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重要讲话摘录
图为宜业回池“就”在园区——池州市2024年园区企业专场招聘会现场。记者 张延鹤 摄
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核心支撑在人才,关键是要坚持人才引领驱动,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推进人才兴市战略,大力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不断优化完善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政策举措,加快推动形成汇聚高人、培养能人、凝聚众人的生动局面。
踏上新征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池州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坚持扩总量、优增量、提质量并举,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让人才的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池州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坚持外引内培 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人才是强市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
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
创新人才制度,迭代推出4.0版人才政策,配套出台主导产业、教育、医疗卫生、文旅等各类人才引育专项政策20余项;
制定实施《关于大力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加快打造区域性人才强市的若干措施》,精心组织“万马奔池”人才池州行系列活动,实施“五个一百”计划,全域掀起招才引智热潮;
……
人才新政加快推出,政策版本不断升级,这背后,是我市一步步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的铿锵脚步,是呼唤人才的响亮声音和成就人才的坚定决心。
人才政策含金量足不足,人才最有发言权。“近两年,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态度越来越诚恳,强度也越来越大。制定出台的一系列人才政策,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展现了池州对人才引进满满的诚意。”作为江淮英才杰出项目入选者,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选矿分厂厂长俞献林表示,回看当初来池就业的决定,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为吸引更多人才来池就业创业,我市频频出招。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展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研讨会、2024池州“人才月”、百名高校校长就业处长池州行等人才活动130余场,新设立高校引才工作站9个,引进产业领军人才120人、高层次人才团队23个、青年人才9026人。
人才既靠引进,也靠培养。为更好地服务于半导体产业发展,市经开区与池州学院共建半导体现代产业学院,并在安徽池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设半导体器件制造与应用“微专业”班,通过“理论教学+课内轮岗实践+岗位顶岗实践”方式进行培训。
经过半年的针对性学习,“微专业”班的学员张干,一毕业就被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录用。市经开区党群工作局副局长曾鸣告诉记者,通过与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培养人才等方式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市经开区目前已经建立了半导体技术人才“蓄水池”。
近年来,我市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先后组建江南轻合金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公共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上海松江、北京中关村等科创飞地累计入驻、孵化企业30家,育才聚才的“磁场效应”持续释放。坚持“经济增长点在哪里、专业就办到哪里”,推进职教资源整合,完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推行师徒传承、以老带新、校企合作等模式。打造“秋浦工匠”技能人才品牌,建立“名师带高徒”制度,认定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7个,组建由35家职业学校、行业协会、企业组成的职业教育联盟,培训技能人才2.8万余人。
深化产才融合 让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连日来,在池州学院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重点实验室内,安徽九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总、池州学院实验实训中心主任昌杰博士正和企业技术人员围绕“电极周围溶液环境对电解锌槽电压的影响”进行研究。
“电解锌是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但在锌电解直流电耗上一直有波动,如何稳定降低生产电耗成为公司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我利用专业所长,积极协助企业申报了《电极周围溶液环境对电解锌槽电压的影响研究》课题,并整合学校资源,带领团队开展科研。”昌杰表示,课题研究成功后,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近200万元的能耗成本。
自去年9月来到企业后,昌杰迅速融入企业技术研发团队,成为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科技副总进入企业后,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创新能力更强了。”安徽九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主管、技术中心主任汪九初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公司已经申报了25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件,专利数量较以往大幅提升。
长期以来,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成为制约不少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瓶颈。反观大学和科研机构,虽然人才济济,但许多科研成果走不出实验室,落不到生产线,难以高效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一方缺平台,一方缺人才,如何让“双缺”变为“双赢”?我市大胆探索创新,从高校院所引进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既为企业科技创新“精准把脉”,也让高校科研方向“有的放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为提升人才服务供给与企业创新需求的契合度、匹配度,我市设置严格的科技副总选派程序,包括企业申请、洽谈对接、审核把关等,择优遴选专业与企业急需的人才。同时,约定科技副总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成果转让、开发收益等权益分配方案,给予科技副总全要素保障。
2023年11月,我市首批科技副总名单确定,来自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12名科技人员,派驻企业涉及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多个领域。
“科技副总是我市聚焦企业高端人才招引难、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帮助企业建立柔性引才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项创新性举措,也是统筹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链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与企业深度对接融合的有益探索。”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扎实推进科技副总工作,打造企业出题、政府搭桥、人才解题的科技赋能新模式,让产业发展与人才成长同频共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突出拴心留人 营造近悦远来生态圈
“自2017年创办企业以来,无论是在落实人才政策,还是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等方面,青阳经开区都提供了全程无忧的‘保姆式’服务。特别是人才服务专员,经常上门了解需求、提供帮扶,让我和企业能够安心发展。”安徽华夏蓝天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博是留美博士,也是我市引进的创新创业高端人才。青阳经开区贴心的服务,让他更加坚定了在池州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人才服务专员,是指在高层次人才所在单位配备服务专员,常态开展人才服务。“为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我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先后选派两批次共计78名人才服务专员下沉人才所在企业。”市委人才工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人才服务专员的主要职责是及时宣传推介中央、省市人才政策,了解人才发展诉求、生活需求等,并在政策兑现、待遇落实、人文关怀等16个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上门受理、全程代办”的定制化服务。
留人,关键在留心。近年来,我市坚持人才需求导向,创新人才服务机制,落实人才服务举措,大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真正让各类人才“引得来、留得住”。
——健全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由市领导“一对一”联系服务专家。
——制度化开展“池”久满意人才面对面活动,分类别举办各领域人才恳谈会,现场听取企业人才意见、了解诉求,帮助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同时,开展人才政策“进高校、进园区、进企业”系列活动,推动“人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人”。
——制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卡发放管理办法》,加强高层次人才医疗、教育等服务资源保障;破除人才评价“四唯”倾向,发挥企业在人才评价方面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产业人才举荐机制,完善举荐、评价、研判、退出等制度设计,切实为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发展松绑;在池州先锋网开设人才诉求反映专区,开通人才服务热线,以“小切口”办好人才实事,持续提升人才获得感、满意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市委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炜表示,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入实施“万马奔池”人才计划,坚持以产业为逻辑起点,以产聚才、以才兴产,让越来越多的“千里马”在池州大地竞相奔腾。
来源:池州日报
猜你喜欢:
/热点:
/关注: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