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负责人,不说“员工不主动”

职场   财经   2024-09-06 08:15   上海  

观点 / 黄景  主笔 / 景九  责编 / 黄静

本文首发于2024年3


今天,我们重发一篇过往比较受欢迎的文章《好的负责人,不说“员工不主动”》,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正文。


我想,很多负责人,可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不是任务完不成,而是团队里的人不主动。
“不主动”,具体是什么情况?
工作上出了纰漏,不想着怎么下次改进,第二天就想要离职。手把手带他做一遍,不念你的好就不说了,转头还要抱怨你带的不行。“积极主动”四个字,简直和他没有半点关系。戳一下,动一下。你不说,他就不干。
不主动、不尽心、不动脑。这团队,怎么带?没法带。
可是,真的是团队不行吗?
一个团队如果出了问题,负责人,一定负首要责任。
因为团队管理,就像一面镜子。业务出了问题,照见的,其实是负责人管理办法的缺失。
那么,如何做一个好的负责人,把团队真正带好呢?
恰巧,我们刘润读书会,前段时间请到了黄景老师。她是团队管理与领导力发展专家,可复制领导力研究院院长,《团队激励36计》等畅销书作者。关于如何进行团队管理,如何识人性,顺势而为地激发员工潜力,她也有自己特别深刻的理解和洞察。
听完了她的分享,我有一种感觉:好的负责人,不说“员工不主动”。
因为有时候,员工不主动,不是因为他自己有问题,而是负责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激励他。
为什么这么说?
我把黄景老师在书里、直播里分享的一部分故事、思考、行动,整理了下来,分享给你。希望对你,和你身边想要做好一个负责人的伙伴,起到一点帮助。
那么,让我们从“激励”这个词,开始说起吧。

帮助员工,激励自己
请问,你理解“激励”吗?
不少团队负责人,可能会说:我怎么不理解?
工资、福利、奖金、绩效,我可一样也没少。隔三岔五,我还经常组织团建,聚餐、旅游都没落下。这不叫激励,什么叫激励?可他们就是不尽心,不动脑,我有什么办法?
其实,这么想你就错了。
为什么?黄景老师说:
激励,就是鼓励员工追求自己的目标,顺水推舟地达成企业的目标。
如何理解?黄景老师举了个例子。
某销售团队规定,当月,谁的销售额突破100万元,发放10万元奖金。员工小李备受鼓舞,下决心要拿到奖金,于是加班加点,努力达成100万元销售额。
在这里,10万奖金,是企业给出的激励。对于这10万奖金,小李产生了需求,开始改变行为,加班加点,努力完成100万销售额。
所以,激励能否产生作用,关键点,是:你给的激励,是否让员工产生需求。
如果没有需求,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内在驱动力,更不会有想要完成目标的行为。
激励,不光是一股脑地“往外给”。给的东西,是不是他真正需要的,是不是“超出期待的”,都很重要。
如果员工不需要,或者认为这是他“应得的”。“激励”,当然起不到作用。
所以,黄景老师说:
你从来不可能真正地激发一个人,你只能给他一个理由,让他激发自己。
那么,该如何找到这个“理由”,激励员工,让他被自己的内在驱动起来呢?

