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名木”是哪四种树木?皇帝都爱的树木,金丝楠木没上榜

乐活   2024-11-21 16:46   湖南  

树木是在我们身边很常见的,在农村的大山里就有各种各样的树木。但是树木也是根据品种不同,其价值也有高低的。

其中在古代有四种树木的名气就非常大,它们被称之为“四大名木”而名震大江南北,特别是就连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们,也对这四种树木是偏爱有加。


那你知道四大名木是哪四种树木吗?它们分别是“一黄,二紫,三红,四铁”。分别对应的是黄花梨、紫檀、大红酸枝和铁力木。而家喻户晓的金丝楠木却没有上榜,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一起来看看吧!

从这句口诀也看得出来,这四大名木之首的就是黄花梨木了,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

黄花梨木也叫降香,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其木屑泡水可降血压、血脂,其木材木质坚硬,纹理漂亮,是制作古典硬木家具的上乘材料。因此在民间,也把它称为“降压木”。


而黄花梨的学名叫降香黄檀,它不仅是我国特有的,而且还是海南特产的常绿乔木,其珍稀程度堪称一绝。

它虽易成活,然而成材之路却异常艰辛,需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漫长岁月,方能成就可用之材。这是因为它生长极其缓慢,再加上在过去被大量砍伐,所以早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海南黄花梨木种就已经濒临灭绝了。

这也主要在于其木材实在是太过于优秀了,黄花梨木的木质不仅坚硬如铁,耐磨损、耐腐蚀,不开裂,而且还纹理精美绝伦,自然形成的山水纹、鬼脸纹等独特图案,如同一幅幅天然的艺术画卷,为古典硬木家具增添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不仅如此,黄花梨还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就如前面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鸡杂,黄花梨木的木屑泡水饮用可降血压、血脂,仿佛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药库”。

用它制作的家具,无需过多装饰,那细腻温润的质感与经久不散的芳香,便足以彰显主人的高雅品味与尊贵身份。

再来看看排第二的紫檀。对这种木材有所了解的朋友们应该听说过,虽然名字带有紫檀的树木有很多,但是真正的紫檀木唯有檀香紫檀,即大名鼎鼎的“小叶紫檀”。


这是属蝶形花科,亚热带常绿乔木,以其高大挺拔的身姿与坚韧不拔的木质著称于世。高可达五六丈的它,叶似复叶花若蝶形,果实带有翼状,颇为独特。

最特别的地方在于,紫檀的木材色赤如血,木质坚硬无比,入水即沉,是红木家族中的顶级用材。而且紫檀打制的家具、摆件、文玩等,根本不需要喷漆,只要经打蜡磨光后表面会呈现出如缎子般丝滑亮丽的光泽,令人惊叹不已,也难怪世人都爱它,在国际上它还被称之为“东方神木”。

但由于紫檀生长极为缓慢,且很不容易成材,因为这种树木生长过程中容易空心,在民间就有“十檀九空”的说法,也就是说十之八九的紫檀即便是长大了也成不了材,这也使得大直径的紫檀木尤为罕见,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在古代,紫檀多为皇家宫廷所用,从家具到文房四宝,每一件紫檀制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皇家的威严,成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第三种就是大红酸枝了,在民间多叫它“鸡翅木”。只因这种木材的纹理非常有特点,就是其木材纹理类似“鸡翅”而得名,主要产地集中在东南亚和非洲。

它的纹理交错纵横、清晰可辨,颜色鲜艳而富有层次感,在红木中堪称颜值担当。


而且鸡翅木的木材还会微微散发的香气,经久不散,更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的韵味。

其生长年轮不明显,质地坚实紧密,是制作高档家具与精美工艺品的理想材料。

在明清时期,大红酸枝家具备受达官贵人的青睐,其精湛的工艺与独特的美感,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一种是铁力木,虽然它并不是红木,可是却依然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树木。而且它作为云南特有的珍贵阔叶树种,也是我国的二级保护植物。


它以木质坚硬而闻名遐迩,可以说是硬度最高的一种木材了。相比于其他三种名木,铁力木生长速度是要快一些,而且分布也广,在我国的景洪、勐腊、勐海、耿马、瑞丽、潞西等县海拔1300米以下的河谷坡地都有分布。

铁力木性喜湿热。高达 30 米的树干端直挺拔,树冠呈塔形,颇具雄伟壮观之势。

铁力木也因为硬度高的特点,用途十分的广泛,无论是军工领域的特殊需求,还是造船、建筑等行业的关键部位,都有它的身影。

而且它的种子含油量高达 74%,可用于制作肥皂等生活用品,可谓浑身是宝。


在民间,铁力木也是群众喜爱的用材树种,用它制作的乐器,音色优美动听,制作的工艺美术品,精致典雅,别具一格。

不过有些人很好奇,为什么大名鼎鼎的金丝楠木却没有上榜?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金丝楠木比其他四种树木更为稀有,也更为珍贵。

哪怕是在古代也是产量极少的,多为皇家所用,在民间知之甚少,所以也就无缘四大名木了。何况金丝楠木的名气更大,也不需要四大名木来为它正名了。

“四大名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们不仅是树木,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历史的见证者。以上这四种树木,你们见过几种?你家乡可有呢?


扎根乡村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以农村人的视角,解读新农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