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无人农场,丰收了!

政务   2024-11-04 12:16   安徽  

眼下,秋收正忙时,在芜湖三山经开区新庄村无人化智慧农场里,看上去“空无一人”,但600亩水稻基本收割殆尽。

“‘一键操作’的智能模式让种田这件事情变得更简单。”中科感知无人化智慧农场负责人王键自豪地告诉记者,不用再面朝黄土,依靠大数据,作为一个种田的“小白”,他种植管理600亩基地毫不费力,而平均每亩1300斤“芜湖大米”的“硬核”产量,且人力、农药等成本每亩还能节省150余元,“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的农业智慧化产业大有可为,也大有可期。”

“600亩的基地如果人工巡田,一次巡完至少3、4小时,人工费用很高。”王键称,现在他只要打开农田鹰眼(摄像头),就能清晰地看到田间情况,实现智能化巡田。

无人化智慧农场最大的优势是节省人工成本,王键跟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从水稻播种到收获,基地几乎只有他一人负责,一季水稻从播种到收割,平均每亩节省人工费用100余元,仅这一项费用基地即可节省6、7万元,“要是遇到干旱、汛涝等恶劣天气,反复巡田、排灌溉,节省的人工费就更多。”

采访中,王键为记者打开管理平台界面,只见有田间气象、虫情测报、土壤墒情、水质监测、智能灌排、农田鹰眼等子项目,田间对应的全部数据及分析、决策、指令全部可查。“种地人只要按照决策执行指令即可。”王键笑着告诉记者,种田不用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复一日劳累,且产出高效。

据王键介绍,为了更全面掌握作物生长情况,水稻在分裂、拔节、抽穗等关键生长阶段,基地会派出多光谱无人机从整个农场上空飞一遍,拍下全部的作物照片传到管理平台。通过各个不同光谱值,平台可分析出哪些地块作物长势好,哪些长势一般或是不好,然后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甚至标注出经纬度,一目了然。操作人员再根据这些标注,对作物生长做到心中有数,无人机在增肥撒药的过程中可以精准把控。基地每亩地的肥料、农药用量相比传统作业模式下节省10%~15%,换算成费用则每亩地节省40元左右。“而且少用肥和药对环境、土壤更友好。”

据了解,该无人农场属于安徽中科智能感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也是安徽省内首个水稻无人智能化种植基地,今年是水稻收获的第三年,整个无人化智慧农场管理及平台优化进入到稳定完善的运营状态。

三年来,王键亲眼见证和推动了这一切。想要种地轻松,前期要做的事情不少。“小田改为大田,方便机械化作业。田里设置十几个传感器,涉及土壤、水、空气、作业生长态势等方面,田边建立一个小型的气象观测站,实时掌握区域天气变化,田地周围还安装了12台鹰眼摄像头、 多个虫害测报灯、智能灌排设施等。”说到智慧化农场智能化设备,王键如数家珍。

“这些智能化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传给后台,即三山无人农场智慧农业产业链管理平台,平台收集到相关信息,经过大数据比对运算,给出分析和决策。”王键举例称,例如平台得到了田间水位数据、气象站预测的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再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做出是否灌溉或排水的决策,在平台点击鼠标或手机APP端操作下就可以。

管理平台就是科学种田的“资源库”。经过两年的数据积累,不断优化调整,如今平台已相当完善。整个管理平台背后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也是很多种植经验的集合,相当于智慧化的专家。“全程有如此智慧专家指导,哪有种不好的地呢?”王键笑着说,这也是他这个从未种过地的“小白”能够“玩转”整个农场的原因。

据了解,随着平台的不断优化完善,这个600亩的无人化智慧农场迎来大丰收,平均每亩田“芜湖大米”产量是1300斤,高于全市单季稻亩产1200斤的平均值。


来源:大江资讯

编辑:柏   尧

审核:胡砚含



三山发布
第一时间发布三山信息,让您了解最新三山动态!建设美丽三山,我们一直在行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