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政协“深入挖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助力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发言摘编

乐活   2024-10-23 18:08   宁夏  
         


编者按

10月18日,自治区政协召开“深入挖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助力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会上,自治区政协常委郭文斌和自治区政协委员范文杰、曹佳乐、贺璐璐、卢雁、袁园围绕《“深入挖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助力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协商报告》(讨论稿)交流发言。



做好“葡萄酒+”文章 让宁夏的“紫色梦想”绚丽绽放
自治区政协常委 郭文斌



宁夏贺兰山东麓这片遍布戈壁荒滩的狭长地带,如今已是中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据统计,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超过50万亩,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年产葡萄酒高达1.38亿瓶且远销海外。‍‍‍‍‍‍‍‍
随着央视年度大剧《星星的故乡》热播,两代葡萄酒人坚守传承、奋斗创新的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也向世界递出一张耀眼的“紫色名片”——宁夏葡萄酒。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宁夏,都对宁夏葡萄酒产业给予充分肯定,并寄予引领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的殷切期望。未来几年,葡萄酒市场将呈现品牌化、大众化和差异化特点。宁夏葡萄酒的出路,还在于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进一步提升产品品牌知名度、培育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和忠诚度。
挖掘葡萄酒文化、助推葡萄酒文旅融合,对于我区高质量发展、打造新质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充分挖掘贺兰山东麓独特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黄河文化,积极构建宁夏葡萄酒话语体系,讲好宁夏葡萄酒本土故事。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将宁夏葡萄酒通过“软植入”的方式,让全国人民了解了宁夏的发展与变迁,将宁夏葡萄酒文化在无形中植根于电视观众内心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宁夏葡萄酒的客户消费群体数量。
建议宁夏可推出一些宁夏葡萄酒文学艺术作品,加强文艺创作,邀请名人书写宁夏葡萄酒历史文化方面的散文著作,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央媒上发布传播。例如《黄河文学》举办的“宁夏之美”大赛,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宁夏葡萄酒文化的窗口。要注重挖掘产区葡萄酒文化内涵,支持影视剧、综艺节目及各类大型赛事,讲好生态治理故事、产区故事、酒庄故事,鼓励支持产区的市、县(区)打造葡萄酒特色文化街区,加大产区文化品牌塑造及消费场景打造。深度挖掘和发展葡萄酒文化,挖掘葡萄酒悠久历史文化,融入葡萄酒旅游。挖掘宁夏葡萄酒文化中独特元素,如贺兰山、戈壁滩等,保护传承好独特的文化资源。整合贺兰山东麓的史前文化、农耕文化、移民文化的地域内涵,做好“葡萄酒+”文章,让宁夏的“紫色梦想”绚丽绽放。
(郭文斌 宁夏文联主席、作协主席 文艺界别)


加大品牌营销力度 推动我区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自治区政协委员 范文杰


宁夏不沿边、不靠海,但发展葡萄酒产业的风土条件得天独厚,是业界公认的世界上最适合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指出,假以时日,可能10年、20年后,中国葡萄酒“当惊世界殊”。
调研发现,截至2022年底,宁夏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8.3万亩。国际葡萄酒品牌中心落户宁夏,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位列全球产区品牌榜第四位。但消费者对宁夏葡萄酒的认可度仍然较低,存在“有好酒,卖不出”“圈内红、圈外冷”的现象。目前我区葡萄酒的品牌宣传力度还不够,品牌宣传欠缺系统性、持续性,“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尚未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对产品品牌提升带动作用不足。我区80%以上的酒庄缺乏专业的销售团队和专业销售人才,陷入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销售困境。我区酒庄与景点之间的道路、指示牌、酒庄周边高品质的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都比较欠缺,目前绝大多数酒庄的基础设施配套方面难以满足旅游、住宿、餐饮一站式服务的需求,造成游客较少。
建议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贺兰山、黄河等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做足“葡萄酒+”的文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味、中国品质的葡萄酒产业文化符号。借助“一带一路”,促进外贸合作,用好“宁夏—欧洲(布达佩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扩大综合保税区和海关优势,及时向企业提供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法律法规等方面动态信息。为葡萄酒出口企业设立绿色通道,优先受理报检、优先办理检验检疫业务,优先签发证单,简化通关流程,加快验放速度,提升我区葡萄酒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积极建立平台,开拓香港、澳门市场,充分发挥港澳平台作用,助推宁夏葡萄酒解决市场“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可以发挥港澳在葡萄酒品鉴方面的优势,积极引进港澳葡萄酒品鉴人才,助力宁夏产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品鉴评价体系,提升行业话语权。建议自治区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持续推动完善酒庄周边的道路、网络、水电、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支持更多的酒庄配套餐饮、住宿设施,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具备餐饮住宿条件的酒庄给予补贴。
(范文杰 人民政协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 新闻界别)