定目标


为什么有的人工作起来丝毫不上心,有的人就会把公司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努力实现呢?
其中的区别,可能在于负责人能否读懂员工想要什么。
黄景老师,曾经听到过一位知名的企业家说:
如果非说,做领导者需要有什么特殊天赋的话,那只有一种,就是:感受他人目的的能力。
只有真正理解团队成员,读懂他想要什么,你才能说:
我知道你的愿望,我也懂你的抱负。别怕,只要你跟着我一起往正确的方向努力,这一切,就都能实现。
这样,借助员工追求自身利益的原始动力,员工才会尽心尽力,自发自动地实现企业目标。
换句话说,就是想办法让员工在完成自己目标的同时,“顺便”实现企业的目标。
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这就要求,你有充分的“同理心”。
把自己完全放到员工的境遇之中,思考:如果我是他,我在工作中最希望得到的,是什么?未来,我想要成长成什么样子?
员工想要多赚钱,你就帮他规划分阶段拿绩效的目标;员工想要多积累经验,你就用自己的资源,帮助他争取更多项目;员工想在某方面获得成长,你就多给机会。
自己想清楚,还不算完,还要和他达成共识。
如何达成共识?黄景老师举了个例子。
有次,她给公司业务制定了年增长20%的销售目标,部门经理虽然口头答应,但一直有些抗拒,开会带头发牢骚,暗示:目标定的有点高了。
于是,黄景老师就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达成了3个共识。
1、为什么对于公司来说,20%的目标很重要?这是因为,我们要跑赢同行。去年,行业市场的平均增幅,就是18%。如果低于18%,就意味着我们正在失去市场份额,慢性死亡。
2、为什么对部门来说,20%的目标很重要?这是因为,你们团队比去年增加了20%的编制,只有保证20%的增长,公司才愿意继续投入资源,否则,就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3、为什么对你来说,20%的目标很重要?因为,这是你担任负责人的第二年。头一年不熟悉,现在业务熟悉了,人也招齐了,正是出成绩的时候。这个20%,就是你的“投名状”,用来证明自己可以重点培养。
销售经理连连点头,深以为然,达成了共识。
一年后,他果然把握住了这次机会,交出了22%增长的答卷,获得了晋升。
所以,达成共识,就是要说明:完成目标,对公司、对部门、对个人,到底都有什么好处。
而“个人”虽然是最后提到的,但却是员工能否尽心尽力的核心。
把员工的目标和利益装在心里,负责人才能带领团队,走向成功。
读懂员工,想要什么。明白了。可要让整个团队真正走向卓越,光是定下目标,远远不够。
想要更好地让团队完成目标,你可能还需要学会:用人所长。
用优势
请问,作为一个团队负责人,你会把更多精力放在总能完成目标的员工身上,还是放在总需要辅导纠错,才能勉强完成工作的员工身上?
很多管理者的答案,可能是后者。于是,他们天天救火,越干越累,业绩反而越来越差。
为什么?因为在大多数团队,80%的业绩靠20%员工创造。
这20%的员工,自驱力强,追求卓越,表现总会超出你的预期。
所以,只有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些员工身上,团队才会不断实现增长。
但如果,你把时间都花在了第二类员工身上,时间一久,本来优秀的员工,也会逐渐失去积极性。
团队,就会逐渐被向下的螺旋吞噬,你也会越管越累,越管问题越多。
那么,如何让更多的团队成员,向20%员工看齐,不断追求卓越?
这就要求你学会识人所长,让员工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优势,就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适合当下环境的特质。
让一个人用优势做事,可能不需要太多培训,就能完成得很好,并且他还不会感到内耗和疲惫。
让员工发挥优势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
那么,如何发挥员工优势?
首先,你可能需要了解每一位员工的特质。
比如,积极乐观的人,不能让他去控制风险,但可以让他去处理纠纷。亲和力强,总是能和别人打成一片的人,不能让他去谈判,但可以让他开拓客户。
了解之后,告诉他:你到底擅长什么。这个动作,很重要。
因为,很多人几乎都没有思考过“自己擅长什么”这件事。
所以,当你发现员工擅长做什么的时候,请你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他。
怎么告诉呢?黄景老师给出了一个公式:事实+特质。
有次,她告诉一位同事:
我看到你在写文案的时候,旁边同事吵翻了天,你也没有在意,还是特别专注沉浸。这说明你有定力,可以保持心流状态,能稳定输出,我特别欣赏。
没想到,这位同事还很惊讶:有吗?上份工作,老板说什么的时候,我总是听不到,他还觉得我不够尊重他。
所以,员工的“特质”能否当作“优势”用出来,完全看负责人从什么角度来看待。
只要管理者把这个“特质”放在合适的场景里,缺点背后,也能藏着优点。
通过发现优势,发挥优势,你就能帮助员工建立一个又一个正向循环,业绩增长,他自己也能乐此不疲。
那么,具体怎么做?黄景老师举了个例子。
有位员工,曾经从事了多年的销售工作,但最近,他感觉自己有点“倦怠”了。工作意愿明显下降了。
怎么办?
黄景老师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他特别擅长传授自己的经验,能把复杂的知识体系,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并且自己也对培训新人很感兴趣。
所以,她就让这位员工,开始承担起“新人培训”的工作,让“最好的人教更好的人”。
这位老员工,一下子就被这份工作激活了。每次,他都准备的非常充分,讲解的也很认真。
通过讲课,他自己的销售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业绩也越来越好了。
“培训新人”、“水平提升”、“业绩提升”,这就是一个通过发挥优势,建立的激励循环。
好了。现在员工的水平在你的激励和帮助下,越来越高了。
所以,你很可能会面对下一个问题:他感觉越干,越“没奔头” 了。想要跳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聊晋升

