以《我国海洋科技创新领域布局与未来展望》和《气候、生产力和海洋环流变化分析》为题分享了真知灼见,指出企业是推动海洋新智造发展的重要力量,呼吁更多企业加入到海洋新智造的行列中来,同时要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科技生产力的加速演变,共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会嘉宾表示,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海洋新智造的发展,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逐绿而行 科技引领腾飞

在“绿色新科技与生态经济”分论坛上,学者嘉宾们立足生态岛建设的过去和当下,聚焦城市环境科学规划、碳中和技术体系构建等前沿领域展开热议,共同展望崇明以绿色新科技引领生态经济腾飞的美好明天。



艾奕康香港环境规划执行董事葛礼德是一位资深的生态专家,拥有超过20年的专业与学术经验。他的演讲通过解读来自亚洲高密度城市环境建构的成功案例,阐述了通过一系列基于生态系统的行动,提高人类福祉并提供生物多样性效益的有效措施。“崇明的自然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既包括森林、湿地、农田等优质生态基底,也包括野生动植物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它们共同成为崇明探索绿色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底气所在。”葛礼德评价道,“未来,我们要科学统筹城乡环境的规划和管理,深入挖掘崇明各种自然资源的巨大潜力。”


黄晶


中国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黄晶作了题为《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展望》的报告。他表示,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需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分析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两端需求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从低碳到零碳和负碳的技术体系布局与发展路线图,为科技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最终实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撑。



崇明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森林覆盖率达到30.74%,还拥有青草沙、东风西沙水库两大核心水源地和两个国际重要湿地,气候调节和碳汇能力十分可观。据专家评估,早在2008年前后,崇明已率先实现碳达峰。当前,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已分别形成“碳中和岛”“低碳岛”和“零碳岛”的差异化定位,崇明区正全力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崇明样板”。


“崇明要走向世界级生态岛,在双碳领域的标准是很高的。”黄晶说,“必须紧紧抓住绿色能源这一重点,积极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推动交通运输和建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源结构整体转变。”当前,我国在碳中和方面的新技术不断涌现,持续激活新质生产力和新发展动能。“崇明应当勇立潮头,做新技术落地应用的‘最佳实践地’,为我国碳中和技术体系的构建贡献崇明力量。”黄晶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GEP核算工作的推进,崇明正积极探索发挥碳市场作用,让“绿水青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记者:朱远哲、张永昌、郭杨如熠

摄影:张志豪(部分照片)

编辑:焦倩倩

责编:李琳、焦倩倩

上海崇明
崇明——生态之岛、长寿之乡、宜居之地、智慧之城,关注“上海崇明”,了解生态崇明,分享原味崇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