将葡萄酒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提高产品辨识度
自治区政协委员 曹佳乐


历经40年发展,贺兰山东麓产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品牌位列中国第一、世界第四。
做好葡萄酒产业,应打出我们的品牌,从历史维度着力讲好葡萄酒故事,从地理维度宣传风土,让包装更有辨识度。通过电视剧、纪录片、舞台剧、音乐、舞蹈、摄影等艺术形式阐释宁夏葡萄酒的文化内涵,概括出葡萄酒文化品格。尽管我们一直在宣传,中国最好的葡萄酒在宁夏,一些葡萄酒企业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无法实现收支平衡。中国葡萄酒市场中的80%份额来自国外,国产葡萄酒份额仅占全部市场的20%左右。到目前为止,中国烈性酒和葡萄酒的出口额与整个产值相比,微乎其微。改变现状需要有一种家国情怀,有一种要立志在原有基础上把宁夏葡萄酒卖得更好,让产业发展之路走得更远。
近年来,尽管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在风土文化挖掘、与其他文化结合阐释以及文化定位上还不够深入、充分和清晰。酒庄各自为战,缺乏政府统一指导,不利于统一标识体系建立;相关部门沟通不畅,人才培养引进困难,宣传不够深入有效,产业发展合力不强。文旅融合模式单一,产品同质化,开发规划滞后,基础设施不足;宣传广度、频度、热度不够,缺乏有影响力的节会赛事,“+葡萄酒”模式有待探索。
建议构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行业标准并上升为国家标准,增加话语权和影响力。融入中华文化和宁夏文化元素,提高产品辨识度。创作诗词歌曲、舞蹈剧目等文艺作品,公布文化活动计划,赋予“葡萄酒之都”特色文化内涵。采用“+葡萄酒”模式:在产业规划中凸显葡萄酒产业引领带动作用。营造良好氛围,提高人才待遇,创造宽松环境。发挥新媒体优势,宣传历史文化,讲好风土故事。
改善基础设施,规划酒庄游线路、品鉴中心等,解决基本保障问题。规划引领融合发展,起草实施意见,编制总体规划,推进葡萄酒文化旅游长廊建设,为文旅融合发展设计“路线图”,抓住西夏陵申遗契机,挖掘贺兰山周边文化,讲好葡萄酒故事。培育龙头企业,鼓励酒庄和旅游企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推进商贸流通服务产业融合发展。举办国际葡萄酒博览会、文化旅游博览会等活动,设立销售专区,重点推介葡萄酒,提升品牌国内知名度。打造景区带动业态发展,评定多家酒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重点建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带动旅游、餐饮、酒店等业态发展。
(曹佳乐 宁夏文化馆副馆长 九三学社界别)


让我区葡萄酒产业发展厚植创意动能
自治区政协委员 贺璐璐



近年来,宁夏锚定建设“世界葡萄酒之都”目标,坚持酒庄基地一体化经营、酒庄酒发展模式,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推进、市场化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银川特色的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品牌发展之路。目前,银川产区酿酒葡萄种植及开发面积达27万余亩,建成酒庄企业72家,年产葡萄酒7500万瓶,先后斩获1200多个国际大奖,19款葡萄酒入选国礼,产区葡萄酒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中国生产中高端葡萄酒的领头雁。
深入挖掘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助力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篇多业态联动、融合发展的大文章。建议要注重文创产品的系统开发。长周期深度挖掘、多形态展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把宁夏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风土故事、宁夏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作品等植入到文创产品中,形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系列周边产品,可以对更多年轻消费者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也可以丰富完善产品线、产业链。
推出主题文学作品。抢抓出版行业改革转型的机遇期,深耕“出版+数字+产业”聚焦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等自治区重点产业,组织全国及区内优秀的创作群体,以讲好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故事为目标,打造出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重点产业融合出版物,加快实现主题出版、数字出版与自治区重点产业深度融合、创新融合。要注重主题IP的开发培育。当下,文旅产业和特色产业都进入了IP化的时代,打造成功一个大IP形象,对于宣传带动整个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年初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推出了首个IP形象“PUPU紫”,我们想以此为开端,进一步开展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IP的研发,建议更多文化企业都能介入到产业IP的开发培育中,为我区产业发展厚植创意动能。
建议聚焦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的优势旅游资源,着眼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廊道建设项目,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度假区及周边住宿设施提档升级,促进优质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提质扩容。探索多业态融合发展,做优文化体验游、葡萄酒庄游,创新贺兰山东麓葡萄旅游度假区酒文旅产品打造,构建丰富的产品供给体系,推动葡萄酒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贺璐璐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总编室主任 共青团和青联界别)


