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辈人常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习俗。而小雪节气到了,就是在22日。
在我的家乡这边,现在很多的村民也都在忙着晒萝卜条、梅干菜了,这都是为过年做准备的。有些勤劳的人家,还开始制作腊肉、腊鱼等腊味了。
小雪节气,作为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气象特征对农事活动和百姓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在民间就有着:“小雪最怕三象,皮匠卖老婆”的说法,这又是那三象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其中也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气象经验与生活智慧。
第一,小雪节气怕是大晴天。
农谚说:“小雪见晴天,有雪到年边。”这一农谚揭示了小雪节气晴天背后的气候预示。若小雪当日天晴,往往意味着该年冬季冷空气来得迟,后续晴天居多,整个冬季相对暖和。
从农事角度而言,暖冬并非好事。冬季本应是寒冷的时节,俗话说得好“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古人的这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因为适量的低温能冻死土壤中的害虫与病菌,减少来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同时,积雪如同天然的棉被,为冬小麦等越冬作物保温保湿,促进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为来年春播储备肥力。
相反在冬季的时候晴天多,雨雪稀少的话,土地得不到充分滋润,墒情不佳,庄稼生长受抑,收成自然难以保障。
对于靠天吃饭的古代农人来说,粮食歉收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家庭生计。
而皮匠这一职业,以制作皮衣皮袄、皮鞋皮毛制品为生,暖冬使得人们对皮制品的需求大幅减少,生意惨淡,甚至难以维持家庭开销,这才有了“皮匠卖老婆”这般夸张而又无奈的说法,实则反映出小雪晴天对民生经济的严重影响。
第二,小雪节气怕天气暖和还不冷。小雪时节,天气应逐渐寒冷了,这是正常的季节更替规律。
在古书《孝经纬》中就记载了:“(立冬)后十五日,斗指亥,为小雪。天地积阴,温则为雨,寒则为雪。时言小者,寒未深而雪未大也。”这里就说明了小雪的含义,虽然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它只是一个气候概念,但是它代表的是小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即寒冷。
若此时天气依然暖和,不似寒冬模样,同样会带来诸多不利。除了上述提及的对农作物病虫害和土壤墒情的影响外,暖冬还可能导致作物生长周期紊乱。
本该在低温环境下休眠储能的作物,因气温偏高,可能会提前生长或消耗过多养分,致使其在后续的生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能量支撑,抗逆性减弱,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或在面对倒春寒等异常天气时难以适应,最终影响产量与质量。
最怕的是有暖冬的情况下,后面又来大降温,这样容易导致农作物遭受冻害。
第三,是小雪节气怕大风。
老辈人常说:“小雪怕见风,旱到子月中。”此农谚精准地描述了小雪刮大风的后续效应。大风呼啸而过,吹散云层,不利于水汽的凝结与积聚,难以形成降雪或降雨天气。
这就使得后续的雨雪天气大幅减少,田间干旱缺水的状况加剧,甚至可能一直持续到农历十一月中旬。干旱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无疑是极为严峻的挑战。
土地干裂,作物根系无法正常吸收水分与养分,幼苗生长缓慢甚至干枯死亡,即便勉强存活,也会因缺水而发育不良,影响收成。
小雪节气到了,你家乡有哪些习俗呢?还知道哪些小雪相关的谚语,也欢迎大家留言补充,这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依然是有很高参考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