有的员工一入职的时候还非常积极,但干了一段时间,状态就渐渐下滑了。
因为,他感觉“没奔头”。再怎么努力干,上边也没什么上升空间了。
既然如此,何必那么拼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好了。
那么,怎么让员工觉得“有奔头”呢?
首先,让员工知道,自己的晋升路径是什么。
我相信,很多公司都有一条比较清晰的晋升路径,但在日常沟通之中,很多负责人都不怎么提。
这就导致员工对于晋升,对于个人岗位的发展,稀里糊涂,一问三不知。
甚至有人因为晋升无望而提出跳槽的时候,都不知道:原来自己还可以转岗,转序列,而转了序列之后,还有晋升机会,待遇和权责一点不比现在这个差。
所以,你或许可以在日常沟通之中,多和员工聊聊晋升,聊聊未来发展。
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就把他的个人目标和岗位晋升对齐。沟通清楚:1年、3年、5年之后,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员工。
面谈绩效的时候,可以说:通过我对你的观察,你很擅长某方面的工作。某岗位序列,对你来说应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日常1对1沟通中,说:在具体业务上,你已经独当一面。下一个项目,多关注一些关于项目管理的工作,我会根据你的表现,试着让你开始独立负责项目。
不要藏着掖着。不敢建立透明文化的团队,沟通就始终会隔着一堵厚厚的墙。
而作为管理者,你越是花时间,和大家沟通清楚目前的处境,需要完成的任务,可能面对的挑战,团队成员反而越积极主动。
所以,这也要求你:给出晋升的明确标准。
比如,你可以设置四个维度:价值观是否匹配,业绩是否超出考核线,工作是否有内驱力,专业能力是否达标。
标准设定好之后,还要经常宣贯。和每位员工面谈的时候,距离标准还有多少差距,都可以直接谈。
不能谁来的年数长,谁就可以晋升,也不能全凭老板的好恶,决定一个人是否升职。
最后,当员工正式升职之后,你可能还要:扶上马,送一程。
什么意思?就是你在任命之后,还要维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和沟通。
沟通什么?不是告诉他,你的责任变重了,给他施压。而是要告诉他,你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应该是什么。
比如,你可以说:你在沟通方面非常有优势,亲和力很强。但同时,这也让你不善于面对冲突。所以,如果你想要批评某位团队成员,或许你可以选择把他叫到办公室,一对一的沟通,而不是公开批评。
又比如,你可以提醒他:虽然面对新的工作责任,但请你一定记得“三七原则”。什么意思?保证自己在60%-70%的时间内,都要以自己擅长的工作方式工作,否则,你就是在浪费自己的天赋,并且,注定很难拿到好结果。
或者,你还可以选择帮助他为自己的弱点,打造一个“解决方案”。善于分析,但不善于交际的,也没必要强迫自己交际,可以请另一位伙伴经常出面。善于识人,但不善于分析的,可以请另一位伙伴,多帮助他分析策略。
帮助刚刚升职的员工,坐稳位置,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特长,他才能为组织创造更大的价值。
激发员工的内驱力,让员工“有奔头”,明白了。
可只是这么做,你可能还会深陷于“管理”这件事之中,每天都忙得半死,但效果却往往不好。
那么,怎么办呢?或许,咱们可以谈点“更实际的”比如,“如何分钱”。

