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城区“创新'143'工作法 建设'红黄蓝'分层分类救助体系”获评全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实践案例

文摘   2024-11-05 17:23   山东  



10月30日,山东省民政厅公布2024年度全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创新案例和优秀实践案例名单,钢城区“创新‘143’工作法  建设‘红黄蓝’分层分类救助体系”获评2024年度全省社会救助领域优秀实践案例。


近年来,钢城区民政局坚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为核心,聚焦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创新实施“143”工作法,推进“红黄蓝”分层分类救助提质增效,推动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构建一个体系,明晰救助服务目标

聚焦助力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围绕“救助谁、如何救、救什么”重点着力,建立“红黄蓝”分层分类救助体系。一是实施“红黄蓝”分类管理。根据困难群众的困难程度、致困原因、服务需求,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困儿童和重度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在低保线1.5倍以下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线的3类困难群体分别确定为“红黄蓝”3个救助圈层,建立分层管理台账和数据库,逐一明确各救助圈层人群特征、需求特点、服务要点及可获取的资源项目内容等,形成“一户(人)一条救助链”,为各类政策、资源、社会力量等参与救助搭建互通互联平台。二是实施分层梯度救助。针对“红黄蓝”各层级救助圈群众的困难需求、自身能力、发展需求,精准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红码群众,扎实做好基本生活救助和其他各项专项救助。对黄码、蓝码群众,做好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其他专项救助。同时,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并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组织开展服务给付、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综合型救助。截至10月底,全区共保障城乡低保4383人,特困人员701人,1.5万人次接受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为1351名困难群众解决个性化突出问题2000余个。三是构建综合救助网络。完善区级社会救助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充实街道社会救助站、未保站、社工站力量,依托各村(居)民政协理员、儿童主任、网格员、公益岗,完善区—街—村(居)三级救助保护网络;建立“网格+救助”联动机制,将社会救助事项融入社会治理网格服务,把包村单位党员干部、村居干部、社会救助协理员、志愿者编入网格,由各具专长的人员组成“网格搭档”,实现对困难群众的个性化、精准化、多样化救助帮扶;将社会救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社区治理、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有机结合,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慈善资源、社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健康管理、照料护理、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政府主导+五社联动”的综合救助新模式。



建设“四个民政”,推动救助服务落地落实

(一)建设“精准民政”。坚持从线上数据提示和线下邻里守望双向发力,精准摸清真实需求,建立救助服务需求库。线上,制定印发《钢城区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和数据利用管理办法》,与乡村振兴、医保、残联等多部门建立常态化数据共享比对机制,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定时信息推送,做好跟踪联系服务。线下,开展“铁脚板摸排”,以村(居)基层网格为基础,组织动员村(社区)“两委”干部、民政协理员、街道包村干部、网格员、社会工作者等,经常性走访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发现家庭状况发生变化的,及时报告并将变化情况录入低收入人口数据库。今年以来,通过主动发现、及时干预,422名困难群众纳入低保,39名纳入特困,651人次接受临时救助。

(二)建设“顺畅民政”。一是抓好流程再造。梳理完善《社会救助职责清单》,制定印发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发布社会救助事项申请审核审批业务流程图,让申请办理社会救助“一目了然”,推动社会救助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二是畅通申办渠道。依托街道(功能区)“一站式”综合救助服务大厅,优化社会救助事项联办流程、联办机制、联办标准、联办渠道,让信息多串联、数据多跑路、困难群众少跑腿。三是加强网路赋能。依托“爱山东”APP持续推进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三)建设“阳光民政”。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前期调研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社会救助政策培训班”,开展日常性“疑难杂症会诊式”培训,提高基层经办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依托暖心钢城宣传平台、智慧路名牌二维码,推广社会救助政策“码上通”,提高群众政策的知晓度和救助满意度。二是加大公开力度。在政府网站全面公开救助服务信息,依托幸福钢城融媒、暖心钢城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对社会救助政策进行动漫、图文等多种方式的解读。在医院业务大厅、就业保障中心、信访大厅等公共区域设置救助政策专栏和救助政策二维码,方便困难群众了解各类救助政策及业务流程。三是加大监管力度。压实街道(功能区)审核确认主体责任,按照“逢进必核”的原则,对申请社会救助对象进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严格核对,持续开展社会救助领域“优亲厚友”“人情保”“关系保”等不正之风的整治。督促村(居)及时公开救助程序、条件、时限、结果等事项,确保救助政策落实公开、公平、公正。

(四)建设“安全民政”。组织幸福食堂工作人员、村(居)民政协理员、社会工作者等力量,抓好服务救助对象日常探视工作,特别是抓好特殊时节、极端天气下弱势群众体的取暖、用电、燃气、用煤等安全隐患排查,依托7处“泉城避风港-幸福驿站”开展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严防发生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


贯穿三条主线,织密民生保障网

一是以党建引领为主线,织牢担当作为责任网。聚焦中心大局,坚持高位推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制定《钢城区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钢城区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动社会救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积极打造“党建+”工作体系,深入实施“党建+社会救助”“党建+慈善”“党建+公共服务”等,成立“幸福食堂”、“一老一幼”、“扶贫济困”等专项基金,打造“红色代办员”、“爱心超市”、“希望小屋”等党建引领社会救助公益服务品牌,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点亮微心愿•同心筑童梦”、“扶贫助残”、“孝善助老”志愿服务等关爱行动,打造“暖心民政、惠民先锋”形象品牌。


二是以载体建设为主线,织牢多元化民生服务网。聚焦特殊困难群众照护服务,加快载体建设步伐,形成覆盖城乡、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优势互补的一体化民生服务格局。区级养老服务中心、中心敬老院、汶河颐养院照料老人200余人;5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8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困难群众开展生活助餐、日间照料、便民助购、家政助洁等一站式便民服务;214家幸福食堂为3307名低保、分散供养特困、独居老人、四类儿童等困难人员每天送饭两次、探访两次,并提供精神慰藉、艾灸理疗、理发、代购等特色志愿服务,实现照护探访关爱服务“一体化”、“日常化”、“多元化”。


三是以社会共建为主线,织牢平安稳定和谐网。建立救助服务联盟,吸纳近50家社会组织、爱心单位和企业参与,统筹各方资源,将社会救助服务元素融入公交站点、银行网点、绿地公园等生活空间各个角落;充分发挥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枢纽功能,打包发布物质帮扶、心理关怀、社会融入等帮扶项目,链接区域内外企业,爱心商家等主体,为困难群众提供“微心愿”帮扶物资;依托社工站成立救助服务、助老帮扶、儿童关爱、社区治理“四大支持网络”,持续加强与各社会组织的联系,发动近2000名志愿者参与到救助服务行动之中,构建起人人关注困难群体、人人参与救助服务的良好氛围,为区域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贡献民政力量。







来源:钢城区民政局



济南贴心民政
发布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