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名称:手工制鞋技艺(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
编号:Ⅷ-115
类别:传统技艺
地区:天津市
手工制鞋技艺(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天津市和平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传统工艺制作千层布底,原材料选用两层白布做“夹纸”(学名为“袼褙”),鞋底达到36—40层白布(加垫心为14层夹纸),原材料要求无杂色、不能用糟布,在夹纸上画样、剪底样、包边、新白布包最下一层底样、垫夹层、搓麻绳、圈边口、用丝漏盖在布底上印上颜色并压上印,再以印上的颜色为标记用手工搓的麻纳底,纳底每平方寸达到81针。
历史渊源
天津老美华手工制鞋技艺自1911年(民国初年)创办老美华鞋店已过百年,其制鞋传统手工技艺主要体现在四种传统手工产品:坤尖鞋、绣花鞋、杭元鞋和骆驼鞍鞋。
四种鞋的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包含50道工序,其工艺考究,做工精细,工艺要求高,工序较复杂,技术难度大。其共性为千层底的传统工艺制作,技艺精湛,堪称民族民间工艺传承的瑰宝,百年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 爱。
制作工艺
“中华老字号”老美华的历代匠人一直严守“粘、拉、调、配、套”等几十道制鞋工艺,先用力在“千层底”上戳出一个小洞,让粗线穿过,再用力拉紧,重复多次,“一”字形针脚一行行整齐排列在鞋底之上。
纳底要求夏季选用安徽的麻,冬季则用河北张家口的油麻。因为安徽的麻夏季穿着软硬度适中,而冬季的油麻纳底鞋更结实耐穿。纳好的底码在大缸里用60度的水浸透,用2寸厚的木盖压好,缸口四周密封24小时,这样底子和线不脱股,增加牢度。起缸后,再用木锤矫正鞋底形状,以日光或烤箱烘干,这个过程即是闷底整形。工序要求严格遵循“鞋底不差针,纳线要挺实,鞋垫要风韵,纳鞋针脚齐”的先辈口授鞋底操作要领。
传承保护
传统手工制鞋工艺凝聚了人民的聪明才智,但手工绱鞋却在20世纪40年代被胶粘工艺所替代,手工制鞋技艺面临危机,但危机与机遇并存,老美华经过不懈努力保护传统文化,手工制鞋技艺于最终传承了下来。
今天的非遗故事到此结束
我们下期再见
#推荐阅读#
【永城吹打】【走马镇民间故事】
特别说明:图文部分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