分钱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谈钱伤感情,不谈钱没感情。
于是,如何分钱,就成为了很多团队负责人特别头疼的问题。钱分不好,团队都要散掉。
那么,到底怎么分,才能让员工最大程度受到激励?
或许,你可以考虑到不同员工完成目标的难度,让分钱的规则更“动态”一点,避免一刀切。
怎么理解呢?黄景老师举了个例子。
有家公司,新老销售员工的薪酬制度,都是“底薪+提成”。
底薪,是为了保障基本生活。提成,是为了激励员工开拓更多业务。随着工作年份增加,底薪也会水涨船高。
那么,老员工,就应该底薪高吗?
如果底薪是基本的生活保障,那么最需要保障的,难道不是没有什么客户资源的新销售吗?
高底薪和已有的客户资源,虽然留住了业绩曾经不错的销售,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掉了他们的锐气:只是维护一下老客户,就能过得非常不错,为什么还要去开拓新客户呢。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黄景老师,给出了她曾经参与设计过的一套销售提成制度,总共有三个序列:金牌、银牌、铜牌。
金牌序列,是“高提成+零底薪”。虽然没有底薪,但提成很高,可能到5%。适合那些已经站稳脚跟,有着稳定客户资源的老牌销售。
银牌序列,是“中等提成+中等底薪”。有底薪保障,提成比例也慢慢上来了,可能会有3%。适合那些有一定客户资源,但还在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销售。
铜牌序列,是“低提成+高底薪”。先保证基本生活,慢慢学习。适合刚刚开始开拓客户资源的新晋销售。
这三套序列,由员工自行选择。不仅可以激发老员工的潜力,还能为新员工提供刚刚起步阶段的生活保障。
看起来不错。但是,这好像还是没有解决“老牌销售不开拓新客户”的问题。
一旦一位销售,掌握了足够多的资源之后,只靠维护老客户,不也能过的很舒服了吗?
是这样的。许多企业,实行固定比例提成的制度。当月销售额为10万元的时候,提成可能是3%,月销售额为20万元的时候,提成还是3%。
匀速的激励,只会换来匀速的增长,乃至不增长。
那么,如何实现“加速激励”呢?这就需要让那些表现卓越的员工,拿到远远超出他们预期的报酬。
比如,虽然月销售额为10万元的时候,提成可能是3%,但月销售额为20万的时候,提成就变成了4%……越来越高。
一年之后,这家公司的年销售额,翻了足足两倍。
过程中,也有人犯嘀咕:如果真的有销售能做到月销售额100万元,那么提成比例就到了10%,当月就能拿走10万元提成,是不是太高了?
对此,黄景老师说:
公司,不能光在嘴上说“把蛋糕做大”。如果分配不向那些能把蛋糕做大的人倾斜,蛋糕,是做不大的。
如果一个人,真的能顶十个人,那就让他结结实实地拿到十个人才能拿到的好处,还降低了管理的成本,双赢。
一家公司之所以可以成功,那肯定因为无数人,都希望他能成功。

感谢黄景老师的分享。
她说,让员工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形成合力,才是真正实现公司目标的好办法。
可能很多公司,会定“今年完成多少万”的目标,会开大会,立军令状。但这样的目标,还不如“今年我想让我们的员工,收入翻番”,来的激励效果更好。
长此以往,员工,就会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尽心。
说的真好。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就曾说:管理的本质,其实就是激发员工的善意。
而作为负责人来讲,想要把目标扛住,想要把团队带好,就需要真正读懂员工,看懂员工,激发员工。
因为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尽心。尽力是职业素养,而尽心只能来自于善意。
这,或许是你想要成为一名好的负责人,所必须经历和学会的一件事。
你能激活多少人,就能干多大的事业。
祝你,干大事业。

P.S.

2024“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正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

和往年一样,2024年,我还是会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寻找。寻找那些困境中盛开的花,和他们给出的解题思路。然后,在10月26日这一天,用4个小时的时间,与你分享。

但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们将会调整年度演讲的表述结构。在过去三年,我们的年度演讲,都是“趋势+潜在机会”的表述结构。但今年,我们会把表述结构改变为:难题+解题思路。

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改变,能帮助你先过好眼前的难关。

好了,我的朋友。期待你能持续关注2024“进化的力量·刘润年度演讲”,也欢迎你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加详细的票务信息。现在抢先购买,还可以享受到更低的“早鸟价”。

同时,我们也开放了直播预约通道。点击下方“预约”按钮,就不会错过2024刘润年度演讲了。
就让我们,10月26日下午14:00,年度演讲再见吧!

*文章为黄景独立观点,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公司最大的无奈,就是摊上一位懒惰的老板》
《在职场中,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
《能扛责的人,没有玻璃心》
《2024,7大机会》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刘润
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5分钟商学院”课程主理人,著名商业顾问,曾为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企业提供过战略咨询服务,每年10月举办“进化的力量·年度演讲”,为创业者企业家提供年度规划的参考方向,一起更早看到未来。使命:降低商业的认知门槛。
 最新文章