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力:无愧时代 不负人民

文化   2024-10-21 14:18   北京  
    




在电影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开设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栏专题工作部署,持续推动文艺界深化理论武装、推进创作繁荣,中国影协特别策划“光影新时代 改革新征程——电影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积极组织电影界力量,精心推出系列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和宣传成果,营造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尹力

中国影协原副主席


先是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成都开幕,接着举行“电影:时代与人民”专题座谈会,我不禁想起过去有一个脍炙人口的“老三篇”,开篇就是《为人民服务》。80年前的9月5日,在南泥湾,一个烧炭的战士张思德由于炭窑崩塌不幸牺牲,消息传到延安枣园,引起毛主席的深切关怀。三天后,毛主席亲临追悼会现场并发表长达两个小时的讲话,讲话记录稿几经删改,后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这就是那篇《为人民服务》。

  回到“电影:时代与人民”这个命题,为什么想到这篇文章呢?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重大节点,各大战场上的胜负已见分晓。共产党人开始思考中国未来的命运,毛主席开宗明义,在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今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在拍摄电影《张思德》时,我不仅仅是为了还原某个具体场景,也没有局限在写领袖和普通士兵的故事,而是希望通过鲜活的人物和充满朝气的沸腾生活来表现那个时代,表现共产党人充满牺牲精神和探索精神的不懈努力。他们激活了全民族沉睡的灵魂,凝聚起群众的力量,他们体现的善良、谦谨、隐忍是这个民族最优良的品质,他们的忠诚、勤恳、英勇显现了革命者最核心的品质,这些品质在民族奋斗史上具有永恒的感召意义。这部电影的主角,木讷敏行、毫不起眼,在人群中几乎不会引起注意,就像一棵小草,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那时的延安偏居西北一隅,物质条件极端匮乏,自然条件极端险恶,战争局势异常严峻,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共产党人所表现的豪情却充分展现出他们是中国仁人志士中的一群精英,是一群有信仰的人,他们凭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赢得最后的胜利。

  回到“时代与人民”的话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母题。长久以来,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人民中汲取创作源泉,为广大人民服务,是电影行业同仁最广泛的共识。电影产业历经十多年的发展,铸就了过往辉煌的业绩。20世纪90年代,电影界常谈到“低谷”一词,创作低迷、人才流失,原本设备简陋的影院、文化宫、俱乐部也纷纷变成家具城、展销会和网吧,电影的前路似乎黯淡无光。然而,产业化和行业改革助推中国电影逆势而上,短短十几年时间,中国电影在影院建设上取得世界领先地位,3D、IMAX、全景声、中国巨幕等技术层出不穷。电影自诞生起就融合了艺术、工业、商业与科技等多元属性,如果得到适当支持,整个产业便能焕发生机。特别是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后,为电影发展提供了土地、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影院和银幕数量的飞跃式增长。

  电影的关键在于内容能否满足当今观众的需求。面对日新月异的文化消费变化、面对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如何在银幕上呈现与观众有共鸣的价值观,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视听享受,成为当今电影制作的难点、痛点。如今,短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微短剧等线上娱乐方式兴起,网络舆论复杂多变,网络暴力、“饭圈”乱象时有发生,给电影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电影人的信念坚不可摧。一代代电影人筚路蓝缕,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坚信电影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结合前面提到的复杂环境,如何选择题材、如何拍摄电影,成为电影创作者面临的全新问题。而面对新业态的变化,从创作者到管理者、投资方,需要共同思考,寻找应对之策。中国电影有着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提及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如谢晋的作品《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以及其他导演的作品《老井》《人到中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这些影片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其中记录了人、描写了人,如果我们拿这样的影片来考量那个年代,电影留下的影像具有非常强烈的文献价值,记录了那个时代。所以,“时代与人民”是永恒的命题。面对党中央提出的2035年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电影作为实现这一宏伟蓝图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电影,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针砭时弊、为民代言,成为我们共同的课题。中国电影历来有着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十四亿人民正在上演的精彩斑斓的“活剧”中挖掘题材,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创作生产出更多接地气、冒热气、有人气的电影作品,不负人民期待、不负伟大时代。



来源|摘编自“电影:时代与人民”专题座谈会
编辑/核校|网络信息处
排版|赵宇

中国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影家协会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