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了好多血,半个手臂都被切掉,我当时以为肯定是保不住,真没想到还能重新接活……”在三明市第一医院骨外科病房内,市民高先生连声道谢。
近日,市第一医院严重肢体创伤救治中心再次成功救治1名前臂完全离断患者,标志着该中心能够对严重肢体创伤患者进行一站式、集约化救治,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医疗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高先生是一名伐木厂工人,在砍伐木头时突发意外。“当时一晃神,电锯就切到手上了,根本反应不过来。”尽管已过去数天,但高先生回忆当时场景仍心有余悸。电锯切下一瞬间,左臂传来剧烈疼痛,只见左前臂被齐刷刷切断,血流如注。
意外发生后,高先生在工友的陪同下,由救护车从县里紧急送到市第一医院。与此同时,县级医院通过中心救治微信群与市第一医院取得联系、交流病情,做好术前初步准备工作,争取最佳救治时间。
伤后3小时,高先生顺利到达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术前检查,将其送入手术室,同时协调骨外科、麻醉手术部紧急准备,骨外科副主任医师郭立利迅速接诊上台,一场“马拉松式”的高难度断臂再植术即刻展开。
郭立利说:“此次手术难度高,需要修复的组织多,骨质、肌腱、血管、神经都需重建,神经、血管需在显微镜下进行逐一探查,分别对应吻合再修复缝合,显微缝线甚至比头发丝还细,非常考验医生的显微技术,任何一环都不容有失。高先生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早一分钟接通血管,手臂就多一分存活的希望,就能多挽救一个家庭。”
伤后4小时,医护人员通力协助,严重肢体创伤救治团队分两组快速开展手术救治,并即刻开展肢体消毒清创术,清洗周围皮肤,取出明显可见的异物、血块及脱落的组织碎片;应用临时血管转流术临时桥接前臂血管,使得断肢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通血,相比平时通血时间缩短2小时以上,为术后危险期的度过和远期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在彻底清创、固定骨折后,分离、修整、冲洗、缝合……救治团队用比头发丝还细的显微缝线,游走于细微的结构,在显微镜下小心翼翼、一遍一遍地重复着。伤后7小时,手术顺利结束。
“一个通宵的奋战挽救了一个家庭的未来,大家都觉得值得。”郭立利介绍。目前,高先生左前臂血运良好,恢复部分手功能,后期还需进行深度康复训练,促进更好恢复。
市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张朝晖说:“此例大段肢体离断伤再植成功,得益于与中山一院合作共建后成立的‘三明市严重肢体创伤医防融合联盟’这一创新伤病员管理模式,联盟成员单位通过打造数字化联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建立立体网格化医防融合体系,使得此类危重伤员均能得到快速、高效、规范、科学的救治,确保伤员能在伤后4小时开始确定性治疗,及时恢复断肢供血,达到‘预防因伤死亡,预防因伤致残,预防形成严重残疾’的目标。”
近年来,三明市第一医院充分利用与中山一院合作共建的良好契机,从学科协同、人才培养、布局及流程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高标准推进严重肢体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创伤救治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严重肢体创伤患者抢救、修复的及时率和保肢成功率,让三明老百姓实现“家门口”看好病的愿景。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文字:全媒体记者 黄宝琴 通讯员 郑 烨
新媒体编辑:徐丽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