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季羡林的妻子彭德华去世,要4万丧葬费。季羡林对儿子说:“我出2万,你出2万。”,没成想,儿子季承却暴跳如雷,拒绝道:“我一分钱也不会出,这4万是你欠她的。”季羡林大怒道:“我要和你断绝父子关系!”
季羡林,北京大学副校长、终身教授,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他精通多国语言,尤其精于吐火罗文,一生撰写和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季羡林在文学上的贡献不可估量。然而,在他的儿子季承看来,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他却毫无疑问是冷漠和失败的。
季羡林6岁便离家投奔叔父,叔父叔母对他并不是很好,寄人篱下的压力使他逐渐形成了内敛淡漠的性格。
1929年,叔母为他包办了一段婚姻,为完成任务一般,他接受了,所以季羡林对妻子彭德华可以说是没有一点儿感情的。
婚后,思想文化差距巨大的两人相对无言,季羡林每天只专注于读书和文化研究,一直到儿子季承出生那年,季羡林却远赴德国学习,这一去就是整整11年。
在德国留学期间,季羡林结识了一位名叫伊姆加德的女士,两人相处一段时间后觉得十分契合,于是迅速投入到了恋爱当中。
然而季羡林的内心也在纠结和谴责自己,他已经有了家室,这样的行为真的对吗?
最终,在爱情和责任当中季羡林还是选择了责任,博士毕业后季羡林与伊姆加德做了告别,回到祖国,回到家庭。
但是长达11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在季羡林和妻儿之间划下一条深深的鸿沟,他始终是对这个家没有感情只有责任,他甚至不会和妻子睡在同一个房间里。
季承在《我的父亲季羡林》一书中回忆到,父亲曾亲口直白地对母亲说过,他们之前从来都没有感情这样残忍的话。
在季承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对公婆极尽孝道,对子女极尽关爱,一人撑起了这个家,是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他觉得父亲配不上这么好的母亲。
1994年彭德华去世了,季羡林却将季承叫过去,提出了与他平分丧葬费的要求。
这一举动让季承出离愤怒了,与季羡林大吵了一架,争吵中同样十分激动的季羡林大声吼道:“我要和你断绝父子关系!”
自此,父子两人关系彻底破裂,整整13年未见面。
直到2008年,97岁的季羡林生病住院,季承才将他接到身边照顾;一年后,季羡林便去世了,享年98岁。
季羡林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好多年来,我曾有过一个“良好”的愿望:我对每个人都好,也希望每个人都对我好。只望有誉,不能有毁。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季羡林确实如同他笔下写的那样,对许多人都很好很慷慨,对动物和大自然都深深地热爱,残酷且遗憾的是,这愿望中却并没能包括他的妻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