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修复和孩子的关系什么时候都不晚,一个家庭羞耻感越少,关系越亲密,心理韧性远比成功和快乐重要一万倍!

文化   2024-10-21 06:01   黑龙江  

      


《看见孩子》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贝姬博士创作的一本家庭教育专著。
这本书在2022年《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中位列榜首。在豆瓣,它的评分高达9.3分,在微信读书,它的推荐值为92.7%,有人称其为“值得翻烂的育儿书”,足见这本书的强大影响力。
贝姬博士在《看见孩子》中,动情地说:
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所有父母都有不在状态的时候:他们暴跳如雷,他们口无遮拦......养育孩子这件事不是神经脆弱的人能做得了的。有了孩子后,我们就必须去面对关于我们自身、我们的童年,以及我们与原生家庭的关系的大量真相。
养育孩子并非单向的抚养或教育,而是一个双向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为人父母者必须保持坚强和乐观,和孩子发生冲突虽然无法避免,但亲子关系随时都能修复。父母改变,孩子便会随之改变。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自己和孩子陷入羞耻感的泥沼,心理韧性远比成功和快乐重要一万倍。
1
父母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父母改变了,孩子的脑回路就会随之改变。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父母爱孩子,又要管教孩子,前者相当于向情感账户里存钱,后者则是从情感账户里取现。
爱得少,管得多,情感账户就会负债,亲子关系必然出现危机。
不恰当的管教,不但会掏空父母在孩子那里储存的爱,还会给双方都带来巨大的心理伤害。
但是,父母不是圣人,他们也带着自身原生家庭遗留给他们的种种问题,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就做起了父母。
贝姬博士在《看见孩子》中为修复亲子关系指出了一条路:
“亲子关系的底层逻辑是父母和孩子的本心都是好的,孩子的问题不是父母造成的。但是,父母是家庭这个系统里的成年人,所以有责任改变环境。”
“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当我们尝试新的做法,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那么我们就能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帮助孩子建立新的脑回路,从而修复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修复可以在事后的10分钟、10天或10年进行。永远不要怀疑修复的威力,每一次你主动走近孩子,你都能帮他改造脑回路,改变最终的结果,化冲突为亲密和理解,而非孤独与恐惧。
庄子说: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对于父母同样如此,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好,首先要让自己变好。
血浓于水。修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永远不会太晚。这不但是为人父母者的责任,也是他们一生中最值得做的事情之一。
2
羞耻感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家庭羞耻感清单越长,亲子关系越紧张。亲密感是羞耻感的解毒剂。
羞耻感是一种对“丢人现眼”的恐惧感,包含了内疚、羞愧、难堪、耻辱等多种让人倍感挣扎的情绪。在心理学家霍金斯制定的情绪能量表中,内疚和羞愧位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其中羞愧被霍金斯定义为一种几近死亡的情绪,严重摧残身心健康
如果我们因为孩子的害羞、犹豫、笨拙、胆怯、磨蹭或者不如别的孩子聪明、活泼而感到羞耻,那家庭的羞耻感清单就会非常长。羞耻清单越长,对父母和孩子的心理伤害越大。
贝姬博士认为羞耻感是一种“无法与他人建立连接并且自认为没有人愿意去了解和接纳的那部分自我”所引发的强烈的情绪体验。
孩子犯了错误,做了出格的事,如果我们总是批评、指责、埋怨,甚至惩罚孩子,那孩子对外封闭的自我部分就会越来越大。他们很可能选择用沉默或者说谎的方法来逃避羞耻感,慢慢丧失了表达真实自我的能力。

沙法丽·萨巴瑞在《家庭的觉醒》中说:

当孩子们没有足够的自由来发出他们真实的声音,而是被父母的条条框框所压住和湮没时,他们便会成长为焦虑而压抑的人。

被父母的条条框框所压制出来羞耻感会唤醒一个孩子的终极恐惧,即“我很坏,我没有价值,我不可爱,别人不愿意接近我,我将孤独无依。”的感觉。
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绪。在这种情绪中,人惶惶不可终日,不但无法实现自我,连最普通的事情都做不好。
贝姬博士在《看见孩子》中说:
亲密是羞耻的对立面,也是羞耻的解毒剂。羞耻感让人想到的是孤独、危险和坏,而亲密让人想到的则是陪伴、安全和美好。
要想让孩子愿意靠近你,就要学会放松,将脑子中的“不正确”、“不接受”和“不应该”一点点清除,用好玩的事情慢慢取而代之。
一句能逗孩子笑的话,等同于向家庭情感账户里又存了一笔钱,而言辞中若夹杂批评、指责或者教导,则相当于从情感账户中取走了大笔存款。情感账户的余额越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感就越强,影响孩子的空间也就越大。
要想让亲密感不被羞耻感所吞没,就要把难事看轻,坏事看好,无常看成有常,随时准备宽恕孩子和自己。让孩子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会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
3
提升孩子的心理韧性远比让孩子成功和快乐更重要!
贝姬博士在《看见孩子》中说:
所有的父母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我也是如此!但我不确定孩子眼里“最好的东西”就是“只要快乐就好”。在我看来,快乐远没有心理韧性重要。毕竟,追求快乐需要建立在调节压力的基础上。我们必须首先感到安全,然后才能拥有快乐。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孩子也是如此。
孩子们所面临的挑战与苦难,终究需由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与克服。
我们可以和孩子共情,给孩子鼓劲,但要避免随意介入他们的努力过程。在某些时刻,即便内心焦急,也要咬紧牙关保持冷静,要么站在远处默默守望,要么暂时合上双眼,给予孩子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难关、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一个人的心理韧性远比其他任何能力都更重要。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第85天,老人照常出海,他终于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这条鱼力大无比,它拖着船往深海走,与老人展开了两天两夜的拉锯战。最终,凭借顽强的意志,老人战胜了大鱼,用鱼叉叉死了这条大鱼
大鱼的血腥味吸引了大量鲨鱼的追赶,老人继续和鲨鱼搏斗,最后拉着大鱼的骨架上了岸。
这一系列的霉运和最终的失败并没有打倒老人。在老人心里,鱼没了,船还在。船坏了,还有海,还有床,回到家里照样沉沉睡去。
失败、挫折、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意志的薄弱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富裕的生活,也不是贵族般的教育,而是松弛愉悦的家庭氛围和不向困境低头的心理韧性,这远比成功和快乐重要一万倍。
👇点阅读原文精读名著与书为友

名曲名著
愿温馨的音乐,经典的名著伴您度过最宁静美好的时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