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旅市场竞争力
自治区政协委员 卢 雁



宁夏既承载深厚的中华文化基因,又具有独特地域风情,要有足够自信和坚实底气打造建设世界级、国际化、中国风的葡萄酒旅游目的地,让宁夏成为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变革中的开创者、引领者。
宁夏是我国最早种植葡萄并酿造葡萄酒的地区之一,葡萄酒产业作为多产业融合、高综合价值的复合产业,不仅是动力强劲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前景广阔的投资兴奋点。
关于涵养贺兰山东麓为我国最佳葡萄酒产区的文化,增强品牌竞争力和市场辨识度方面,建议制定一整套系统宣传措施,采取“政府+企业”的运作方式,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加强宣传,除了委员们提出的诗词歌曲、舞蹈剧目、书法绘画、电影电视等方式,还需支持酒庄在央视和地方卫视做广告,拍微电影、网剧、舞台剧、举办主题音乐会、品鉴会等,充分利用网络电视、自媒体、重要交通干道、城市街道等打造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识,多渠道加深贺兰山东麓产区产品在各类人群中的影响,通过品牌传播推广,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市场认知度和满意度。开展葡萄酒酿造与中华大河文明相结合的黄河旅游、葡萄酒生态与边塞文化相结合的沙漠旅游以及葡萄酒文化相关的休闲游、工业游、研学游、度假游等,鼓励游客互动参与葡萄种植、酿造、品鉴、侍酒、文创产品开发等环节,增加参与度和体验感,提升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旅市场竞争力。
在加强顶层设计,形成“+葡萄酒”工作合力方面,建议建立健全部门协商机制、做好现有政策的梳理清理工作并制定完善葡萄酒行业标准,注重整合调动职能部门和行业资源优势,集中资源力量解决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并形成推动落实意见或落实措施,对标国际标准,构建葡萄酒文化旅游领域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评价体系。加强葡萄酒文旅产业政策创新,完善用好土地、资本、科技、税收、惠民、服务、人才等方面政策工具,强化人才支撑作用,培养复合型葡萄酒文化旅游人才,为葡萄酒文旅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厚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方面,建议用好宁夏“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金字招牌,整体规划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长廊建设,加强完善葡萄酒文旅系统性规划布局,整合挖掘沿线重点产业、自然景观、文化遗产、交通网络、服务设施等资源,统筹产品建设、品牌打造、宣传营销、管理运营等各项工作,建立规范引流分流、接待服务机制,提升葡萄酒文旅服务水平,一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卢 雁 宁夏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所长) 无党派界别]


打造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自治区政协委员 袁 园



协商报告不仅系统地梳理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还深入剖析了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科学的展望与规划,为助力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葡萄酒文化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而旅游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渠道,能够将葡萄酒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广泛影响力直接带给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通过将葡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发展,形成产业与文化旅游的紧密共生,是推动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的关键所在。目前,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虽然已有一定的发展,但在对外宣传和推广的过程中,缺乏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广泛辨识度的文旅IP形象,导致游客在旅游选择中缺乏强有力的品牌形象作为引导。
建议设计独特文旅IP形象。通过深入挖掘宁夏葡萄酒文化内核,巧妙融合宁夏地域特色、葡萄酒故事、酒庄建筑特点等,创造与宁夏葡萄酒文化深度绑定的标志性角色或符号,并为IP形象构建丰富的背景,通过故事传播,加深游客对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的理解和认同。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对文旅IP形象进行广泛传播,让葡萄酒文化旅游深入人心。加强市区葡萄酒文化氛围。在市区道路、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的基础设施打造上,可以设计并安装具有葡萄酒文化特色的雕塑、壁画、装置艺术等;在主要街道的照明设施、公交站台、垃圾桶等公共设施上融入文旅IP形象或葡萄酒文化元素;机场、火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各大商圈内,设置葡萄酒文化旅游的展示区域,充分呈现出宁夏葡萄酒文化的历史沿革、酿造工艺、知名品牌等内容,增强游客对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的直观感受。
持续开展葡萄酒文旅推广活动。定期举办与文旅IP形象相关的主题活动、节庆或赛事,吸引游客参与并体验宁夏葡萄酒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活动造势,提升IP形象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大跨界合作与联合营销的力度,积极寻求与旅游、文化、美食、时尚等行业的知名品牌或知名主播的合作机会,通过产品联名、联合推广等形式,共同打造宁夏葡萄酒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袁 园 宁夏志辉源石葡萄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 农业界别)
(柳 昕/文字整理    陈治学/图
来源:华兴时报

往期回顾

01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福州体验中心正式开业

02

从叛逆到传承:贺兰山中,酒庄二代也登台了

03

张骞葡萄郡(银谷世界碳汇葡萄园)建设项目正式开工

04

宁夏前三季度出口葡萄酒逾5成进入香港市场



紫色梦想网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权威发布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